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二年级写作坏事变好事)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二年级写作坏事变好事)

更新时间:2023-03-12 05:33:42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二年级写作坏事变好事)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一】

我曾经喂它吃菜叶、捉弄它,也安静的和它一起看书、写作业,它如今为什么这么狠心离开我呢?是因为我对它不够好,常常捉弄它,它生气了,还是我喂它吃的太少?我很迷惑。它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我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它每天都要背着这么重的壳?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会有一条“路”?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却离开了我,它还小,它到底去哪儿了呢?

我继续寻找着,看见了一个小小的灰色“土堆”。我凑过去一看,啊!原来是弟弟去阳台晒太阳时,一不小心踩碎了它。我看着它“肉模糊”的尸体,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帮蜗牛用树叶拼了一个小坟墓。我心里默默地对它说:“小蜗牛,亡的路请你慢慢走,我会想你的。”说着,我把小坟墓转移到了它曾经生活过的盒子里。

蜗牛,虽然你不会说话,但是你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会想你的',也希望你不要记恨我的弟弟,因为他也不是故意的,我看着盒子中安睡的小蜗牛喃喃地说,如果有来生,我不会禁锢你,我会放你寻回自己的自由。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二】

大街上,因为手机,出了很多交通事故,几乎每天都会有因为看微信,回短信,打电话而出意外的新闻。以往,行人不小心被自行车轻轻地碰了一下,一般不会发火,现在呢,立刻破口大骂:“你看看,没编好的短信都发出去了”,“我正打电话呢,断了”“这下迟到了,老板要扣我工资了”,原先的宽慰和理解去哪了?

家里,大人一回家,就拿起手机看小说,看百度。大人们呀,只要抽出一点点时间来,看一看你身旁的孩子,看看孩子那渴望、期待你陪伴的眼神,再想一想,你这一玩,玩碎了多少孩子的心啊。

站在大街上一看,世界变了。原来人们警惕于来往的车辆,遇到熟人还会微笑着向他打招呼。可现在呢?人人捧着手机,眼里只有手机,全然不顾周围的人和呼啸而过的车辆。上班路上,手机蒙住了你们的双眼,上班时,手机控制了你们的.双手,吃饭时,手机也同时吃掉了你们与家人朋友交流的机会……难道你们就想一直生活在手机的魔爪里吗?

低头族啊,请放下你的手机吧,请看一看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多美好,请多多陪陪身边的亲人吧,这些都比那无聊的八卦新闻要重要得多啊。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三】

你好!

你在坏事帮过的可好?我想你应该马上就要失业了吧!反正你就是特别令人讨厌,每个人看见你都要退避三舍,所以今天我“好事先生”就代表所有讨厌你的人给你写这封信!

坏事先生你的杰作实在是太多了!看上次,一大坨纸屑“刺眼”的摆在垃圾桶前,正好一个同学经过,我以为他会把纸屑捡进垃圾桶,你却不偏不倚的跑进了他的心里,让他飞起一脚就把纸屑当成了足球,还要摆一个进球之后的造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开了!看看你做的“好事”吧!这里还有你的好多杰作,比如五年级有这样一位同学,他人高马大,身强力壮,按理应是很能做事的,可你却偏偏在他心里作怪,让他很懒惰,不完成作业、不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后,还故意摆出一副懒洋洋满不在乎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根“老油条”!我想他肯定想改正,可你却偏偏赖在他心里不肯出来。还有另外一个同学,我记得他以前是一个又聪明又机灵的孩子,老师总是表扬他,还曾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可是现在的他却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同学吵架,别人好心提醒他他都不愿意听,一开口就是:“怎么、怎么、我还要你管呀?”,别人教育他他就说反话,甚至还变本加厉,真是一个浑身是刺的“仙人球”啊!

坏事先生你的杰作真是数不胜数啊,比如小偷小摸、恶作剧、说谎等等,但是现在我要告诉你,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我——“好事先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直到把你赶出每一个人的心灵……

最后祝你:工作不顺利,被人炒鱿鱼,赶快从地球消失!这里没人需要你,没有人想你留在这,快走吧!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四】

一天,老师出了一个看起来很难的`作文题目,我吓得冷汗直流、不知所措,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同学们个个文思泉涌、振笔疾书,而我却脑筋一片空白,一个字也挤不出来。

这时,老师看我神情紧张,便走过来问我:“你怎么了?”我不好意思抓抓头:“老师,我不会写作文,要怎么办?”老师笑着告诉我:“我以前也常常写不出东西,当时,我去请教一位文笔好又相当热心的同学,他告诉我,写作要多练习,多阅读别人的好文章,多背一些好句子,久了之后,灵感自然就多了!放轻松点, 先试着把大纲列出来吧!”听了老师的话,我决定要跟老师一样努力的学习,希望可以摆脱对作文的恐惧,甚至于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

现在,我一直努力充实自己,希望梦想可以美梦成真,成为一位出名的写作家,让大家知道只要肯努力的人就一定会成功。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的烦恼变成我的骄傲!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五】

自从我们呼吸到世上的第一口空气时,我们的生活便不再平静。困难与挫折,艰辛与坎坷都会肆无忌惮地摧残我们的肉体与心灵。

然,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故,须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那份镇定,拥有“尽吾志而已,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那份执着。正视苦难的来临,把每一次痛苦的经历,变成人生的一次洗礼。

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作文二年级【六】

春日下午,和一群爱好教育的小伙伴,集聚在星荟中心,观看一部纪录片《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

看到标题,我联想到学校的操场,科技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公园的游乐区域,还有各种剧院和展览。能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这座城市一定很有她的魅力。城市里头,一定有吸引人,并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长见识。这是我看纪录片前的猜想,带着这样的前置预设来观看纪录片,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但看完之后,我的认知却被打破了。

原来这是24位教育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东京,用小组共学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部纪录片,就是记录这个过程。

01团队中没有张力是有问题的

早在这24位教育者出发前,他们在线上开启动会的时,顾远老师就已经抛出了一些词,例如张力,迭代,升级等。这为后面的东京之旅埋下了伏笔。

什么是张力?

张力,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也表示矛盾或不相容。

有一个小队,在学习之旅中,团队成员之间配合很好,大家相互理解和体谅,没有发生矛盾。周贤老师发现没有张力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张力,意味着大家都处于舒适圈,没有去挑战自我。没有找到关注点。人性的本能倾向于回避冲突。在一个比较互补的团队里面,成员之间相互体谅而迁就他人,表面呈现一片和谐状态,都意味着大家习惯待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空间里面,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害怕关系的破裂而不愿意去挑战彼此。

但实际上,张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张力,意味着大家对于处理某件事情有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是他人的观点影响其他人的利益,或者和他人的任务产生矛盾。有张力,意味着暴露出问题。暴露问题的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利益双方之间需要找到彼此能够妥协的平衡点,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联想到教育,没有张力的教育譬如冰山之下的隐患,其结果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导致沉没这般剧烈。20岁的中国学霸张一得从小活在父亲的期待下。父亲在离婚后,为了能够给张一得提供更好的教育,从而卖掉广州市中心的房子,而搬到郊区,放弃高薪,含辛茹苦,费心尽力养育孩子。张一得也非常有出息,一路私校上来成绩都名列前茅,最后前往美国名校深造。然而,这个聚光灯下的孩子,最后选择了自。究其与原因,不排除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活在父亲的期待里,因而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害怕张力,害怕矛盾,害怕亲人的失望,害怕暴露问题,而默默自我承担。一根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扯断。最后结束年轻的生命。

暴露张力,意味着暴露问题,看到问题,才能够有机会去解决问题。因而,将张力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时机,这是个体和团体彼此的共同进化和成全。

02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

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学习就打开了无限可能。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支队伍,他们在东京的街头闲逛,突然间看到有一扇门特别低。他们感到特别好奇,为什么这扇门那么低呢?队伍中的其中一员就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回到驻地后,队员上网专门查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在日本的秀吉时代,收税是按照门的大小来收的,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做得很小,以此来降低税收。

你看,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知识就来了。而且这样的知识,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忘记。相比于出现在课本当中的一句话,或者一幅图被动接受而言,好奇心驱使之下的发问,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有易于学习的发生。

体验式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启发人的思维。学习的本身,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毕竟,班级制的学习方式,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完成一个组装,于是传送到下一个步骤。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就是这样的一条流水线。有些人进不了高中,就可能直接进入技校。学习的目的,最后成为国家的劳动生产力。

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很多不确定的状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也需要训练技能,并且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最终变成可以应用的能力。而雇主也会更加看重候选人的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不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就能够获得的。培养未来可以应用的能力,需要当下的孩子,保持好奇心,去进行体验和探索,在过程的经历中,收获认知,技能,体会,从而迁移和应用。

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孩子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还在家庭,社会和世界。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

03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的纪录片中,淼淼所在的那支队伍,从一开始到东京那天晚上去住宿周边踩点,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淼淼想要去看墓地,楠楠想要了解周边环境设施。一个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一个注重事物的实用性。团队在东京的第一个晚上,就开始了意见不合,张力就此产生。

小组复盘的时候,其他组都很顺利。唯独他们这一组,感觉学习体验都进行不下去了。这也为后来他们的第一天东京之旅,埋下了不愉快的伏笔。果然,小队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原来的站会应该是简单复盘和执行下一步计划的,最后变成了矛盾加剧的发泄大会,并因此耗费了游览时间,同时也消耗团队成员精力、体力以及升级负面情绪。

在当天晚上的复盘中,他们将张力暴露出来,在导师们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进行坦诚沟通,并达成了下一步的共识。在第二天出发前,他们共同约定规则,并积极践行。第二天的行程游览起来,相对而言,就更加流畅了。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淼淼想去看女仆咖啡馆,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大家觉得这多少有点色情,少儿不宜。小组讨论到最后,达成共识,他们先游览整个地区,了解下大体情况之后,再来决定要去哪家。等各自分头行动,他们再聚集在一起,进一步讨论要去参观考察地点。淼淼还是坚持他想要去女仆咖啡馆,并得到了几名团队成员的支持,而另一组选择去了其他地方。

结果,那组去了女仆咖啡馆的成员们,完全打破了对于女仆咖啡馆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女仆咖啡馆就是一项新兴的行业,是一种次文化。其餐点内容类似咖啡店。服务人员穿着却源自于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女仆服务而已。经历打破认知。

对于选择是否去女仆咖啡馆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折射的是,团队成员的需求被看见。这是释然张力的一剂良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来源于意见不合,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导致了矛盾冲突。而这次的学习之旅,从有矛盾,到矛盾升级,到最后沟通设定规则,看见需求,满足需求,无不在传递着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这一真谛。当然,还有不要轻易对一件未知的事情下定义。

04写在最后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是一段看不见的学习之旅。他们没有课本,教案和教材,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然而,他们的学习却在真实的发生。这段旅程,就是课本,东京的街头就是课堂。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聊天,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美,原来美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要用心感受;他们了解匠心,原来匠心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所爱,并发挥极致;他们遇到冲突和张力,通过复盘讨论看见,而化解矛盾;他们担心完成不了任务,后来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顾远老师说:教育者未必就是好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想要把自己认为的好的教育、好的学习方式带给更多的学习者,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首先就得体验过这种学习方式。

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自己会生长。土壤环境到了,自然就会生长。学习也一样。学习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