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新故事新编作文(作文故事新编怎么写)

新故事新编作文(作文故事新编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5-24 01:09:20
新故事新编作文(作文故事新编怎么写)

新故事新编作文【一】

自从兔子在上次比赛中因为骄傲输给乌龟以后,兔子一直耿耿于怀,一再找机会想一雪前耻。有一天,它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乌龟,对乌龟说:“上次的比赛是我太大意了,我们再来一场公平的较量吧!你敢吗?”。“好啊”,没想到,乌龟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乌龟和兔子重新来到赛场,森林中的动物们也来观看这场没有悬念的比赛。

“砰”的一声枪响,兔子如离弦之箭飞快地跑了出去,而乌龟却不紧不慢的爬着。兔子吸取前面的教训再也不敢轻敌和骄傲了,它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就要到达终点的时候,兔子回头看了看,见乌龟没有跟上来,觉得微操胜券了。没想到就在它转身准备冲刺的时候,却看见乌龟已经到达终点。它大吃一惊又非常沮丧,急忙跑向终点对乌龟说:“这不可能,你不会胜我的!”。乌龟笑着说:“兔子老弟,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老老实实的跑啊,我当然是抄近路了。”。兔子不服,又在动物们的见证下再来了一场比赛。

这次,为了避免乌龟抄近路,兔子特意将比赛地点定在小溪旁边的一座山上。

“比赛开始!”,刺猬一声令下,兔子便飞快地向终点方向飞奔而去,它心想: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要赢!便拼尽全力往前跑。等它气喘吁吁的跑到终点时,却看见乌龟早就端坐在那里笑吟吟的等它了。

这次,兔子忍不住了,疑惑的问:“你是怎么赢我的?”。“游过来的”乌龟简简单单的回答。

从此,可怜的兔子不得不承认输给了狡猾的乌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学会创新和多一份技能,就会以弱胜强。

新故事新编作文【二】

黔地无驴。当地有一个颇有生意头脑的土财主王富贵想养驴拉车拉磨,将来有了驴崽儿还能卖个好价钱呢。王富贵的想法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但他的决心已定,决不更改。

三个月后,王富贵花高价钱买回来两头大个儿驴,一公一母。人们都围拢过来看新鲜,对这两头驴评头论足。很多的庄稼把式都说这驴看上去还真不错呢。王富贵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大声吆喝着把驴赶进了家门。他按照人家说的饲养驴的方法来精心地照看这两头驴,比照看自己的儿子都精心。两天过后,王富贵发现驴有些发蔫,像是水土不服,他赶紧用治牛水土不服的法子给驴灌药灌汤。可是驴还是照样发蔫,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他有些心慌意乱,知道这样下去不出几天驴就会的。一个有的老把式让王富贵把驴放到山坡上吃些青草,让它适应适应当地的新鲜草料。王富贵把驴赶到山坡上,日夜不停地看守着。他在观音菩萨面前虔诚地求拜,把前额都磕出了。可不幸的是,几天后,两头驴还是都了。王富贵的傻事儿被人们当作笑料说过来说过去,山村为此还热闹了好长时间呢。王富贵觉得脸上无光,好长时间不愿走出家门。

为了找回面子,更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王富贵又出去买驴了。三个月后,他又买回来两头驴,这次是一大一小的驴,还是一公一母的。大驴骨架大、肉膘肥、毛管亮;小驴骨架小、瘦小、毛管乌,好像有病似的。人们围着驴又是一番评头论足,乱七八糟地说了一通。王富贵什么话也没有说赶紧把驴赶进了家门。他按照人家说的法子更加精心地饲养这两头驴,几乎是日夜不离驴圈。两天后,大驴有些发蔫,小驴没啥事儿。王富贵赶紧给两头驴灌草药喂炒熟的红小豆,喂更好的草料。把驴赶到山坡上吃青草,给驴喝山泉水。五天后,大驴还是了。可是小驴虽然发蔫,但还能喝水吃草,没有趴下起不来。王富贵有些伤心,心疼打了水漂的钱。他在观音菩萨面前使劲地上香献礼磕头,虔诚得无以复加。族人都觉得他有些可怜,用好言安慰他。王富贵还请来当地最有名的大仙给小驴保驾,大仙在驴的周围折腾了大半天。王富贵在揪心的煎熬中度过了十几个日夜后,发现小驴比刚来时好了一些,看来是熬过了水土不服这一劫。果然,一个月后,小驴能够拉磨碾米了,王富贵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又呈现出得意的神情。好多人来王家看这头可爱的小毛驴,都夸赞小毛驴的健壮、王员外的好眼光。

三个月后,小驴依然没有异常情况,王富贵知道它已经完全能够适应当地的水土了。可他知道只有一头驴是不行的,还得再买一头公驴,这样才能有驴崽儿,才能赚大钱。他从外地又花了大价钱买回来一头小个儿的毛驴,按以前的饲养方法和经验精心照看着,不敢有半点马虎。一个月后,这头驴开始变得活蹦乱跳起来,它也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并且长得肥壮起来。王富贵高兴得直流眼泪,在观音菩萨面前一边磕头一边说着感激的拜年话。

王富贵在取得饲养毛驴的胜利后,用心进行了经验教训总结,他最后得到了一条最有用的结论:小个儿的驴比大个儿的驴更好养,小个儿的驴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王富贵根据这一结论去买驴养驴,取得了让他欣喜若狂的好收成,养驴卖驴让他发了大财。

新故事新编作文【三】

寒冷的冬天里,一个农夫路过村口,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觉得蛇很可怜,就伸出双手抱起它,打算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它冰冷的身躯。

蛇得到温暖后苏醒了,它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农夫怀里,吓得魂飞魄散,就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

农夫倒在地上,临前悔恨地说:“我救了你,你不但不感激我,反而狠心地咬我,我真不该救你这种本来就很坏的东西。”

蛇听了,也悔恨地说:“恩人,你怎么不早说,我怎么知道你不是捕蛇者呀?现在,蛇一出洞,人人喊捉。餐馆里到处在叫卖炖活蛇汤,市场上到处在叫卖泡活蛇酒。捕蛇者来了一拨又一拨,蛇都快绝迹了,我很害怕呀……”

新故事新编作文【四】

红军长征虽然过去了八十年了,但是那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故事依旧历历在目。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经历。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了粮还可以挖野菜吃,而走在部队后面的则连野菜都找不到。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垫后,他眼看着战士们一个一个因为饥饿而昏倒在地,根本没有力气,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一直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每天骡子的身上都像堆了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会抚摸着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些给骡子吃。

而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就打算把自己的坐骑掉,以解燃眉之急。于是他把饲养员喊了过来,问道:“总共还有多少头牲口?”老饲养员回答道:“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彭德怀命令道:“好,全集中起来,掉吃肉。”老饲养员急了:“什么,掉?你不出草地了?”几个警卫员听到后也急忙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不能呀!”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然后平静的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掉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让更多的人走出草地。”然后老饲养员流着泪对彭德怀说:“别的可以,但是大黑骡子一定得留下,因为它立过功。”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警卫员说:“传我的命令,让张副官负责骡子!”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因为没有人忍心开枪。20多分钟后,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就在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许多生机。但是彭德怀却没喝一口肉汤。在这漫漫征途中,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

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即便条件艰苦,也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我们不可能因为挫折就放弃人生,不能因为烦恼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而应该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会取得人生的胜利,创造辉煌。

新故事新编作文【五】

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亲自取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桑吉悦希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桑吉悦希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桑吉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桑吉也许就会当一辈子喇嘛。天赐良机,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圆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桑吉胆子大,加上又是喇嘛,就想留下来看护寺院。老喇嘛心里没有底,还是让桑吉随大家躲上山去。

藏民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偷偷观察着红军,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笑嘻嘻打着手势想同藏民交流,还把土司头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胆子大些的年轻人,蹑手蹑脚摸下山,慢慢试着接触红军。他们惊奇地发现,同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穷人着想。渐渐,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

看到朋友参加了红军,穿上军装很神气。18岁的桑吉也心动了。他们能当红军,我为什么不能当红军呢?他来不及同父母商量,急迫地报了名。

在参军的藏族青年中,桑吉懂藏文,算是知识分子,因此被任命为副队长,专门为红军筹集粮食。刚参加红军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藏族党员。

1935年8月,桑吉随左路军长征,这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不久,他调到藏民独立师政治部任青年部部长。

丹居藏民独立师是红军于1935年冬天建立起来的,原为当地头人的武装。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继续保留和发展这支队伍,从红军中派了很多骨干充实进去,扩建成一个独立师。

独立师的同志多为藏族,身材彪悍,尤擅骑射,大多有百步穿杨之功。他们的任务是担负全军的警戒,警戒线东西长一百多公里,南北宽四五十公里。作为青年部长,桑吉忙得脚不沾地,要在这广阔的地区来回跑,师长、政委经常带着他下基层。

红军第三次过草地前,红四方面军总部要求每个战士准备15斤粮食。草地不产粮食,人也少,几万大军来回过,粮食吃得差不多了。桑吉带着队员到处筹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宣传,一些寺院把积存多年的青稞和茶叶都捐了出来。

长征结束后,中央党校成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班,桑吉悦希被任命为班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到党校来讲课,基本保证每周有一位中央首长来作报告。

有一次,到党校讲课,学员被主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课吸引住了。刚一下课,学员自动列队欢送。看到少数民族学员围拢过来,把烟点上,抽了一口,然后亲切地说:"今天我讲的话,你们听懂没有?听懂多少?"学员们拼命点着头,表示听懂了。

走到桑吉面前停了下来,校领导介绍说他是班长,幽默地说:"了不得嘛,当了领导,还带“长”哟!"桑吉有些不好意思,紧张得满脸绯红。见此情况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别紧张嘛,你叫什么名字?"得到回答后,又问:"桑吉悦希是什么意思?听说藏族的名字很有讲究。"桑吉有点害羞,挠着后脑勺说:"桑吉"的意思是佛祖,"悦希"是宝贝的意思,是父母求活佛给取的。

一听,乐了:"了不得,了不得!又是佛祖,又是宝贝的!"然后对着大家说道:"你们大家都是党和红军的宝贵财富,是上苍,也是你们的佛祖赐给我们红军队伍的宝贝。"

的兴致很高,想了想,又对桑吉说:"长征时我到过你的家乡,那里的藏族同胞对长征的胜利是有贡献的。汉族有句古话,叫物华天宝,和你那个“桑吉”差不多。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天宝吧!"

"好!"的话音刚落,在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员一起鼓掌,连声叫好。

"天宝"这个名字在中央党校和延安传开了,从此,这个幸运吉祥的名字就伴随了天宝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