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19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19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2-05-21 11:26:54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19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一】

跟着那那婉转悠扬的鸟叫,开过羊肠小路,周边变成了青翠挺拔的松树。那青色的树叶仿佛要滴出水来,鲜艳欲滴。我不禁牢牢注视着它,苍劲有力的树枝,饱经风霜的树干,给人一种常年与风雨顽抗,却仍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我心里暗暗佩服,目光随着松树一起,缓缓移向了我家的老屋。黑瓦白墙,让人不禁联想到江南水乡,一股韵味油然而生,那画出来的黑白花纹,绮丽又让人遐想翩翩。

这还不是最令人感到惊喜的,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拉着爷爷一起玩的鱼塘。几年不回,已是大变样了。清澈明净的湖水,一眼可以望见池底的沙石。碧波荡漾,不知是鱼儿调皮,嬉戏弄出了涟漪;还是湖边顽童,淘气丢出的石子。我默默蹲坐在一旁。看老者甩出鱼钩,一气呵成的动作,让人感觉修炼很多年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朦胧高远的青山,绿波荡漾的湖水,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山水画一般。

不禁吟一首:“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二】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三】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四】

在这里,我充分的感受到了在南京感受不到的东西:原生态。这里,群山环绕、到处都是绿地、山峰。在这里,我放眼望去,只有那有如苍松翠柏的绿和有如小溪一般清澈的蓝天白云。第一天,我与我的弟弟、舅舅等人一起游玩了秋浦河中的漂流。我拿着水枪、水瓢等工具坐上了皮筏艇。当我做上去时,我没有立即想到要去打水仗,因为,我被这迷人的绿色吸引了。我感觉,大大小小的山峰将我包围,小鸟在枝头放声鸣叫,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好像,是在挎这里那动人的美景。我坐在皮筏艇上,在山与山之间穿梭,感觉可谓是美不胜收。这时,我看到了一只野鸭,在水里跳来跳去,一会儿在水里游泳,一会儿,跳进水里,去吃小鱼。这个场景,是我11年中,第一次看到。

下午,我们去了百丈崖景区。当我们下车,要坐船去对岸时,天空不作美,下了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使我在穿着雨衣的情况下,整个身子都被淋湿。但是,我并没有抱怨,因为我认为,正是因为下了这场大雨,所以,才让这里的景色更加秀美。湖水与青山相交映,就像一幅大师的名画。不一会,我到了对岸。我坐着面包车,绕着弯路,开向了百丈崖景区的大门。我穿着解放鞋,开始了攀登。我在那泥土中穿梭着,不时,泉水和沙子都进入了我的鞋中。我当时想到,当时,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只有将军才可以穿上这种鞋,那像普通士兵,就只能光着脚,在这些难泥中行走,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们国家可以早点获得解放,让人民不过那种苦日子。这全是为了我们啊,就凭这一点,我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走着走着,我到了探险区。这里有二十余个探险项目比如:攀岩、滑索、竹筏、走瀑戏浪、高空飞人、走钢丝等。在这些项目中,我最喜欢走瀑细浪。因为,这个项目,需要锻炼我的臂力、手力等。特别是,我还需要手脚相互配合,才可以登上这坐“小山”。这些项目对我来说十分的刺激,当然,也十分危险。玩的时候,我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与同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才能通过这二十多个探险项目。最后,我爬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了这个峭壁摩天、幽深迷人落差高达 70 余米、宽度达 20 多米的大瀑布。站在他的脚下,抬头仰望,真可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形容他的壮观。

第二天,我去了蓬莱仙洞。这里是经过海水的.冲刷,而形成的。这里分为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个洞。这里的石头奇形怪状,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等景点。在灯光的照应下,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中午,我吃完了丰盛可口的农家菜后,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坐上大巴车,返回了南京。虽然,我只在这里游览了仅仅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但是,我在这里收获了许多。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回到这山水甲天下的石台来的。

……

2020安徽省满分作文【五】

安徽名人馆位于大蜀山北侧,有23个场景和2个群体蜡像厅向大家展示了形象逼真的50多位安徽历史名人。其中我认为最为恢宏的场景是赤壁之战和戚继光抗倭寇了。

来到赤壁之战展区,中间一艘仿制的古代战船上站立着数位士兵,船上插满了战旗,东吴名将、安徽舒城人--周瑜正站立在山崖上指挥吴国水军前进。霎时,白浪滔滔,冲天的水柱腾空而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情景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逼真得场景令我身临其境,仿佛将我带到那场激战之中。

来到“戚继光挥师救仙游”展位。只见展位前灯光渐渐暗了下去,玻璃墙内,灯光渐渐亮起。然后,橱窗内呈现出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飘扬着明王朝的旗子。城楼上有游动巡视、守卫的士兵。城楼面临大海,城下是一条小道,小道的`右端是百姓居住的草房。突然人声沸腾,小道上出现了一群百姓,他们纷纷向城内逃去。而守城的士兵为防止倭寇的袭击,却关上了城门。这时只见一个小孩与父母失散,没能逃进城中,就在他和一些没逃进城的人四处躲避时,一群倭寇对百姓烧掠抢,并攻城。在这紧急关头,戚家军的飞骑犹如天降一般,从倭寇的后面出,歼灭了倭寇。刹时,城门大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百姓夹道欢呼,迎接戚家军凯旋进城。

这就是我眼中的安徽名人馆,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