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级作文听到什么有趣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级作文听到什么有趣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11-09 13:18:44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级作文听到什么有趣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没有绝对公平的世界,但通过一部影片,看到“歧视”被表现得如此直接,还是有点受到冲击。

在美国航天局这样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凯瑟琳·约翰逊、多罗西·沃恩、玛丽·杰克逊,三位智慧、努力而又优雅的黑人女性,注定会掀起不小的波澜。她们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个白人,不输于任何一个男人,但我们对她们知之甚少,直到这部影片横空出世。

这是个白人的世界,对黑人的歧视,那么明显。

上厕所,凯瑟琳只能去有色人种厕所,必须得跑到半英里之外的西校区,因为除了西校区,美国航天局里的其他建筑里都没有有色人种厕所;

喝咖啡,凯瑟琳不许碰白人使用的咖啡壶,只能用贴着“COLORED”的专门咖啡壶;

欢迎宇航员时,白人和黑人泾渭分明地划成了两个阵营;

借书时,多罗西被要求必须去有色人种借书区借;

在西校区,多罗西做着主管的事,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头衔和报酬;

申请工程师训练计划,玛丽拥有和所有工程师都一样的数学和物理科学学士学位还不够,必须要额外得到更高级的课程拓展,但能上课的那所学校是个白人学校,黑人不能去;等等

除此之外,更有话语、眼神明里暗里的'歧视。

【我就呵呵了,白人给黑人贴COLORED的标签,那他们白色就不是COLORED了吗?】

这是个男人的世界,对女人的歧视,同样那么明显。

航天局里,百分之九十是男性工作者;

凯瑟琳做的计算机简报,却不能写上自己的名字;

简报会议,凯瑟琳因为“没有女性能参与简报的规定”而被拒绝在大门外;

玛丽通过与法官的争取,获得在那所学校上夜校的资格,但课上清一色男性;等等

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重压之大可想而知。

可她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坚韧,硬是隐忍地生存了下来,更是优雅地生活了下来。

令我印象颇深的有两个桥段:

一是,当航天局引进IBM时,多罗西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但她稍稍慌张过后,便投入了自学编程中,并成功启动了白人男人都启动不了的大机器,更是没有只让自己飞黄腾达,而是第一时间教会她手下黑人姑娘们编程,并带领着她们走向新领域。

这份隐忍和气度,让人敬佩。

还有一幕是多罗西带着两个孩子借书,白人图书管理员说得直接难听,保安出手挥赶。多罗西义正言辞,没有一点儿无理取闹的撒泼。她挺直着腰板,一身板正的套装,优雅而又有气魄。

除了多罗西,

玛丽那句“我无法改变自身的肤色,所以我别无选择,只能成为第一人”,

凯瑟琳突破一层层“门”,从西校区到太空工作组到直接简报会议室到飞船发射控制室,全都令人动容。

【这里不得不提伯乐哈里森,他看到了凯瑟琳的与众不同,为她敲掉了一个个标签,打开了一扇扇大门。后面凯瑟琳抱着文件跑过大半个航天局跑到控制室,被“嘭”得一声关在门外时,她整个人都傻了,有点诧异,有点意外,又有点还是这样的无奈和自嘲,好在......哈里森在她身后打开了门,递出了工作证。】

影片有大事件,更有细节,我深深被她们震撼和感动。

看罢,只想到两个词形容她们:伟大。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二】

电影简短,故事脉络清晰,经典的永远是老话题。因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不忍吐槽电影本身,只谈谈我有点小矫情的感动吧。每个人都活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面,我们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接触不到。中国从来就有阶级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显性的,可以达到“上品无寒门”的地步,寒门人上升的空间局限在那一隅小地;有时候是隐性的,自由平等的局势下依旧有先富和后富,这是一个以物质和金钱划分阶级的时代。

一个阶层的人总是仰望上一个阶层,就像城乡结合部总是以城市风格为潮流,而乡村总是模仿县城一样,这也是一层隐形的膜。这个膜真的打不破揭不开吗?现在看来当然不是。

平民子弟入大学再正常不过,贫苦出身后来站在人生巅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能够相信伊丽莎白·玛丽的故事,也愿意相信。尽管这个故事是以美国为背景,处处充满美国元素,吸毒酗酒收容所,逃学乞讨去偷盗,轻易来去的学府教育,惊人的高额奖学金。剥去这些外衣,故事的'灵魂是世界性的: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梦想去摆脱生来注定的贫困!我们不一定有伊丽莎白的天才,可以两年读完四年的书,能够以第一名成绩赢得纽约时报奖学金。但是是否至少能够做到,不因为目前的环境否定自己的前途和潜力呢?我们整天谈论梦想,可是我们真的敢想并且去朝着这个方向做吗?难道不是做了一会白日梦,想到成绩,想到家庭,感慨一下社会的压力,调侃调侃政府政治,继续浑浑噩噩下去吗!我觉得相对于以前,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竞争与吞并更为严重,但终究有了成功的可能。

有才华肯努力的会有一条路去走,尽管不如那些出身好的走的容易,但又怎么样呢?我们干嘛要比最后的高度,行进的距离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不管我们最后想做什么,首先要敢想,不妨试一试嘛,万一成功了呢?!感觉有点像心灵鸡汤,还是结尾吧,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女孩。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三】

与巨制大片相比,电影《忠爱无言》的卖相谈不上卖点,甚至可以说不够惊艳。但是观看的过程莫名戳到内心的触动。多数导演会因为它没有商业价值而放弃,这个导演为它坚持10年的筹拍,由此可见,也许里面有某种强大的感召力促使他完成这部作品。看完电影以后,我也终于懂了!

即将于近日上映的电影《忠爱无言》是个真实的故事,根据现实改编,讲述了一个老人和狗相依为命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作品看似情节很简单,却涉及到人性、思想、道义等多个方面,透露出社会的许多憋屈和陋习,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特别强调人性的邪恶,相反展示了温情,可以说是一个叙事高手。观看《忠爱无言》的时候,难免会拿它和《百鸟朝凤》做比较,同样是情感电影,后者强调技艺传承,前者完美阐释了人和狗之间的无声的倾诉。

《忠爱无言》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拍出了最原生的情感。镜头一开始介绍人物出场,通过几个细节,让人感觉到了男主的别扭。他爬在床上,什么也不爱说,行动迟缓,眼神无光,似乎厌烦了一切,对什么也不在意。说实在的,这样一个潜藏着巨大负能量的中年老男人,第一眼给观众没留下什么好印象。

《忠爱无言》在主情节线是从辅情节线中延出来,逻辑关系自然、流畅。片中弟弟竭力周旋的家庭关系中,哥哥寡言,弟妹大嗓门,成员之间一直存在着失衡的状态。一直到小狗意外的出现,男主通过对小狗的训斥引申出来了他内心的焦虑、不满与愤怒,在叙事设置接地气。虽然电影演的是人类,但其实你能悲凉又真切的感觉到:人的命运也是一部丛林法则。电影不仅是弟妹带着有色眼光看残疾人,周围的人也是如此,欺负残疾似乎理所应当,男主角也逆来顺受,只有名叫“二货”的布拉布多狗不能苟同。这个强烈的对比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人物刻画上,电影特别采用了土里土气的乡话来衬托人物现状。比如,弟弟推哥哥摆摊,哥哥选了一个偏僻的地儿,弟弟问:这人少吧?哥哥说:这地方不“挡害”。“挡害”这个词源自东北,表示碍事的意思。这样的语言特色不仅能反映人物的阶层,同时也暗示了地域对人的影响。然而电影里并不单靠人来演出这段感情戏,狗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有的人不想哥哥在其门口摆摊,对他又是羞辱又是恐吓,而布拉布多狗则用眼神和大叫声还击。狗不仅和男主角同吃同睡,他们还一起上街摆摊,一起返工回家。狗是一个遗弃狗,人也是一个遗弃边缘的人,人和狗之间惺惺相惜。无论是狗的刻画,还是人的刻画,都蕴含量了无限的情感。

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片尾。一条狗的命对于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插曲。对于没有人愿意倾听诉苦的老人来说,它意味着另一半的灵魂伴侣。在老人的记忆里,曾经有一个小芳的女孩爱过,影片没有交待小芳消失的原因,从只言片语中能感觉到这种遗憾与思念。在“二货”生命走到尽头时,老人大胆的为它点播了一首《小芳》。看着收音机,看到点播歌曲的情节,我想起了小时候,80年代点播歌曲是一种很流行的表达方式,那个时候我还上学,那时候心洁白的像一张纸,现在心像一盘剁得稀碎的饺子馅。透过电影想起曾经一些最初最纯粹的情愫,理论上,人在感情脆弱的时候应该最先救助家人,但实往上往往相反,我们把自己包装的太紧了。我想狗是听不懂主持人这段广播的,但这并不妨碍老人为狗做的一切。在他的角度,低调沉默减少别人的注意力才是最佳生存哲学,但是“二货”的时候他硬是高调的要把它埋入祖坟。我知道,这是他反抗这个歧视的`第一步。虽然这一步看起来并没有走太远,但终究是把他从卑微中唤醒了。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四】

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的话题。

即使在社会进步如此的今天,可以看见很多其他肤色的人进入各个领域,达到各种成就,这个问题还是存在。

《傲骨贤妻》中就有很多关于黑色人种,棕色人种歧视问题的案件。

而《隐藏人物》,就直接是一部关于黑人女性打破种族歧视的枷锁,达到自己成就的故事。

首先,她们很优秀。

三个女主角分别是桃乐斯·范恩,玛丽·杰克森,凯萨琳·哥柏,她们都在美国航天局做计算工作。

整个航天局分为东西两侧,东侧都是白人,电影里是男性居多。西侧则是这帮黑人女孩,原来的白人主管病假一年就不再过来了。桃乐斯代替了一年的主管职责,但提升为主管时,还是被拒绝了。

里面的主管米契尔和桃乐斯对话时都是面无表情的,我认为这个表演很到位,如果是明显的嫌弃反而有些过头和做作,因为桃乐斯对于米契尔没有无理或者冒犯的举动,所以米契尔并不反感桃乐斯,只是对于她无感,但也认为她就应该是在西侧楼这个位置,安安静静的做好交给的工作,不应该有其他的需要。

所以影片后期,米契尔和桃乐斯在女卫生间相遇,米契尔说她本人对桃乐斯是没有偏见的,但桃乐斯不这么认为。因为她没有把两个人放在同一位置对待,对于桃乐斯来说,就是一种偏见。米契尔本身就认为她的地位要高于桃乐斯,短短的一个片段蕴含的内容却更加可怕,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偏见,米契尔本人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会进行自我改正或者建议他人改正这些偏见的问题。

可见,种族歧视的问题有多么深,改革起来有多么困难。

凯萨琳则有着数学天赋,从小就展现了出来。

在东边的科研楼里没有工程师能计算出函数问题,到西边的科研楼来选人,桃乐斯毫无疑问的推荐了她,而她也做的很好,计算出了很多其他人无法得到的结果。

其次,他们都很勇敢。

首先是桃乐斯争取自己的权益,提出成为正式主管。从米契尔的回答就能看出原来是没有有色人种做主管的,即使是他们有色人种群体的主管,也要是白人。

桃乐斯询问了米契尔结果时,也在尽量获得一个答案,但米契尔的回答实则没有回答,但也无力反驳。

在桃乐斯知道IBM仪器的时候,没有恐惧和害怕,而是和其他人对仪器展开研究,并且在没有人的时候自己去操作仪器,得出数据。

很影视化的结果是她在得出结论时被发现了,而不是刚开始,如果那时候被发现,说不准会有什么结果,除了斥责,还有辞退?

我想要是我的话肯定会和里面的工程师商量后再操作吧,要是把仪器弄坏了呢?根本赔不起。

这就是我与他们的区别吧。太矮小。

接着是玛丽,她是这里最敢想敢干的一个。

在未来的宇航员参观航天局,其中一个人和他们握手时,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桃乐斯和凯萨琳只是介绍了工作,而她坚定的伸出手,正式有力的和对方握了握,语气平静但吐字清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职位。赶脚她特别棒。

接着玛丽提出了工程师的申请,以学历不够被拒绝后,她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就读手册上工程师必读的白人学校。

当法官拒绝她的要求时,她没有苦苦哀求,而是语气坚定有力的告诉对方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到了就读的机会,谁能不为之兴奋呢?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凯萨琳,其实她很多事情都有被人强推走到下一步的感觉。

但我很喜欢她第一次进入太空任务团队时,面对无数双白人男性眼睛的直视,承受着无声的压迫,她耸了一下肩膀,微微抬起下颚,挺直了胸膛,从门口走到里面的情景。

输什么都不能输了气势。

而且很多时候,她都敢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结论,自己的看法。

其实里面的现实很残酷,她努力做了那么久,而且一直都做的那么好,依然没有谢耳朵扮演的出错白人工程师得到的多,最后有了IBM仪器不需要人工计算了,她又回到了西侧的科研楼里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而最后得到认可,她是坚持了多久,努力了多久才做到的?

当然,那也是她的工作,她只是努力做好她的工作而已。

但很明显她的工作量和她的回报是不成比例的,面对这种没有尽头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你会一直坚持下去么?

很喜欢美剧这种平凡的人实现理想的剧情,他们活出了不可能。

如果看清了里面人的不易与艰辛,你还是想去尝试自己的梦想,就不要放弃,勇敢的去闯荡吧。

最后想说一下,桃乐斯追上米契尔谈话时,镜头里米契尔走路的背影,好man呀~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五】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这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 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向上的美国影片《风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情感。影片传递给人们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因艾滋病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小学一年级作文一个真实的故事【六】

走进我的房间,你一眼就看到我书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瓷娃娃。她是我十岁生日时哥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我特别喜欢这个瓷娃娃,她圆圆的小脸,弯弯的眉毛下面篏着一双乌黑透亮好像会说话的大眼睛。她笑得好甜啊!那红扑扑的小脸上有两个嘟噜的腮。金黄头发上面戴着一顶小帽子。两只胖胖的小手好玩极了,上面还有一个个小小的肉窝。她穿着时尚连衣裙,脚蹬一双白色的小短靴,神气极了。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瓷娃娃,但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那是,我马上要过生日了,多么希望能和哥哥在一起过生日。可哥哥在远方上大学,他学习比较紧张,不能回来帮我过生日,我有些失望。但那天我却收到了一件令我惊喜的礼物——一个瓷娃娃,还一封信,哥哥说:“亲爱的小妹,请原谅,我不能回来帮你过生日,这个瓷娃娃送给你。希望她能在你寂寞的'时候陪伴你,给你带来快乐;也希望她能提醒你在学习上要认真、仔细 ,可不要再做小马虎了!最后哥哥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开心!”看着哥哥的信,再看看这个瓷娃娃,好像哥哥就在我身边。即使哥哥远在他乡,但我知道,他时时刻刻都想念着我。那天我真的好高兴。

从此,这个瓷娃娃总是陪伴这我,我把她放到书桌上,每当我做作业是,抬起头看到她时,她好像笑着对我说:“别忘了哥哥的话,作业要认真哦!瓷娃娃就这样不断的提醒、鼓励、鞭策我。我早把她看做好朋友,作业完成后我喜欢和她玩,我也常常帮她洗脸,她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是我不可缺少的朋友。

我喜欢这个瓷娃娃,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