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书让我懂得了什么道理作文)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书让我懂得了什么道理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6:05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书让我懂得了什么道理作文)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一】

科技进步,时代变迁,人们对新的发展越来越渴望。当一些举手投足间的小事从我们身边擦身而过,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伟大的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活出了不一样的光彩,他就是雷锋!52年在我们指尖流逝而去,可雷锋的名字却没有在人民的漫漫回忆中被抹去,他那位别人着想,高尚的品德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书中展现。回想自己对陌生人的冷漠,会惭愧吧。雷锋,他笑着,在52年前,他一直等着我们。下一届的主宰——00后!他的'拾金不昧溢于言表,不是浅薄的文字足以表达的。我只看见,雷锋,他在书中向我招手,我学习着他的高尚,与他一样。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读着《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闰土看瓜刺猹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往下读下去。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我又不禁想象起来,只觉得闰土好像真得出现在我的眼前。

接着读下去,我了解到闰土是一个活波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孩子,是我们的“同龄人”他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新鲜事,干过我们从没试过的事,像;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我多么高兴能交到这么一个见识广.聪明能干的“朋友”。我的眼前又出现闰土讲这些事时眉飞色舞的表情,他好像真的从书中走来,走到我的身边,讲起他经历的新鲜事。

将整篇课文读了一遍,我又认识了一位“好朋友”——闰土。他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和他相比,我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能和他一样广泛的接触大自然,也感受不到和他一样的乐趣。我非常羡慕他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想到这,我又读起来,希望再多多了解这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朋友!”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三】

初读红楼,是因为被林黛玉所吸引,她的孤傲,她的娇柔与冷漠,她那牵人心肠的《葬花吟》,还有她那眼角的美人。都让我深深吸引。在复杂的大观园,她是那么的清新脱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儿已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她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的颜色,消失了的芳香,又有谁对它同情哀怜?黛玉的葬花吟曾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她是那花瓣,飘飘零零的来完成她这一生,谁又会哀怜她呢?。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轻佻的榆钱,只知显露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顾李花纷飞,这是林黛玉对自己处于大观园境地的不满之情吧!父母双亡,只留她一人在这世上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又有谁能懂呢?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痕。”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洒满了斑斑痕,她靠着花锄,为满地残红愁苦不已,她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去顷洒她的泪珠,枝上的痕不正是她滴着的心吗?她的惆怅,她的哀愁谁又能懂呢?她的悲哀也正是她幸运的地方,没有人懂她,她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懂别人,她的境界没有人能超越。

“末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用那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那绝代,在黛玉眼中泥土竟成了这世上至纯至净的东西了,她厌恶了这个世界的纸醉金迷,她所向往的是单纯的洁净世界,能和一个真正懂她的人白头偕老,这终究是个梦了,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没有情投意合,只有门当户对,她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一切,可她只是久病缠绕的弱女子,她无力改变这个世界。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今日是我将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太痴情,可到我去呢?谁又把我掩埋只是整首诗最让我痛心之处了,面对这个肮脏的世界她已没有再留恋的了,她的命运就像这满院堆积的花儿,生前美丽娇嫩,可当她从枝头飘落呢?谁又会理睬她,任她随波逐流了。

敢问为何苦苦哉,只求性灵永为真。黛玉风之至,优雅而坚毅,她对生活的态度与看透,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从书中读出了她,我从《葬花吟》读出她。

从书中我明白了道理作文【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题记

隶体“一”字的胡须,瘦瘦的身材,鲁迅先生的外貌是这样特点鲜明。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渐渐开始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能忘却,并深深喜欢着。

少年闰土是鲁迅儿时的玩伴,每逢下雪,我总能想到《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场景,我总想着有一天,也可以在雪地中“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那一定是件很快乐的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的游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百草园中所体现出的大自然的美妙,让我心之向往;儿时天真烂漫的想法,让我忍俊不禁。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虽枯燥乏味,但仍不少妙趣横生。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下课后便跑去后面的园子折腊梅花、寻蝉蜕……先生读书时非常入神,鲁迅便在此时开小差。

鲁迅先生笔下书写的童年并没有运用许多华丽的词语,反而朴实、风趣、生动。除了这些追忆儿时往事的著作,鲁迅先生也同样写了许多批判、揭露现实社会的小说。

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孔乙己》,通过塑造孔乙己这样只懂大量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从而暴露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做出了一个警醒——不要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教解刨学的老师,给了鲁迅许多鼓励,脑海中记着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讲义时的认真,心中想着藤野先生的简朴、用心治学、关心学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我从书中读鲁迅,读到的是一个真实、朴素的鲁迅。他的作品,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