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10:58:10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一】

泰山为十大名山之首,五岳独尊。

泰山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

然而,今年暑假我就游览了泰山,山脚下太阳火辣辣的`,热的你满头是汗,并且饮料也翻了倍的卖。我就从走中天门的那段,开始讲解泰山的美丽吧!

终于到了中天门,这可爬了3个小时,才到了中天门,在俩侧全是悬岭,再往上走,是一条大瀑布,水流及其的快,如果你被瀑布冲走,你就到了农村了。往上一看,好几十个山峰,看起来十分陡峭,而杂草特别的多,甚至大约有1000多种,我一个也认不出来,在泰山游览,无一出没有100多种草。

接着,到了一个山泉,游客们把毛巾湿润了一下,以防中暑。并且,如果你想爬上南天门,你就必须带一个拐杖,要不然你从楼梯上滑下去,后果吗?

到了十八盘时,那最挑战人,因为楼梯不是斜着往前,而是像直线一样在前方,并且1600多个台阶,没有间隔,把着栏杆上才是最安全的。走了5个多小时,才到了南天门,在这一路上,就有一个风景——大雾,我一眨眼睛,就好像哭了似的,全都是水。在南天门时,往下一看台阶见不到底,我不禁有了一个想法——我是怎么爬上来的,为什么双腿没有感觉了?

在南天门,望眼一去,全是大大小小的旅馆,如果别人说在泰山上方望底下而去,深不可测,那一定是个谎言,因为四周全是雾,甚至连浑身都是雾,怎么可能看到下面,就是太阳光都进不来呢。

接着,又是一个台阶,我来到了天街,天街全是小吃的,比如:煎饼卷大葱,红烧鸭子,泰山煎饼等,都卖的很贵,翻了好几倍价呢。

游到了天街,就应该下山了,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在十八盘那里,真是难下山啊,不过下去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快到了中天门时,天都黑的不成样子,伸手不见五指,还好带了电棒,我才回到了宾馆,那时我问了妈妈一句,我的腿还在吗,怎么没有感觉了?而且回旅馆时已经晚上8点了,而我是早上6点走的。

游玩了泰山,让我更加见多识广,古人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天是没有高度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二】

漫步在小溪边,路边的花花草草,沁人心鼻,肥沃的踩地上包裹着厚厚的大“棉袄”,各式各样的有机蔬菜让我们奔向了小康。瞧,田野里的麦子都穿着金缕衣,风吹后,掀起阵阵麦浪,随着麦浪的翻滚,我闻到了麦香与泥土的芳香夹杂在一起的“家香”。

时间如溪流一般流过。转眼间,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64周年。这是多么神奇的30年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各样的汽车在马路穿梭。。。。。。想到这里,怎么会不将儿时的回忆与现代形成对比。

5岁的时候,爷爷用这最古老的自行车送我到邻近的一个简陋的学校上幼儿园。我总记得我们的课桌都是自带的。当然,我们觉得能上学已经很幸运了。不过那时我们最新鲜的就是老师使用的粉笔了,每个班上规定只有5盒粉笔。虽然很少但好奇心总是”指使”我们偷拿几支。总把它当做宝,不肯乱画一下,画一下都心疼。因为不可多得。

依然记得爷爷的自行车,奶奶的花布鞋。

在我6岁时冰淇淋,薯片,洋娃娃。。。。。。这些都是外星文。如果能吃到一个水冰棍就觉得自己“飞上天”了。那时也只有我们能尝到,大人再可再累也不敢奢侈的,都是喝干凉的井水的。夏天的我们手握着自制的竹扇,几个几个的坐在大树下乘凉。下孩子坐在大人的膝上,摆弄着绿叶,困了便倒在大人的怀里,渴了就跑到井边舀上一口井水喝。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大暑天,太阳都快把大地烤焦了。我们姐妹几个吵着闹着嫌热,不肯罢休。终于把本已熟睡的奶奶吵醒了。奶奶到井边打了几小桶水放在我们的旁边,把扇子沾了一点水在帮我们扇,可凉快了。不过现在,热了有空调有电风扇 有冰箱,再热也不怕了。

我国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越来越多。有一份报道说: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总产值由3645亿增长到24.95万亿年增长9.8%是同期增长的3倍多让世界再也不敢小瞧中国。

中国梦,我们的富强梦,民族兴旺的梦。不管我是学生还是工人,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向中国出一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七市联考江苏2023语文作文【三】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着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着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