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作文成长四百字(成长类作文四百字)

作文成长四百字(成长类作文四百字)

更新时间:2023-11-24 07:07:07
作文成长四百字(成长类作文四百字)

作文成长四百字【一】

文盲?应该大家都是知道的吧,就是不识字罢了,但我今天从书上看到的漫画《假文盲》却又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这幅漫画所勾画的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大风呼呼的刮着,一个公交站台上,“母子上车处”五个醒目的大字被写在一个高高的标牌上,而标牌旁的上车通道处却站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怀中的孩子被挤在了一旁,风无情的刮着,这位母亲用无助的眼神看着他们,而他们,却视而不见。

你瞧,站在通道最前面的男人穿着一件皮大衣,表情非常严肃,看样子他应该是个公务员吧。紧跟着的一个人带着大棉帽,穿着棉大衣,手插在口袋里,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在想:管它呢,站这就站这吧,反正这儿人少好上车,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站这。第三个人鼻梁高高的,架着副眼镜,看上去像个工程师,却又更像个有知识的学者。站在最末的那个人带着个大口罩,穿着件大衣,应该是医生吧,不是说医生救扶伤吗?怎么都当起“文盲”了呢?

这幅漫画,使我想到了社会上的类似于“假文盲”的故事:在公共场合,明明张贴着“禁止吸烟”的字样,但有些人还在若无其事的抽;在公园里,草坪上立着标牌“请对小草足下留情”可还是有人在草坪上嬉笑玩耍……他们都是“假文盲”吗?不!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大家的感受,他们不是学识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个社会上都是这样,人人都做“假文盲”,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一个文明的社会是需要每个人文明的行为来建设的,讲究道德,遵守道德。让我们的社会在每一个角落都有文明美德吧!但愿“假文盲”早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作文成长四百字【二】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名为《假文盲》的漫画,它使我心中感慨万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幅漫画画了人们排队上公交车的事情:一对母子在“母子上车处”等候着公交车,那位夫人回过头望着也在这里排队的几个人,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军人,有的还是经理。他们手插在衣袋里,目中无人,装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让别人以为他们是文盲。他们不知道只有母子才可以在这里上车,以此蒙骗过关,早点上车。

看完这幅漫画,我十分愤怒:现在的人个个都是知识分子,是有文化素养的人。可就是因为他们那么的聪明,才会像漫画中的人物那样无视“母子上车处”这块牌子,自私自利的占到他们本来不能站的地方,不仅占用了那对母子的位子,还会给其他人添麻烦。这难道不是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吗?

这使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事:有一次,我正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两个高中生在我身边走过,他们衣冠整洁,衣服裤子上一点儿污渍都没有,看起来是文化素养很高的人。但其中一个高中生随手把刚喝完的牛奶盒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旁边的那位高中生居然丝毫没有劝阻。看到这些,我十分生气,牛奶盒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那个高中生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把它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桶。明明是文化素养很高的人,竟然做出了像文盲一样的举动,这正是带过分了!

一个文明社会是由大家支持与帮助构成的,如果人人都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话,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文明的小主人,打造一个文明的社会吧!

作文成长四百字【三】

每天,正当人们在甜甜蜜蜜的梦乡里,街道上就发出“刷刷……”的声音,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那正是街道上清洁工人扫垃圾发出的声音。

清洁工人在早上四时就要开始他一天的工作了。这些清洁工人头上戴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帽子,身穿着一套红白相间的衣服和裤子。手里拿着一把大扫把,手推着一辆用来放垃圾的车子。

一天我准备到山上看日出,一出门口,就遇到了一位清洁工人,她穿着工作服在街道上认真地清洁,我感到很惊奇,便上前问道:“阿姨,您为什么要做这活儿?您天天这样早起床工作,是不是要很早睡觉?”清洁阿姨回答说:“唉,我这把年纪,小时读书又少,所以要干这活儿。我每天清洁完街道,还要到市场里卖菜,每天只能花三四元。晚上十点多才能睡觉,生活真艰苦,可是得到的是路人的异常眼光。”说完摇了摇头,我鼓励她说:“阿姨,您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应该向您学习。”这时清洁阿姨向我微笑了一下,就推着车子走远了。

啊!这清洁工人不怕辛苦默默无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文成长四百字【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