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苹果树作文400字春夏秋冬)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苹果树作文400字春夏秋冬)

更新时间:2023-03-17 04:53:39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苹果树作文400字春夏秋冬)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一】

我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我和爸爸妈妈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爷爷奶奶。

到了那里,站在爷爷奶奶家门向远处看,是一片白杨树林,树林的地上落满了树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绿相间的地毯。树叶下还盖着一层小草,它们有的长大了,强壮了,把树叶顶起来了,有的还很胆小,躲在树叶下面,像结婚的新娘,害羞的躲在红盖头下。树林中的树干上拴着一头老牛在咀食着地上的草,旁边还有一条小牛,也在吃着草,这都是爷爷的邻居养的。

树林前面,有一片水池,经过那里时,总会看见一群鸭子,它们有的在水中嬉戏,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有的在岸上闲游,大摇大摆的走来走去,显出一副天下怕、地不怕的样子。

水池的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从天空中向下看,田被分成一块块的,一半是黄色,一半是绿色。黄色是开的正灿烂的油菜花,阳光照在上面,再看它,晃得让人眼花缭乱。绿色的是春雨滋润过的麦苗,有时,我站在麦地里,一阵轻风吹过,麦苗一起一伏,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近处,乡下人的小院中的花坛里,有的种着榆树或者白杨等,到了夏天,它们便枝繁叶茂,为人们遮阳;有的种着花草,有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二】

我的奶奶住在乡下,农田、沟渠、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奶奶家是一座独立的小院,朱漆的大门,门头上“家和万事兴”五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衬着白色的院墙显得格外气派。

走进院门,你就能看见一排红砖砌成的房屋,屋内宽敞明亮,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奶奶在屋前开辟出了一块小菜地,种一些应季的蔬菜。我每次回家都能吃到新鲜可口、无公害的蔬菜。

院子里还种着一些树木,有苹果树、桃树、山楂树和槐树。每当春天来临时,桃花就露出了粉红的笑脸,白色的苹果花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它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争奇斗艳,夏天到了,槐树变得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每当我去奶奶家时,坐到那棵大槐树下,吹着舒适的微风,好不惬意。

奶奶也照例养了只看家狗,它对家里人温顺可亲,可当有陌生人踏入奶奶家半步,它就会凶猛地汪汪叫着,给奶奶报信。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奶奶家的屋顶了,通往屋顶的必经之路是架在屋前的一个铁梯子,人一爬上去就会颤颤巍巍,令人心惊胆战,可我却喜欢这种冒险之旅。

奶奶家的屋顶是用来晒粮食的,夏天晒小麦,秋天晒玉米,站在屋顶上,乡间的景色尽收眼底,我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心旷神怡。向东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吹来,麦浪就翻滚起来,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作,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欣赏着乡村的美景,感受着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不禁脱口而出了一首打油诗:“农家小院犬声吠,可口蔬菜花娇艳,农村生活质量高,家家都已奔小康。”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三】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距离济源市五百多公里。那儿有历史久远的内乡县衙,还有奇峰险峻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我最喜欢的还是美丽的乡下。

早晨,站在村口向外望,田地里一望无际的绿色尽收眼底,即将成熟的玉米穗在微风中随风舞蹈,空气中弥漫着草的味道,花的芬芳,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到了傍晚,房屋外就三五成群地聚齐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端着自家的饭菜,在门外乘凉,唠嗑。一脸质朴的他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多么快活。

回老家那时正值夏季,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在那田野里玩耍,嬉戏,他们无拘无束,多么自由、自在。你走在路上,时而会看到一群鸭子一边昂着头旁若无人地走着,一边嘎嘎地叫着,好像一个个尽职的巡警,在街头巷尾巡逻。你还会看见一头头膘肥体壮地母猪,正在爱怜地喂养着自己的小猪仔。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

下午时分,来到老家的一汩小溪旁,会看到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欢快地游戏水中,他们有的在溪水里摸鱼摸虾,有的在打闹戏水,河水并不很深,我禁不住好客的小伙伴的邀请,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中,在水里尽情地泼洒、打闹。

寂静的夜晚到来了,贪玩地孩子们又早早吃完晚饭,趁天黑的时候拿出手电筒,来到了村外的杨树林里。咦?他们在干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了奶奶,奶奶告诉我,他们是在捉蝎子,蝎子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病。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又早早起床,将一夜的成果卖掉(蝎子),来换一些钱买东西。

乡村是多么的美丽,虽然没有城里熙熙攘攘的车辆和摩肩接踵的行人,也没有鳞次栉比的楼房。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美丽的一面。

美丽的乡下,我迟迟不想离去。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四】

今天,我们乘坐了长途大巴。从美丽的坪山开向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在车上,我看到了古老的房子、高楼大厦、还有勤劳的人们,经过了十几个小时车程,终于到了我那美丽的老家。

到了我的老家,我看到了美丽的山峰、蔚蓝的大海、花多的芬芳、碧绿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和金黄的田野,我闻到了花朵的芬芳,我听到了小鸟的歌声,感受到了万物复苏的'喜悦,让我感觉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是多么的美妙!

清晨,当你从浓浓的睡意中苏醒过来,打开门窗,一股清凉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使人神清气爽。布谷、布谷……从大柳树上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放眼望去,不仅仅有布谷鸟,还有麻雀、喜鹊、画眉……它们在唱着夏天的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田野里,一阵风吹来,麦子姑娘摆动着身躯,是那么天真!

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乡下人家坐在杨树下吃饭、聊天,说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有的还凑在一块有说有笑,打起了牌,还有的躺在树下睡觉,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过家家,用泥巴、树叶、槐花为材料,做“大盘鸡”、“小白菜”、“麻辣鱼”、“鸡蛋”,应有尽有,真是一顿丰盛的“百家宴”。

下午,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会闻到马兰花的清香,听到知了的叫声,还能看到那充满生机的田野和充满香气的果园。闻到水果的美味,老家的风景真是太漂亮了!

八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老家真美丽,我爱我的老家!

评语:从写作功底来看,小作者能写出这样类似于散文的文章来确实很了不起了,用自己优美的文字将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以及乡村环境描绘得很到位!只是老师给个建议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用心构思一番,把握好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写一个提纲,完了再下笔,这样的话,文章会显得更有逻辑性且中心突出!

乡下的苹果树作文400字【五】

那是一个掩映在绿树花丛中的小楼乡村,周围有高高的玉米地,一棵棵茂盛的杨树,还有一条明镜而又清亮的小河,从村东面蜿蜒绕过。

小河两边有高高的堤岸,那是刚刚被挖过的,新鲜的泥土发出一阵阵乡村的气息。站在堤岸上,就能感觉到它的深度,还不时听到阵阵的虫鸣蛙叫,偶尔看到一只癞蛤蟆,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费力的大声叫,好象在召唤它的同伴们,这儿没有危险。我在那儿看了一会几个叔叔钓鱼,忽然听到有哗哗的水声,原来是水鸭子在“作怪”,它们的身体应该很轻,能在水面上飞快地滑动,好似轻功水上飘。有一只鸭子突地猛扎进水里,等它出来时,嘴里已经叨着一条小鱼儿,另一只看见,游过来跟它争抢,可那条小鱼太小了,同伴一下子就吞了下去,真象囫囵吞枣啊!

离小河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水坑,那是由下雨积聚而成的。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那儿抓什么东西,过去一问,原来是在抓小蝌蚪。我也拿着一个小杯子,去那儿玩。小蝌蚪不算很大,可是已经长了后腿,灰色的身子滑溜溜的,但有些小蝌蚪已经不是小蝌蚪了,已经褪去了尾巴,往河边跳去,找它的妈妈去了。我想应该是它的妈妈把它们忘在这个水坑里面了吧!我用手去捧小蝌蚪,可是它们跑的很快,抓不住它们。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杯子放在小蝌蚪冲头的地方,拿着一根小树枝,戳戳它的尾巴,它就乖乖地钻进杯子里去了。这是我抓的第一只蝌蚪,我想它们应该有自己的家,所以就把它放进小河里,祝福它能早点找到它的妈妈。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去抓小蝌蚪,可它们并不象第一只那么傻,它们窜到杯子后面去。有个小男孩突然投了一块石头,把它们全吓跑了,聚集在一个地方,好象在喊着妈妈。我提醒小朋友们,让他们把小蝌蚪放进河里,小蝌蚪也有自己的.妈妈。

我奶奶家有一只小狗,它叫小黑,小黑也叫小狗子。它有一身乌黑发亮的毛,大大眼睛天天求你摸它,一根永不停歇的尾巴摇个不停。吃饭的时候它总是第一个凑到餐桌前。它的跑功也非常厉害,有一次我出去买零食的时候,在一个很像跑道地方,我们开始了跑步的角逐,“跑!”我飞快的跑着,可小狗不费力气的就追了上去并且超过了我。

夜晚,我和奶奶一起到广场去玩,在去的路上,听到了一阵阵唧唧的虫鸣,还有小朋友喳喳的吵闹声。我看到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在跳皮筋儿,也和他们玩起来。我们玩烦了,又玩起别的游戏来。后来累了也困了,就和奶奶一起回家了。

这一天把我折腾的筋疲力倦,但这一天我非常的快乐!在伴随着唧唧的虫鸣和星星眨眼睛的声音,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