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三年级作文小书虫200个字左右)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三年级作文小书虫200个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5-28 20:17:08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三年级作文小书虫200个字左右)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一】

今天我们去了草莓园摘草莓,天气很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都热得满头大汗。到了草莓园,我们一问价格,一斤草莓竟然30元!“天哪!这么贵呀!”我和姐姐都惊叫起来,“没关系,你们只要能玩好,我买多少斤草莓都可以!”爸爸说,我们欢呼着,拿着篮子进了草莓园。

草莓园里有许多大棚,草莓都在大棚里。我们拿着篮子走进大棚里,草莓都挂在土墩上,一片叶子连着许多草莓,有红有绿真好看,我们摘了许多透红的大草莓,闻着有一股香味,肯定是草莓香!

这一次摘草莓真好玩啊!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二】

??“小导游”两百字作文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张老师给我们上《口语交际》课——《我们去“旅游” 》。

张老师先请戴雨奔同学来当“小导游”。她带我们“游览”了炎热的`宁夏。然后请了叶钎怡同学给我们介绍了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比如温州的江心屿、景山动物园等。快轮到我上台当“小导游”了,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带大家“游览”的是丽水遂昌被评为国家AAAA级的“南尖岩”风景区。我介绍了“南尖岩”的六大看点:一看云海,二看梯田,三看流泉飞瀑,四看奇峰怪石,五感受摄影文化,六看林海竹海。最后,老师请赵纱纱同学来当“小导游”。赵纱纱真了不起,看着图片就可以介绍景点,像个真的小导游。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做“课件”,还让我学会了落落大方地说话。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三】

叶嘉莹与小朋友们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或许因为它只存在于心里,所以提起味道这个词,伴随的往往都是记忆。央视《朗读者》将以味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或许因为它只存在于心里,所以提起味道这个词,伴随的往往都是记忆。央视《朗读者》将以味道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著名导演张艾嘉、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得主叶锦添、都市爱情小说掌门人张小娴、杭帮菜掌门人胡忠英、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纯等嘉宾一起在朗读中分享记忆中与味道有关的故事。

古诗词大师叶嘉莹为中华文化而吟诵

从第一期节目中的中国英法翻译第一人许渊冲到后来的敦煌女儿樊锦诗、中国焊接学科奠基人潘际銮,《朗读者》的舞台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值得用生命去尊重的真正的大师。本期节目中,又有一位这样的大师登台,她就是已经93岁高龄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研究大师叶嘉莹。

叶嘉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后师从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学习,深得老师的赏识。1945年大学毕业后,叶嘉莹便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先后于多所世界著名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化,去年还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生成就奖。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

叶嘉莹曾说过: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吟诵诗词这一活动,叶嘉莹一直十分倡导。而吟诵,其实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读。在本期节目中,这位着作等身的教育大师将在《朗读者》中畅谈古典诗词文化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并为中华文化而吟诵。

岁月女神张艾嘉分享女人的故事与味道

提起张艾嘉,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往往都是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而对于女人来说,故事几乎就等同于她的味道。

作为一个明星,张艾嘉从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龄。在节目中,当被问到如何界定年龄的味道时,她坦言:一切都来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对于女人的味道,张艾嘉也用自然来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尝的,我相信味道是来自于你自己人生的态度,你怎么看待自己,那你散发出来的东西是自然的,那个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经,李宗盛为张艾嘉写的一首《爱的代价》被无数人奉为最能代表爱恋成长的经典。但在当时,张艾嘉还觉得这首歌的名字有点土。而前两年再唱这首歌的时候,张艾嘉却发现自己的心与这首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个心经历过更多的事情了,就觉得歌里面几乎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和故事,所以特别感伤。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四】

又是一个快乐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果园里摘草莓。很快到了目的地,推开大棚的木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颗颗香甜可口的草莓,像一个个“小红姑娘”并排坐在那里,真是惹人喜爱。一朵朵小花静静地开着,花瓣是洁白洁白的,花蕊是嫩黄嫩黄的,美丽极了!

还有一些娇弱、嫩绿嫩绿的花骨朵儿在绿叶的陪衬下愈发显得楚楚动人。我们一行人提着蓝子开始采摘。我迫不及待地把一颗又大又红的草莓往嘴里送,啊!满口都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沁人心脾的清香真令人陶醉。 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满满一蓝子的草莓。然后我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今天真是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一天!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五】

细雨微风燕子斜,又是一年读书节。谈到读书,少不了要说说书虫的故事,我们班就有一只可爱的小书虫。一头乌黑的长发美美地披在肩上,一副粉红色的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显得格外俏皮可爱,因那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眼镜,人送外号“眼镜蛇”,这便凑成了人见人爱的小书虫。

她可不是一般的小书虫。很小的时候,她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家里的每本书都成了她嘴下的“美食”。她每天乐此不疲地翻看着那些神奇的“健康食谱”,还时不时地用笔做上些记号。

这不,小书虫又开始“咬文”行动了,她正津津有味地啃着《柳林风声》。品尝着肯尼恩·格雷厄姆的“美食”,全然忘了妈妈刚刚做好的饭菜,这下可是惹怒了高分贝的“大老虎”呀!果然,随着妈妈的一声狮吼,她无奈地暂停了“咬文”行动。

面对妈妈的现场监督,她开始了装模作样地狼吞虎咽,然而小眼珠却被书本给叼过去了。一等妈妈放心地走开,她就翻开“食谱”继续“咬文”。小书虫的伎俩侥幸躲开了妈妈的“魔爪”,却没能逃过爸爸的“法眼”。爸爸温和地从她手里拿过书本,并用吃饭看书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理由劝她先专心吃饭,可她根本听不进去。

她的任性和无视,使得爸爸不得不拿出小书虫的终极克星——晾衣架。当时,剧情正发展到高潮,就在小书虫最不警觉的时候爸爸举起了晾衣架,专注的小书虫没能躲过晾衣架的零距离接触,只好“缴书投降”了。

这只书虫虽然喜欢“咬文嚼字”,但生活中也算是个十足的吃货,而且是个很文艺的吃货,每每想吃东西时,总能说出些歪理邪说,常常弄得爸爸妈妈忍俊不禁。一天,她偷偷吃了好几份零食,但觉得还没过瘾,又剥开了一个巧克力。

“你都成小胖子了,不能再这么吃下去了。”

“那只是我出生时的婴儿肥!”她笑盈盈地说。

“总之是不许吃了!”妈妈没好气地答道。

“可……可是,它不仅拥有迷人香味、可爱的外表、好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它正在等待真正懂它的人吃了它呢!”

“还真正懂它呢,你……”还没等妈妈说完,她早已把巧克力吃得渣都没了,她舔了舔嘴巴,又心满意足地开始了“嚼字”行动。

到了该揭开谜底时候了,我就是这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书虫。不过嘛,要是能控制好食欲,我这只小书虫就更加可爱喽。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六】

丁一舟赖敏,一对患难夫妻,纵然历经重重磨难,他们不曾流泪,而为了孩子,他们泪洒现场,留下了深情的眼泪。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相依,这是丁一舟赖敏两位年轻人的爱情。

妻子身患绝症,丈夫不离不弃,他们凭借着一辆三轮车在中国版图上开启了心形的爱之旅。旅途虽然艰辛,但他们却倍感幸福。

意外怀孕,让他们进退两难,难以抉择,只能听天由命。“也许在你成长道路上,希望妈妈能够参与进去,但是妈妈有很多无奈,也希望你能够理解”,致信孩子路遥,赖敏几度哽咽,难掩泪水。

有个不羁之心,也如三毛始终在路上,她把《你是我不及的梦》献给丈夫丁一舟。“毕竟,就算是一小束吧,那也是爱情”,有限的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一句“我爱你”才越显得弥足珍贵。

三年级作文小书虫两百字【七】

在满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当下,今年的电视综艺开始涌现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的清风袭来,沁人心脾,紧接着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轮番登场,尽显文学风范。

《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融入经典篇章中,传递真实的情感。

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3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文学类综艺节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谈古论今,抑或一本正经地解析评说,只会收获曲高和寡的距离感,很难引发共鸣。

《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将文字和人结合,以情感贯穿始终,使观众在重读经典中回味朗读者的非凡人生。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如果仅仅是心灵鸡汤,这句话确实谈不上多么非凡脱俗,但是经由一位96岁高龄的翻译家说出来后,就更容易引人感怀。

在国内外先后出版英文、法文翻译作品160余部的许渊冲并没有止步于以往的成就,已近百岁却依然笔耕不辍。

面对疾病的侵扰,依然坚持“白天时间不够,就向夜晚偷时间”。

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就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却坚持了下来。

听障者杨乃斌的母亲心甘情愿作为儿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终将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儿子朗读起冰心的《不为什么》时,便更具情感的温度。

当杨乃斌用流畅的语言当场朗诵“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相信泪湿于心的并非杨乃斌的妈妈一人。

当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再次由濮存昕读出来后,人们体味到的不仅是由老戏骨抑扬顿挫的朗读展现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画卷,更多的是作家与朗读者相似的人生经历。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如何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书本中,是不少公共文化机构都在尝试推动的事。

早在央视《朗读者》播出之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就先后闪现出不少“朗读者”的身影。

如浙江温州图书馆“阅秀汇”的朗诵社、南京金陵图书馆“朗读者”项目、哈尔滨果戈里书店的“朗读者计划”,都曾引起广泛的关注。

只不过央视《朗读者》的轰动,除了自身的独特创意外,最重要的是依托央视的平台,借助了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笔者以为,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朗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启迪。

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推广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不仅从内容上调制出读者喜欢的佳肴,而且要依托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