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铁杵成针改编作文300字左右)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铁杵成针改编作文3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5-20 13:43:17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铁杵成针改编作文300字左右)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一】

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色、热烈的红色;如果用声音来比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蜜蜜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烹调的家乡菜。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幸福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幸福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幸福是风中期待的眼神,幸福是雨中撑开的雨伞,幸福是炎炎烈日下的草帽,幸福是纷纷冬雪中的棉袄。

幸福,就是乌云缝隙中的一缕暖阳;幸福,就是寒冷中捧在手中的一杯热奶茶;幸福,就是夜里温暖的被窝

看,这么多幸福伴随着我,它们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有些人缺少感受幸福的心灵。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眼睛,去寻找平凡中的幸福。

也许你觉得获得完全的幸福实在不容易。但是物质与精神并非鱼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关键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幸福,只要你奋斗不息勇于创造,它将永远伴着你。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

你的幸福有着自你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你能听得到吗?那是来自天籁的如银铃般的声音,你听,多美妙啊?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二】

习惯一个人听着忧伤的旋律,习惯一个人默默地阅读那些伤感的文字。一次次问自己:幸福究竟是什么?我拥有幸福吗?

有人认为,幸福如水,淡雅而圣洁。饥渴者的甘霖,寒冷者的温暖,失意者手中的琴,隐者栖身的竹林,这些无一不是一种幸福,可这些都不是属于我的幸福。

有人认为,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梦幻般的幸福,可真的如此吗?我不喜欢旋转木马,因为它总有触摸不到的幸福,幸福似乎很遥远。不喜欢摩天轮,因为它总会回到原点,就像幸福从未开始过。

也有人觉得,蒲公英的自由和薰衣草的守候亦是一种幸福。可又有谁知道,蒲公英看似自在,其实只是身不由己,薰衣草无望的等待,只不过是它的宿命。幸福,终究身在何处?

幸福似乎很简单,却又感觉那么遥远。樱花绚烂一时,换来的却是一整年的残败。再美的烟花,也躲不过灰飞烟灭的下场。难道幸福都是短暂的吗?

对于我而言,幸福就是可以不勇敢,这样就不用赶走泪水,可以不想念,这样就不用独自寂寞,可以不期待,这样就不用等待,可以不落日,这样就不用经历黑夜……

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让我们认识了幸福,体验了幸福。生活不能尽如人意,我们不妨静静品味水一样的幸福。

沉默,不代表没话说;离开,不代表很潇洒;快乐,不代表没伤心;幸福,不代表没受伤。

看着月下,洒落一地的孤寂与忧愁,在人海中寻寻觅觅,只为一份幸福……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三】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成针为题的作文【四】

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十年后,一个园艺师来到高山上,看到这三棵松树是优质品种,想把它们移到公园里去供人观赏。他移走了两棵,还有一棵因为长在山岩边,人上不去,就放弃了。

剩下的一棵松树看到同伴们都被运走,直怪自己长在偏僻处,不然就不用在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难了。又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那棵松树不再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抓紧足下的土地,承受着狂风严霜,鼓足劲头生长。

两百年后,一条山路从山下修了上来。上山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都惊叹那棵松树的高大奇绝——它背山临谷,云遮雾绕,苍虬挺拔,亭亭如盖……

不久,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它竖了一块牌子,上书“天下第一松”。

那棵松树错过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成了“天下第一松”。可见,比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坚守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