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历年作文题目)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历年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12-22 14:18:00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历年作文题目)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一】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二】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三】

第一次收到她们的照片,我十分震惊:她们不怕危险吗?

那是一个燥热的黄昏,天空没有风,小镇上潮水般的人流涌过正街,夹杂了刺耳的叫卖声和喧嚣的吵闹声,朝公交站台扑来。我抬头瞅望远处街角,一辆三轮呼啸着以s型弧线飘逸驶来:“帅哥,搭车不?”我摇摇头。眼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我无聊起来,不禁低头。突然!我看到地上似乎有一百块钱。头,向左转一转,好像没人看;向右转一转,好像也没人看。左脚移一步,右脚挪过来,左右再瞅一瞅,轻轻一蹲,“我抓住它了!”

咦?好像不对。我翻过“一百块钱”,原来是张卡片。翻转一看,呀!后面印了张美女的照片,似乎很热,都舍不得穿衣服。除了照片,还印有“某某酒店某某服务,请联系某先生,137********专车接送”等字样。第一次见到这么具有吸引力的广告文案,不禁多看了一眼。

可是,我发现上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地点。

接着又想,最近风声这么紧,她们不怕危险?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都为各自的生活奔波辛劳,在这里打拼。我想,照片上的美女应该都是具有奋斗精神的勇士吧。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在逆境中奋发图强,风暴来袭,躲!地震来袭,避!真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虽万千人吾往矣,无惧无畏的高贵品质不值得学习吗?

可是我又发现,这种无惧无畏的高贵品质大多不属于照片上的美女,而是源自于她们的老板。

我又陷入沉思了。她们的老板是谁,居然这么高贵大气,气节凌云?

她们的老板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头戴头戴弗吉尼亚帽的自由女神。(虽然他们的`老板不必亲自像女神一样袒胸露乳。

她们的老板是,跪下仍然奋力掷出长矛的斯巴达国王。(虽然斯巴达了,老板却有金钟罩和铁布衫。

她们的老板是,被斩后却“猛志固长在”,好端端走路的刑天。

呜呼!有的人了,其实没;有的人活着,确实活着。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四】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棵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五】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组“世界与内蒙古撞脸”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景点在许多地方与内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网友们纷纷感叹,要是没有科技,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现内蒙古那具有“国际范”的美。的确,如今的人们处在边界的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我们就可以看见内蒙古广阔无垠的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气势。这要放在古代,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惫。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过科技,才能满足我们对自然无限的好奇心。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科技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想象,推动了我们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里,哥伦布历尽艰险发现新大陆,却未发现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亚洲;近代中国人因为科技落后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们要好好利用科技,开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我们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时,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在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的出现总是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们应感激: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2018广东高职高考的作文范文【六】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