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孩子的内心世界优秀作文)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孩子的内心世界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10:01:53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孩子的内心世界优秀作文)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一】

勇气与信任的主题

动画的主角藤沼悟是一个29岁,事业受挫,人生迷茫的青年。他与许多人一样,在年少时也有过救助他人、扶危济难的“英雄”梦想。但做一个英雄需要什么呢?力量、智谋、信念、机遇、运气……也许需要很多天时地利的配合才能当上英雄,又或许什么都不需要,我不是英雄,不敢妄加揣测。而《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这部动画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要想成为英雄,首先要有勇气,其次是朋友的帮助,但获得帮助的前提是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因此,勇气与信任这两大主题贯穿动画始终。且不论这一理念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至少这部动画对此作了比较完美的阐释,使其可以自圆其说。

这种阐释主要是通过描绘人物性格的转变,尤其是主角的转变完成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男主被设定为一个拥有英雄理想的普通人,其“普通”在于他与我们一样,常常会缺乏勇气,使一些本想做的事,能够做到的事没有做成。18年前,藤沼悟曾在回家路上,偶遇了孤身一人徘徊于公园的雏月加代,他可能是隐约觉得天色已晚,加代独自一人不太安全,便想叫加代一起顺路回家,但他张张嘴未发出声音就退却了。可能是害怕加代投来的白眼,毕竟加代看上很孤僻;可能是畏惧同学们的流言,毕竟一起回家这种事看上很亲密。不管怎么说,因为种种理由,藤沼悟没有鼓起勇气,邀加代一起回家,结果第二天就传来加代被人诱拐并致的新闻。若是没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此事或许会让藤沼悟抱憾终身。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包括加代在内的三名小学生的亡,并使男主的儿时好友“勇气哥”蒙冤入狱。另外,18年后男主母亲的遭人害也与此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男主失至亲的痛苦与遭到嫁祸时的绝望感,使他在穿越回18年前之后,决定通过改变过来改变未来。当然,一切改变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藤沼悟在强烈的悲痛与悔恨的刺激下,一改过的不作为态度,积极地与加代交往,帮助其打开心扉。但随着对加代了解的深入,藤沼悟发现仅凭他一人之力是无法拯救加代,便与小伙伴和妈妈等人联手,共同帮助加代逃离母亲的家暴与诱怪犯的魔爪。需要注意的是,藤沼悟之所以能够获得加代的友谊与小伙伴的帮助,或者说他之所以能得到加代和小伙伴们的信任,是因为他展现了真实的自我,这同样是需要勇气的。通过这样的安排,勇气与信任的两大主题在动画叙事中完美融合,成为主角内心转变与成长的一条主线。另外,我们不难发现,在故事的主线之外,还有一条隐线,那就是勇气的传递。白鸟润常挂在嘴边的“勇气”、“勇气”无疑影响到了男主,使他至少在穿越后鼓起了勇气。而男主的一系列积极行为也将这勇气传达给了加代与小伙伴们。这种美好品质的传递,虽听起来俗套,但经动画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后,却极为动人。

反复对比贯穿始终

动画的标题《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很明显有着双重的指代,其一是指故事的男主角藤沼悟连续两次穿越回18年前,在拯救了所有人后,却因凶手加害成了植物人,一睡15年。在这15年间,他本该拥有的青春时光成为了一片空白,他等于没有存在于这座小镇;其二《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是藤沼悟的拯救对象——雏月加代的一篇,加代母亲长久以来的家暴虐待使她痛苦不堪,她在作文中很隐晦地袒露了其想要逃离这个病态家庭的愿望。或许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对比关系单纯理解为积极与消极,面对与逃避的比较。但至少,我们由此可以得到一点关于解读这部作品提示,关注动画中各种观念、性格与意象的对比。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发现,类似的对比一直在进行。勇气与怯懦、信任与怀疑、救与被救等等对照关系,使作品的主题更加凸显。关于勇气与信任,上文已加以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此,我想想谈谈关于救赎的对比关系。

一方面,这是主角藤沼悟与他所拯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救人与自救。在救人的同时,藤沼悟鼓起了勇气,打开内心,实现了自我救赎。这一点在动画中表现得很到位,之前的藤沼悟的漫画被编辑评价为“不够深入内心”,其原因在于身为创作者他自己就没有敞开心扉,又如何深入表现角色的内心呢?而经过一系列成长的藤沼悟,于救人中自救,打开了心结,漫画也受到了好评。

另一方面,这种对比也存在于藤沼悟与反派人狂的关系之中,在这里,它表现为救与不救的抉择。八代学的人理由是他可以看到某些人悬于头顶的.蜘蛛丝,看到一个一个。这个典故来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蜘蛛丝》,地狱中,无数恶人在受苦,佛祖不忍其苦,投一蛛丝于地狱。一个名叫键陀多的恶人攀丝而上,丝不断,无数恶人见状,也跟随他顺着蛛丝向上爬,键陀多恐丝断,叫喊道:“喂,罪人们!这蜘蛛丝是我的。你们究竟得了谁的许可上来的?下!下!”就在这刹那,丝断,键陀多又落于地狱中。在动画中,蜘蛛丝象征着某种得救的机会,而八代学做了与键陀多类似的事,他不断剥夺他人得救的机会,直到自己头顶的那根蛛丝也被无形的剪刀剪断了。而藤沼悟不断救人,即使沉睡15年,依然重获新生。这种对比关系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救人即救己,害人亦害己的主题。可以说是《蜘蛛丝》的另一种现代化表现。

缺憾意识中和了大团圆结局

首先摆明立场,我不反感大团圆结局,虽然大团圆结局在文学上曾饱受诟病但我认为在目前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任何结局都是可以有的,关键要看作品是如何达成这种结局的。

总体来看,《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的结局还算圆满,即使男主沉睡十五年,即便青梅竹马的加代已结婚生子。但除了反派,多数人都平安的活着,“勇气哥”组建了家庭,加代收获了幸福,藤沼悟事业有成,邂逅爱梨。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昔日闹过矛盾的小伙伴也都冰释前嫌。还有什么不圆满的吗?有人说:“加代曾受男主救助,却在男主沉睡期间爱上了别人,甚至还结婚生子,这种安排是作者强行喂屎。”可如果让你们天天吃糖,你们也会觉得腻不是吗?况且这真的是“喂屎”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动画一开始就说明男主的穿越行为虽能避免坏事的发生,但同时也会对男主造成一种反冲,使他遭遇某种不幸。这就是说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合情合理的设定,也是很常见的安排。但或许是15年实在太长了,又或许是大家太喜欢加代了,太希望她和男主凑一对了。

然而15年这么长,谁能忍心让加代为男主“守活寡”呢?那么是否可以摈弃植物人这个设定,让男主无灾无难就拯救了所有人呢?当然可以,不过作者没做这样安排。因为对两次见证加代亡的藤沼悟来说,加代嫁给谁,真的没那么重要了。只有加代能够平安,能够幸福,他就能开心得哭出来了。况且,若没有沉睡15年的这一巨大灾难的铺垫,藤沼悟与爱梨的再次重逢会有那么动人吗?人生总会有缺憾,文艺作品常常是在折射人生,有缺憾,也有希望,别因为加代结婚生子的现在,就无视了藤沼悟与爱梨的未来。

对了,“未来”正是加代怀抱中,那个婴孩的名字。

作者雨热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二】

何谓朋友?和你关系好的人?帮助过你的人?不打不相识的人?甚至只见过一面,请你吃过一顿饭的人?

是的,这些都可以叫朋友。朋友真是越来越多了,无论什么人,都会谦虚的叫你一声朋友。或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朋友——哪怕后来再也没遇见过,联系过。

还有些朋友,表面上看上去对你很好,心中却是像一个刮着呼呼阴风的无底洞,也许这就叫做城府。他们一心只想着把你榨干,吸干,把你利用起来,当作自己的'挡箭牌,烟雾弹。而你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他玩着,并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这个骗局是多么温馨,有多么残酷啊。

我是也许一个不折不扣,完全可以说是特务的人了。在小学时,身边总是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可是那两个朋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在朋友眼里使自己不被欺骗我都看在眼里。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就这样,我每天都在一个个朋友之间小心翼翼的穿梭着,穿梭着。有人说,那是孤胆英雄;有人说,那是奸佞小人。

朋友,这两个字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真正的朋友们隔开,又把陌生的朋友聚拢在一起。想要逃出去,必须被割得遍体鳞伤吧。

我只想逃脱,尽量缩小自己的心。只想说,谁愿明白我的痛苦和孤独——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在演一场独角戏,台下没有任何观众的一场戏。就这样一直无休止地,自己演下去吧宁可这样,我愿意再也没有人和我做朋友啊。

朋友,或许只是一个概念吧。或许不真的存在 所以,朋友,我想告诉你吧。

真正的朋友,还是多少有点期望遇见的呢。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作文【三】

暑假行将结束,转眼又到新生开学。毫无疑问,高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必然是军训。今年2月,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网站2月5日公布),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军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必修课”,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和重视。然而,近几年来,军训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也经常见诸媒体。2010年9月8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新生军训第二天,女生张溯珣在回宿舍休息途中出现呕吐等症状,随后被医院宣布“脑亡”。时隔两天,9月10日,湖北经济学院大一男生徐迅也在军训第一天猝。

“三天了两个大学生”,此话听起来虽然可怕,但军训“猝”无疑是个案,是极小概率事件。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避开科学组织军训的责任,简单地将此事归结于如今的孩子体质差,不能吃苦,难免显得有失偏颇。

说起军训,我们会很容易联想到“站军姿、踢正步、练队列、军体拳”,几十年一成不变,年复一年,非常单调枯燥,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载明的“单兵战术”、“轻武器射击”、“行军生存”、“国防战备”、“国际战略环境”等内容要求大相径庭。而且,由于军训为国家法律所规定,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强制性,并被赋予考验韧性、磨炼意志等神圣的光环。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去质疑军训的内容和形式。

近两年,随着90后体质较弱学生在军训中晕厥人数的不断增加,一种“取消大学军训”的声音开始蔓延,其主要原因恐怕并不在于大学必修军训本身的合理性,而在于现实中高校军训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不够合理完善。眼下,各地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军训计划,新生军训工作如何创新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和值得探讨的话题。

从军训的初衷和功能来看,军训可以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军训可以煅炼体质、磨砺意志、培养毅力,增强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可以培养团结互助的作风,增强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思想上的自立和独立,还能帮助我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无疑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太阳底下的暴晒、水泥地上的“烤验”,需要“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流汗不流泪”的坚韧。

然而,就教育的本质来看,我们不必要将军训搞成惩罚性,甚至摧残性的训练,而应该与时俱进地更加重视军训内容的设计和形式的创新,不仅要将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军训,更要将“野外求生、素质拓展、灾难应急、常规救护、安全防护”之类的实用技能内容纳入其中,而学校则要在师资、教材、器材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在训练的形式上,不仅要有必要的队列训练、军姿强化、军纪灌输,更要穿插参观军营、观摩内务、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军歌竞唱、观看兵器(实物、模型、图片)展览、国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军训之于人生,是一次难得的特殊体验,军训的不可缺失和终身难忘往往会从学生的军训中得到印证,从学生与军官们的依依惜别中充分感受,训练中的汗水、疲惫、痛苦,常常会成为学生们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经历。为了让这段回忆更加美好,为了让军训能够实现初衷,我们迫切需要重视军训工作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