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疫情之下的感受作文)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疫情之下的感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02:36:19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疫情之下的感受作文)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一】

"沉寂了许久的前央视主持人、知名公众人物柴静,2月28日发布了个人视频作品《穹顶之下》。在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作品中,柴静再次运用了她所擅长的新闻深度调查,也以感性和个人经历出发,并以“私人恩怨”来强势介入公共话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广泛共鸣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穹顶之下》简单来说讲的就是雾霾的严重程度,以及它正在以超出人类预期的速度和影响力在干扰你的生活,治理很困难,每个人、每个具有日常行为能力的人都身陷其中,你感受到了被影响,你就有一份责任。

雾霾本身是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至少透过《穹顶之下》,我们应该知道雾霾的产生不仅仅是单边的邪恶或者坏事,它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难以规避的产物,如今我们到了治理它的时候,但治理之难也是显而易见,因为它同样牵扯到你的日常生活,其威力并不比雾霾本身对我们的影响力小。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穹顶之下》这部仅耗资百万的视频作品的正面意义正在彰显,哪怕是那些阴谋论的发散,以及对科学素养的质疑和关于视频新闻技术上的批评,那也是在烘托“环保”和“健康”这两个关键词。毕竟《穹顶之下》是一部作品,任何观看和关注了的人都有权利对之表达自己的观后感,you can you up这种气馁的说法并不是适合。等我们忘却了“柴静”以及“穹顶之下”之时,还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和关心自己的环境和未来,那就是成熟的标志和《穹顶之下》本身的意义。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二】

刚花了点时间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心很震撼。我是一个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事情都是逆来顺受,思想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不会说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可耻。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雾霾,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去治理会牵动很多企业的神经,会同时带来社会上很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政府,企业,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柴静辛辛苦苦做得这个片子并不是就热这么一阵子,时间一过,大家都忘记了,企业忘记了,政府忘记了。很期待后续能看到各种有职责的部门后续的action,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也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环保。我没有车,所以5公里以内不开车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买东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饮店很多烟雾,我希望我可以去拨打12369,最近12369有没有被打爆呢??

环保,从身边做起;有时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识到了....

疫情之下的我作文【三】

今天,我看了“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和崔永元的“自拍纪录片”行为,是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很有价值的努力,值得尊敬(虽然我对崔永元转基因片子的结论并不赞同。十八大之前,我认为体制内的媒体,虽然戴着镣铐跳舞,但还有可以拓展的空间,但这两年下来,我已经看不到这种希望……所以,柴、崔二位的努力,实际上,在是利用体制外的某种“自由”,在帮助整个新闻行业实施“突围”。当然,所谓“明星效应”肯定是存在的,但这本来也是有效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明星、资本、权力……哪个对媒体行业不构成影响?但毋庸过分焦虑--崔的片子,其取材和论证逻辑也受到强烈的质疑,这就是舆论场的自我制衡、纠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