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终点亦是起点作文600字)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终点亦是起点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1 05:05:15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终点亦是起点作文600字)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一】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因维克多笨拙的表现而引发笑料的镜头,但与其说这是一部喜剧片不如说这是一部立志的教育片。在电视上看到祖国饱受战争的蹂躏,维克多忧愁悲哀,我看到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在官员弗兰克的`阻挠下,维克多在机场自力更生,我看到一股坚强不跨的生命力;维克多坚守完成父亲遗愿的信念,没有被弗兰克的势力吓倒,我看到一种敢于为履行承诺而牺牲一切的精神。

维克多执著地完成父亲的遗愿,履行自己的承诺是贯穿影片的线索,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也是打动我们所在。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国家遭难,身份不被认可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被遣返的状况下可能会抛弃初衷,以后再找机会收拾残局。但维克多始终将自己的承诺当作一盏新灯,它发出的光亮是维克多毅力不倒的动力来源,尽管外部环境艰苦,茫茫人海中没有熟识的人能够帮自己的忙,维克多心中的承诺促使他靠双手谋生计,并赢得了一份感情。维克多心中的承诺是他期望的燃料,维系着他内心的执著。影片结尾处维克多抱着装了亲笔签名的罐头并奉上深情一吻的镜头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吻出自对自己履行完承诺的喜悦与自豪,出自对已逝父亲的怀念,出自对自己许下承诺的爱。

放眼当下社会,欺骗与谎言似乎一向侵噬着人们的生活久久不肯退去,浮躁的氛围似乎早已容不下一颗坚守的心,我们往往被眼前的诱惑与便利迷离了双眼,忘却了最初的方向,丢弃了自己的信仰,将自己当初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随手一掷,任其沉入深不可勘的海底。或许我们贞德就应波开内心的樊篱,从维克多那深情而自豪的一吻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二】

生活中的努力,就像一个赛跑比赛,总会有障碍物来阻挡我们跑向终点,我们一定要跨过障碍,冲向终点。

第一个障碍物就是“懒惰跨栏”。听名字就知道了,只要你一懒惰,就跨不过去这个跨栏,最后被挡在跨栏后,被送到起点。如果你还不起来好好跨栏,最后就会丧失跨栏能力,成绩永远不会和你一起到终点,最后呢?0分呗!看到这,你应该知道了这所谓的“跨栏能力”是什么了吧?其实啊,就是长期以来老师教的知识呀!你懒惰,不就记不下了吗?唉!

第二个障碍物呢,就是“语言迷宫”。当你不知道该向哪里走、向哪个方向努力时,你就会陷入迷宫深处,而老师就在那等你,你一迷路,老师就该把你长期错误的努力“送”回起点了;其实,每一个叉路口都有一个同样不知道往哪里努力的同学,他们会指引你错误的脚步,让你的努力白费。这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平时不好好听,只能靠别人错误的指引,最后一起被老师训啊!

第三个障碍物……有点残忍哦!它就是“飞天横木”!什么?认为没什么好怕的?那你就大错特错啦!如果你在它的歇息地逗留、不努力冲刺,而是在原地休息,那你完了!它可是打人不眨眼的,一转眼你就已经在起点挨训了,它宁愿让你重新努力,也不让你在原地逗留。学习当然是越学越好啦,怎么能偷懒不走了呢?“飞天横木”其实啊,是在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呢!

哎哎哎,别放松呀,第四个来啦!“弹射飞块”!你可要时时刻刻注意脚下的每一步,一不小心“弹射飞块”就会从你脚下弹起,你就又回到零分了,唉!当然,它也有应对措施,只要多做题,细心做,它就难不倒你啦!记住,细心细心细心,重要的事说三遍,别马虎啊!

哎呀呀,哎呀呀,说到第五个,太恐怖了啊,完全结合了前面的`障碍!它它……它……它就……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游戏迷雾弹”!哎呀呀,说起这个呀……有不少小学生在这里停下了呢!它就是手机游戏。哎呀呀,它呀,只要你被它的烟雾迷惑,那就会立刻懒惰起来,“懒惰跨栏”趁虚而入,将你赶回去;不过有些孩子跨过了“懒惰跨栏”,但没用的!只要你被迷惑,就会立马忘记老师说了什么,瞬间被困在“语言迷宫”里;这下,怕了吧?不知如何走,就会因此停在原地不走了,那时候,要么被“弹射飞块”带走,要么“飞天横木”就会来凑热闹了,转眼间你已经处于烟雾和起点的中间了。哎呀呀,哎呀呀,这六个“哎呀呀”不就是被“游戏烟雾弹”炸出来的吗?我们小学生啊,当然要好好学习,怎么能玩手机呢?

唉!学生们,我最后只想再说一句:加油吧!躲开障碍,跨到终点!加油!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三】

这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在一个不被人留意的地方发生的故事。虽然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其中不乏动人、精彩、欢愉之处。想想,我们在不经意的时候,奔波在这个人头攒动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两个字——空虚。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忙,不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只不过好不吝啬的把自己的时间交给了很多无意义的事务。

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静静想一想我们需要什么。向《当下的力量》里面说的,保持一种了“临在”的状态,作为一位旁观者看看自己的思想流,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这个信息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披沙拣金以内心深处的声音为指引来执着的追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高中时候,修为颇深的语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信仰的社会是一个疯狂的社会。多门的贴切。21世纪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大打折扣,可以说这也是付出的一种代价吧。返回来问一下,人到底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是肉体重要。还是灵魂重要。以本人的观点看,人最重要的就是灵魂的纯洁,说的俗点就是一个字“爽”,一切的物质就是为了这个东西而做铺垫,一切行为都是实现它的过程,不是吗?一颗高贵的心灵远远比金山银山更重要。

请适时的停下追求功名利禄的心,让那颗疲惫的心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吧。它不需要被那样的束缚,它更需要的是用一种纯洁的执着来驱动它,并且可以在途中吸收更充足的养分。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四】

这时,就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继续奋斗,争取更高目标;另一种就是安于现状,享受成果。相比之下,我认为前者更让人佩服,崇敬,而后者只有让人厌恶、鄙视。萧伯纳有句话说锝好:人生是不断变化的:第一个阶段的终点便是第二个阶段的起点。我认为成功只是一个瞬间,当这个瞬间逝去时,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荣誉、财只是它的附属品,有时能成为奋斗的鼓励,有时却能成为堕落的根源。不甘于现状、志向远大的人会以前次的成绩作为,以前次的财富、荣誉作为基础继续奋斗,他们是把上次的终点当作起点,抱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的信念生存――最终他们成了时代的先锋,社会发展的人才。像帕斯卡,他的一生虽有重大成就,但仍不放弃进取,在弥留之际他只回答了一个问题:“12的平方是多少?”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世界的前端。而有些人只会坐享其成,不再奋斗――他们认为他们是潮流的\'领导者,佼佼者,但是由于坐吃山空,停滞不前,最终被时代甩下,被社会抛弃。达?芬奇、雨果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由于晚年不再进取,最后响彻世界的名字石沉大海。我们青少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现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小小的满足都是成长路上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所以我们更不能被眼前成功的附属品――荣誉所迷惑。也许有人身在其中“而不知庐山真面目”,那请想一想是不是如此:如果把人生比作长路,那么成功便是翻山越岭后出现的旅店,你可以小憩,可以感受,但决不可能永久长住;如果把人生比作高山,那么成功便是攀岩附壁后到达的山峰,你可以观光,可以享受,但决不能被景物所迷,拒绝挑战更高的山峰,荣誉就是缠住人脚步的美景,无论是旅店还是美景都不能让我们止步,无论是成绩还是荣誉,都不会让我们满足!总之,我们不要在发展中被遗弃,我们要以每一个成功做基础,把每一个终点做起点,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理想山峰上越攀越高!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五】

在110米栏的跑道上,刘翔在跨过最后一道栏杆时候,他张开了双臂,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他看到了,终点线就在眼前;当初春来临时,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来,大雁不怕路上有狂风暴雨的袭击,它们知道,有绿色的地方,就是它们寻找的目的地;当八路军发动渡江战役,大举横渡长江时,多数百姓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大家终于走到了战乱的终点,可以和平地生活了……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的游泳好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准备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那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嘴唇已冻得发紫,她已经在海水里泡了整整16个小时。远方,大雾弥漫,使她难以辨认伴随着她的小艇。她难以坚持,于是被拉上了小艇。

在那次事件的`两个月后,她又尝试想游向加利福尼亚海岸,虽然浓雾依然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凉刺骨,她同样望不见陆地。但这次她坚持着,她知道终点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终点在她的心中。这不仅仅是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而是她有着终点就在眼前的的信念,所以才坚持下来。

我也有切身的体验。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在同学们的极力推荐下我报名参加了600m长跑。虽然只是绕操场跑三圈而已,但对于不善于长跑的我来说,这显然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比赛的前一个星期,我还要进行一些强化训练。这几天的训练已使我疲惫不堪,我试着向体育委员提出换人,可大家都不同意,我无奈地选择了继续比赛,因为我觉得即使倒在赛场上,也总比中途放弃要光荣得多。

正式比赛的日子在众多焦虑的目光注视下终于来临了。揣着一颗满怀希望的心,在发令响后,我朝着自己的目的地出发了。同学们的呐喊声转瞬间在赛场上被淹没了,只缥缈地传来了几声“加油”“我们相信你”之类的话。快了,我离自己的目标只有150m了,我看到那道白晃晃的终点线渐渐的近了,好象只有一步之遥。

此时我已几近麻木,双腿不听使唤,手臂也无法摆动,喘息声不绝于耳,我想自己真的完成不了。算了,我干脆闭上了双眼,不顾一切地向前扑,等到睁开双眼时,我已站在了终点线上。不能说是“站”,几乎是要躺倒在地上,我如释重负。

无论是在体育赛场上,还是在大自然中,只要心怀“终点,就在眼前的信念”,终点就真的离你不远了。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六】

同样是战争片,相比于其他大作,这一部显得“小”了些。

几千分之一的小连队,一处破败肮脏的战壕,几位疲惫焦虑的士兵,一场小小突袭战。

但它“反战”的表达异常强烈。

不是叙事上的,它整体透出一种非常焦虑的底色。色调冷峻,人物处于不同的情感焦虑状态,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伟大”的战争时刻,只有突然的枪声,和永无休止的亡。

昂扬的、对战斗热的情绪由Asa扮演的新兵一人承担。但这种状态后来也被轻易戳破了。如果能够在前线待久一点,或许他也无法逃脱地变成那些老兵。就像斯坦霍普的转变。

幽闭的战壕像一个怪物加工厂,把深深的恐惧与狂躁复制烙印在每个来到这里的人身上。法国人、英国人,不断有人来到这里,葬在这里。不像《战钢锯岭》,他们甚至无法收回同伴的尸体。

但恐惧无法改变,必须走出战壕迎向炮火,这是命令。焦虑的长官要鼓励士兵,同时他自己的情绪还没有内化,就变成一座易燃易爆的火山。

当军令中直接指出“没有后援”,当前线士兵恐战,这是活生生的无力与残酷。

这里面比较温和的,是Paul饰演的那位长官。而他把打仗称之为“一种工作”,不是爱国主义,很写实。导演借他说明,战争落下来在前线士兵身上,性质更接近于“工作”,一份要接受瞬间亡的工作。他接受了,做好了准备,所以能更好相处。

其他人也并不是不能接受亡,是无法接受被亡的未知凌迟的恐惧。有一个人说,我宁愿在战壕里。

印象深刻的还有几处细节。

不同于他们日常用餐的邋遢凑合,斯坦霍普和将军吃饭时,他们会铺上白色的餐布,将餐具摆放规整。等级感,权利,居上位的体面。

突袭那里让人想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摇晃的镜头让人根本分不清发生了什么,呼吸声与配乐加剧了压迫感。生一线,结束时才知道谁是活着的,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活下来。

电影结尾用遍地尸体+牺牲数据无声控诉。无论来路,唯有亡才是这段旅程的终点。

接下来是“但是”部分。

我一直在期待斯坦霍普老兵和罗利新兵的碰撞,很可惜没有惊喜。他们之间居然几乎只有几个眼神。而因为同伴的Sam和Asa争吵的那场戏,表演上也并不如意。

也当然会有人对这部说叙事无聊,重点不突出。导演只是通过刻画不同的行为来表现焦虑,有人发脾气,有人哭,有人混吃等。表达情绪的片子一向在被理解上很危险。北影节上我后座的男生,中间走了一段神醒来问女朋友发生了什么时,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作为Asa的粉,真是忍不住心痛!

他的不少电影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这部也并没有让他绽放什么光芒,而且整体商业不足,能满足小众共鸣但作为二战片也没什么特别大的竞争优势,很可能要扑街(快来打我的脸!)

但临前那个眼神很好。应该会让一些人记住这个蓝眼睛男孩。我含泪写下。

出发才是终点作文【七】

战场氛围刻画的不错,泥泞肮脏的战壕、士兵疲惫恐惧的面容、极差的伙食供应等可谓面面俱到;战争的残酷也揭露深刻,男主本是个天真、激情四射的学生,冲着心目中的英雄校友而主动上前线,结果命丧黄泉,反战主题鲜明;另外,上校不顾及士兵性命,为早些获取情报向上司邀功,而残酷命令士兵在天亮时冒突袭,其本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则是新补给的鲜鱼肉,而本应该亲身面对突袭的士兵讲话鼓励士气时,却愧疚的灰溜溜的逃避跑掉,讽刺意味浓厚……大致剧情如下,属严重剧透:

1918年,一战进入第四年,法国北部战事进入僵局,英军中谣传称德军将展开新的进攻以打破僵局;为此,英军各连士兵每月必须在前线待六天,每人知道进攻来临时,谁会在前线……法国北部圣昆廷,3月,战斗英雄上尉斯坦诺普带领整连官兵重新上前线换防……英军军事补给处亚眠,英军将军的侄子新兵少尉吉米·罗利要求到前线找老校友斯坦诺普……斯坦诺普带领C连官兵来到阵地,发现这里是个烂摊子,战壕不仅臭得像粪坑,枪榴弹还潮湿得不能用,少得可怜的手榴弹也锈迹斑斑……吉米·罗利的到来令斯坦诺普很惊讶、也很不乐意,因为他不愿他的女友、吉米的姐姐知道他现在的落魄窘态……斯坦诺普收到上校营长的消息,德军逃兵称德军将在3月21日即后天发动进攻,而营长告诉斯坦诺普,支援可能没有,而他必须带领属下坚守阵地…………更坏的消息是,营长令C连的副指挥奥斯本与新任军官吉米带领十名士兵夜间突袭德军阵地,抓捕一德军俘虏。斯坦诺普坚持让一中士随奥斯本前去,但遭营长否决……回到阵地,希伯特少尉因恐惧要装病临阵脱逃,这让斯坦诺普欲以希伯特替换吉米的希望落空……总部为早些得到情报,残酷命令C连突袭队不等天黑就发动突袭……突袭完成,只有吉米带着四名士兵与德军俘虏幸存回来……3月21日,德军展开了后来被称为“春季攻势”的进攻,C连阵地遭到猛烈炮击,吉米当天被炸身亡……3月22日,C连阵地失陷,全连阵亡……一个月后,英军才将阵地夺回,而德军的攻势持续了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