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读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400字)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读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3-17 14:16:34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读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400字)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一】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二】

有一份心情,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

有一份梦想,我们从未放下翅膀去采撷。

读书之梦、之乐。关于读书,我们保存着心情,娱情,写实以记录精彩人生。

——题记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文章一开始就指出读书的目的。“消遣、装饰、增长才干”。犹如站立在一片浩瀚大海之前,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清新空气与灿烂阳光。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经历过生活坎坷磨难的贵族子弟,生活的磨难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她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非宗教的,她崇尚理性主义,是一位经验论者和现实主义者。

《谈读书》是培根较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读书的重要性等。其实一个学生似乎已然对读书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而读书之好、之乐、之用,我们却如婴孩,仍在认识世界里处于感知阶段。

怎样去读书?培根在文章中将书籍比作食品,或浅尝、或吞咽、或仔细咀嚼、或请人代读,都是较为科学且蕴含哲学意味的方式了。

读书的重要性,培根则是较为重点的进行论述了。他指出:“读书可作为消遣,可作为装饰,可增长才干。”实际静心、专心,莫不是如此!

我们的世界里,书书本本并不是什么难见之物,似乎它们已是如同空气分子一般的存在。而我们,是不是有一份心情,一份追求去对待阅读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林语堂也曾发文特指出阅读的好处,其实文人是应该最了解读书的好处的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等关于知识,关于教育的口号,亦已显出读书作用了。

或许,我们读书,是为了它的作用,而更多的,这是一份关于人生漫步的幽静小道,不是么?生命之源,源于力量;力量之起,起于精神;精神之始,始于我们思想文化内涵,而读书则真如一片浩瀚之海,拥有无尽的能量了。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三】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培根写的《谈读书籍》,从中收益非浅。感觉里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对读书籍有了新的认识。

“读书籍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其说的是读书籍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使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和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减少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但是读书籍又不能费时太多,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不易太盛,太盛则矫。因此我们要善于挑选,只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籍还可以补先天的不足,而经验又能补读书籍的不足,盖天下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籍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籍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任何事的,都是经过慢慢积累,以补先天的不足之处。而积累的经验多了又能补读书籍时所不能学到的东西。

“书籍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句话说,有只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而且不可尽信书籍中所言,也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该仔细推敲思考。读书籍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籍,读好书籍。同时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盖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的作文400字8篇【四】

都说《春江花月夜》孤篇冠全唐,王佐良先生的谈读书,窃以为孤篇冠翻译界(如有异议,恕我孤陋寡闻),信达雅的范本,恰到好处的措辞。大学的时候初读《谈读书》,以为培根先生谈读书。快到十年,再读谈读书,方知培根先生用1600个英文单词,讲尽了学院派读书行事的原则。

天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上升到一个全员膜拜的高度。仿佛天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同英文天赋的gifted那般,西方那个造字的仓颉或许也认为那是上帝爱一个人的证明?

我不这么想,所有的得到都是失去的艺术。天赋充其量只是上帝在某一个属性上为某个人多分配了一点,但是这一点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匀出来。

把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不多,挥霍天赋的却大有人在。

永远最佩服的是生活中如同罗兰罗兰所言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战士们。有没有天赋,TA并不在意,但是TA把自己的属性发挥到极致,为之付出了太多代价。

我喜欢叫TA们,勤奋的学院派。

我不信命运,也不信运气。我信因果,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不相信一个人有音乐上的优势,但没有学习/训练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歌手。我也不信一个人命中富贵什么也不做就能大富大贵。更不信一个人学业运好,能中状元,从来不看书就能办到。

我最喜欢的MariaCarey经过了极其艰苦的音乐学习和训练才制作出了E=MC2(爱的相对论)这种专辑。

不管是艺术界、文学界、还是学术界,都有大量的“我们以为人家是靠天分,实际人家靠努力就已经完爆别人”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的天赋并没有对自身及社会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并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这个天赋的效益等于零,等于并不存在。

真正的天赋该如何运用?

了解自己的优势or听从内心的召唤,并且沿着这条路努力,在经过艰苦地训练和勤奋地耕耘过后,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把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完成。

天赋只有两个时刻有用:

1、需要了解自己所长。

2、勤奋值满格以后。

除此之外,天赋没有任何存在感。

况且多少自己认为具有的天赋,其实是自己的自以为是和孤陋寡闻呢?有没有一种可能一个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有天赋是什么样,而对自己稍微高于周围他人的一点点先见而沾沾自喜呢?又有多少人展露出来的,其实只是TA的部分实力,并没有拼尽全力人家在玩亢龙有悔呢?

还是当一个勤奋满格的学院派好了。

这很像一道数学题。

如果一个最理想的情况逐级递减是(以对物理认知举例):史诗(牛顿/爱因斯坦)、传奇(费曼)、大师(丁肇中)、优秀(约翰考克饶夫爵士)、以此谋生(大哥哥)、业余(我爸)、小白(我妈妈)、门外汉(小仙女)

假如没有天分或者选错了方向,勤奋满格的学院派如果不是天资驽钝到极点,肯定能做到优秀偏下的程度,介于谋生及优秀之间。假如真的有天分也就是选对了方向,勤奋满格可以做到优秀以上,优秀到史诗还是传奇就只能看天赋值有多高,是否符合历史的进程了。不过无论哪个时代,命运总是垂青那些咬牙切齿和生活磕的人。

学院派的特征在培根先生的谈读书里解释得很清楚: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学院派们做事很有条理,通常都有自己的流程,过程简洁干练,绝不拖泥带水,无法删减,也不该增加。他们熟悉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熟悉三段论。他们知道选择最具有性价比的路径,也重视行走中需要采撷的物资。

学院派们坚持原则,但也非常有弹性,如名臣李贤。读书多,却擅长实践,如于谦、杨慎。学院派们讲究原则逻辑,并非按照规定和条文办事。

昨天,大哥哥给我讲了杨小凯和林毅夫先生的世纪辩论:后发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

在我看来这不是先发和后发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意识到正确道路到底是哪条的问题。如同这场辩论所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勤奋费费力气也能办到;而学院派们很轻而易举做到的寻找合适路径,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需要智慧实践也需要心智坚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且当一个勤奋满格的学院派;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章法,自律地执行下去,把自己发挥的潜力发挥出最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