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蚂蚁搬家300个字左右)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蚂蚁搬家300个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0-31 03:01:11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蚂蚁搬家300个字左右)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一】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上,蚂蚁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玩耍。突然,天空刮起了大风,乌云密布,电光闪闪,天上黑沉沉的,像锅底一样。蚂蚁妈妈一看不好,要下雨了,连忙带孩子们回去。

这是,小蚂蚁们乱作一团,蚂蚁爸爸急忙对孩子们说:“不要慌张,咱们分头行动,到山上去找新家。”爸爸刚说完,小蚂蚁们就忙了起来,有的抬床,有的搬桌子,有的抬粮食,还有的推车子,大伙儿排成了一条长龙,浩浩荡荡的搬起了家。刚把家搬到山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像瓢泼一样。小蚂蚁们幸灾乐祸的说:“幸亏搬的快,要不我们的家又要被水淹了。”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二】

 一天,我无聊地走在一条路上,忽然,看见一只蜗牛在墙角上爬过,留下一条深深的白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十分奇怪,蜗牛为什么会留下一条白线?

我带着这个问题回家问妈妈,妈妈说:“我不懂得这是为什么?你去问你哥哥。”我就问哥哥,哥哥也是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不要再问了,唯一的希望是问爸爸,哎呀!别问了,爸爸也是不晓得。说不定他还会说我问东问西,不务正业。于是,我又回到原来的小路上寻找蜗牛,争取获得准确的答案。

我眼观四方,认真寻觅蜗牛。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一只特大号的蜗牛。我屏息凝视地蹲在蜗牛旁边,等到蜗牛伸出触角来,我用手按住它的触角,然后两只手指抓住触角,使劲拉,太润滑啦,一脱手,它又缩回去了,藏在它的窝里去了,再也不敢出来了。真拿它没有办法,我继续耐心地等待。蜗牛再也不敢探出头来,可是一等就是几个钟头,我有点气急败坏了,随手拿起一块石头把它打得粉碎了。

过了几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蜗牛的“白线”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差点儿让我失眠。我暗下决心,非弄清楚这个难题,揭开这个秘密不可。于是,我又悄悄去寻找蜗牛,很快就找到一只大约三厘米的“大号”蜗牛。我拾起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砸开它的贝壳,看见一小堆肉和湿漉漉的白白的东西,我摸了摸那东西,好恶心啊!我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那“白线”是蜗牛的排泄物啊!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地跑回家,把我的发现告诉家里人。我也从中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老是去问别人,要自己动手去实验,才能获

得最准确的答案。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三】

今天上午,天气非常晴朗,蚂蚁们都从洞里寻找食物,它们成群结队,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妈妈说,蚂蚁出洞是要下雨的预兆。蚂蚁能预测天气吗?我有点半信半疑。

我好奇的蹲下来,仔细地观察蚂蚁要干什么。原来它们在搬家呢!你看,前面的蚂蚁已经进入树洞里,而后边的蚂蚁还有成千山万,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在前进,我看见一只黑色的小蚂蚁掉队了,这时一只大蚂蚁跑过来,好像对小蚂蚁说:“快点走吧!等下雨的时候,雨会淋坏我们的。”小蚂蚁就跟这大蚂蚁跑回队伍。

蚂蚁队伍在行进途中,碰到了一只半不活的苍蝇,几十只小蚂蚁就把苍蝇团团围住,三只“大力士”就把苍蝇搬进洞里。我把一个吃完的苹果扔到洞口,它们闻到了甜味,马上跑出来,围着苹果吃了起来。

过后不久,天果然下起了大雨,我才相信蚂蚁真能预知天气!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四】

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的鬼斧神工创造了梦幻般纯净的青海湖、“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奇秀绝美的桂林山水……其实在我的眼里,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奇观”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奇观”无处不在。

蚂蚁在寻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墙角、树下、路边,你都能轻易发现它们的存在。正是这些小得让人常常忽略的蚂蚁,让我对“奇观”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做完作业的我闲得无聊,来到屋外透气。我无意中走到了围墙边,啊,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异:一条黑色的链子蜿蜒地从墙根的砖块上一直延伸到路边的灌木下,像是人无意当中描画的图案。走近一看,这条黑线竟然是活动的`,线上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食物残渣。我很好奇,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它们长着长长的触角,小夹子一样的嘴,锋利极了,别看它们的腿短,走起路来可快了!

忽然,我看见了一只比较大的蚂蚁,它好像是这条队伍的头目。它站在队伍外面,监督着蚂蚁们搬家。这时,一只淘气的小蚂蚁跑出了搬运队,头目立刻跑过去用触角碰了碰小蚂蚁的触角,小蚂蚁好像知道自己走错了,又立刻回到了队伍中。不知从哪里爬来了一只大青虫,这下蚂蚁队伍可热闹起来了,它们首先派出几只身强体壮的大蚂蚁,这些大蚂蚁用钳子在青虫身上夹出了几个伤口,虫子疼得在地上打了几个滚。随即,蚂蚁们倾巢而出,拿住了这只大青虫,高高兴兴地把它抬回了家。

目睹了这一切的我极为震惊:为了生存,这些蚂蚁团结一致用弱小的身躯背负庞大的食物,对抗强大到难以想象的敌人,以惊人的毅力和坚持创造了大千世界的又一“奇观”。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五】

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从中有所发现并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张扬;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告诉我们要坚持;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要团结······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周围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小草的声音。我无聊得开始观察土地。忽然,看到了一群蚂蚁在搬运食物,我想:蚂蚁怎么要这么大阵仗去找食物啊,难道是在搬家?

我还没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天空就飘起了小雨,不过一会,就变成了倾盆大雨,我感紧往家里跑去。“天公不作美”,下次我再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又一天的上午,我来到这片草地上,寻找上次那个“未解之谜”的答案。这次,我又发现这群蚂蚁搬着食物,排着队伍,忙碌着。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大雨。幸亏,今天出门,妈妈提醒我带伞。我将两次经历联系在一起,恍然大悟,原来,蚂蚁搬家,就要下雨啊!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多多观察,学习大自然的智慧。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六】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或许(有的)像蚊子、蚂蚁那么不起眼,有的像熊猫、老虎那么珍贵,但它们都有很多奥秘。

今天,刚下过小雨,空气很潮湿。我在院子里的墙角上发现几只蜗牛。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何不捉几只蜗牛研究研究呢?

说做就做,我立刻抓了两只蜗牛。哇,好可爱!圆圆的壳上有几个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宽。平时,蜗牛都是躲在壳里,并用粘液封住洞口,这样,它就可以安心地在壳里睡大觉了。只有在雨天这样潮湿的天气,它才从壳里钻出来,背着大大的壳慢慢地爬了。

蜗牛为什么会分泌粘液呢?好奇心促使我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我便上网查,网上说蜗牛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迷惑着我: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决定不再请求电脑老师,自己动手做一做。我找来一个蚊子和一片菜叶,放在蜗牛跟前。过了一会儿,蜗牛探出头来,在菜叶上闻了闻,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而那只蚊子呢?蜗牛看也没看。所以,事实证明,蜗牛是害虫。

我又继续观察起来。我又看见,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的,一对短的。我心里想这肯定是蜗牛的眼睛和鼻子了。那到底哪一对是眼睛,哪一对是鼻子呢?我心里猜想:估计是跟人的一样,上面的长触角是眼睛,下面的短触角是鼻子了。我不敢肯定,又上网查了查,果然是这样。我肯定了我的想法。

这一次试验很成功,我很高兴,同时又明白:做事要大胆猜测,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努力吧!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七】

今天,窗外下起了大雨,我看到蚂蚁在搬家,为什么下大雨时蚂蚁要搬家呢?是不是蚂蚁的洞穴被雨淋湿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我真不明白,我就去问爸爸,爸爸说:“你做个试验,不就可以知道蚂蚁为什么下雨时要搬家了吗?”于是,我做了两个可以让蚂蚁进去的小房子,一个放在雨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一会儿,只见有一只蚂蚁在寻找着什么,那只蚂蚁进入了我放在干燥地方的小房子,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跑了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只见一群的'蚂蚁进入到那干燥的小房子,放在雨中的小房子,却一只蚂蚁都没看到。

我认定蚂蚁是因为怕湿才搬家的。

我发现蚂蚁搬家300字三年级作文【八】

俗话说:“蚂蚁搬家晴必雨”,我对这句谚语半信半疑,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来验证。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在奶奶家写完作业,就到楼下去玩。无意中,我一低头,在树下发现一群黑点在移动,仔细一看,原来是蚂蚁,只见它们排成两队,一队驮着一粒粒小东西往前爬,另一队往相反的方向爬去,我顿时来了兴趣,想一探究竟。只见一只只蚂蚁从墙角的家中把储存的食物和幼卵背在身上,有秩序地排着队向位于高处的新家爬去,在新家放下东西后又返回来继续搬运,来往的蚂蚁分成两列方向相对的队伍,互不干扰,井然有序。在蚁列中不时还会出现几只蚂蚁同心协力抬着超过它们体积很多的大东西努力前行的情景。

天渐渐有些阴沉了,奶奶唤我回家,过了一会儿,窗外发出了“沙沙”的声音,下小雨了,又过了一会儿,“哗——”,下大雨了。我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想:不知道蚂蚁是否搬完了家。

雨过天晴,我来到蚂蚁的新家旁观察,发现蚂蚁们正在爬进爬出,又开始忙碌起来:寻找粮食,繁殖后代……

大自然变化万千,没想到小小的蚂蚁对天气这么敏感!通过这次对蚂蚁近距离的观察,让我终于体验到了“蚂蚁搬家晴必雨”这句谚语的神奇,看来这些谚语还是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