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青春的枷锁作文(青春的激情不可复制作文)

青春的枷锁作文(青春的激情不可复制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05:25:20
青春的枷锁作文(青春的激情不可复制作文)

青春的枷锁作文【一】

用几天的时间看完了毛姆的经典作品《人性的枷锁》,之前以为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看过才发现,他不仅仅是关于爱情,还有亲情,友情,职业选择,生活方向等等我们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各种迷茫和反思。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菲利普·凯利展开,刚开始,他还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小男生,一路跌跌撞撞,在感情的枷锁中挣扎,在生活的汪洋中迷茫,慢慢的他找到了人生方向,挣脱了青春迷茫的枷锁,蜕变成熟,步入三十岁的人生阶段。

菲尔普斯,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天生畸形足让本就孤独的小男孩,变的更加敏感脆弱,自卑感让他既想融入集体,又不敢向他们敞开心扉,努力讨好却始终得不到同龄孩子的尊重,就这样,他一路磕磕绊绊,努力逃离童年的孤苦,以为长大了,就自由了,却发现,生活永远都不会让你好过。

在友情里,菲利普斯经历过同伴的背叛,也经历过挚友的不离不弃;在爱情里面,菲利普斯遇到了撕心裂肺的爱,也遇到了不屑一顾的被爱;在亲情里,父母的早逝,让他很少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寄养在大伯家,让他对家的概念更加模糊。

菲尔普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是你,也是我。时而善解人意,时而尖酸刻薄,时而慷慨大方,时而吝啬小气,时而慈悲,时而冷漠……月有阴晴圆缺,菲尔普斯就像那轮月,阴晴有时,时而明亮,时而黑暗。

也许这就是人性,十恶不赦的魔鬼极少,尽善尽美的圣人鲜有,大部分都是介乎于黑与白的凡夫俗子,快乐有时,悲伤有时,自私有时,牺牲有时,挣扎有时,解脱有时……尽管如此,我们明知道会受伤,还是会去爱,明知道总会被生活打败,还是会努力生活,明知道有一天会,还是会好好活着,也许到头来,我们还是会被人性禁锢,但却从不放弃挣扎。

最后,借用高晓松的一段话,也许无法解答你我生活中的难题,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心中的疑惑。

我们早晚被生活打败,只是你能坚持到下半场的什么时候,换人名额用完,体力用光,最终还是会被生活打败,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因为生活绝对不会因为你胆小怯懦什么都没干而饶了你。

青春的枷锁作文【二】

其实,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优雅的代表;青春是星光,是引领时尚的先锋。

于是: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在那个午后柔和的阳光下,青春的你躺在草地上,把眼睛眯成一条线,看着上空5km处的云朵慢慢的变换着它的模样,偶尔间一架飞机掠过,或许是鸟吧,实际上不清楚,因为你已经睡着了。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在那个惬意的假日,在大街上闲逛的你,不知不觉间溜进一家书店,用保持2小时的站姿翻着书架上的书,在感觉到老板的视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角度扫描你时,匆忙离去。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那个极其渴望周遭认同的我,这个周遭包括同学、老师、家长。我在乎他们的评价,在乎他们的眼神,在乎他们背后怎么说我,甚至对此不惜胡吹乱侃,把不是我做的事情安在我自己的头上,还有养成了一个现在都没有完全改掉的毛病,“语不惊人不休”。

说到青春,我们可能会想起校园那颗老梧桐树下一次美丽的邂逅,会回忆起校园那林荫小道的一次浪漫嬉戏。此刻,青春是青涩的,犹如一个初见成熟的苹果。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热与激情,活力张扬,想起那一次次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足球跑道上的飞奔驰骋,无处不在。

当然,生命要经过严格的淬炼,才能展现它耀眼的光华与纯美的质地。巨岩在海涛中,激射动人心魄的浪花;宝剑在砾石上,闪动耀眼的寒光;青春在人生的风雨中,积淀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一路坎坷,高歌而行,用艰辛泪滋养出辉煌的人生。

然而,在今天的时代,青春却遭遇着挥霍,遭遇着放任:你能看见网游魔兽世界吞噬青春学子如花的面容,能看见飙车族疯狂旋转的嚣张,能听见“嫁给黄世仁”的肤浅与稚嫩,能看见沉醉在财富陷阱中的富二代的张狂,能看见课堂里手机聊天的沉醉,能发现青春的嘴唇边污秽的言语和嗒嗒的口香糖泡,于是青春在伤感,青春在迷失,青春在飘零。

所以,用我们的眼睛审视青春,用我们的智慧评判青春,用我们的思考矫正偏离了轨道的青春,用我们的成熟书写青春的灿烂,这是青春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表达我们的思考,书写我们的烦恼,我的青春我作主!

青春的枷锁作文【三】

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回忆是什么,我想说回忆或许就是存放在相册里的相片,那点点滴滴的变化,验证着我们的成长,在这样的岁月里,那悠悠的时光,跳跃在爱和追逐上面的想象,顿时间这些个慢慢追忆化作成为一片片飞舞的彩蝶,在那样一个充满着阳光的日子里,尤其是在午后闲暇时光,随着风慢慢飞扬。那段日子,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我们只好在现在的时间里,一点点去思考回忆。

我们是否还记得,往日,躲在年华的角落里,我们整整齐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脑海里充满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曾在某个角落里,说着不着边的话语,满满的都是对于老师的抱怨。我们那时疯狂过,闯过祸,但都得到了关怀和原谅,但在那个时候却从未发现,我们在那时做过的事,以及不经意间的抱怨,才是最初的那份纯真,但又匆匆告别了人生中最为温暖的岁月。我们知道现在,这一份份言语,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从未消失过。

多么荒唐的青春啊,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坐在同一个地方,过着兵荒马乱的晚自习,做着堆积如山的练习题,一次又一次地在考卷上拼过,在喜欢和放弃间抉择,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下存活,还有在喜欢的人面前留下的羞涩,那段时光,我们听着时光将我们撕碎的声音,却又在笔记本上记了又记。时间过去了,就会丢失那一份纯真,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这场青春,回忆着曾经的种种,即便再怎样尝试努力,可是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扎进泥潭,曾经经历过的实在是太多,其中最为多的还是迷茫和困惑,仿佛间感觉自己的那些经历最后却是那样的物是人非,我该怎样去寻找,我都很明白,青春是我们必经之路,都要走过,但我们是否要选择去回忆和守护?再这样的一场旅行里,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到最后,离开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留在心里的那些个琐碎,就像是变幻莫测暴风雨一样,肆意的游走,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在青春的最后看到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改变,努力的向前奔跑,学会在前行道路上积累,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就像是一片铁片,直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将它铸成坚硬无比的盔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盔甲,才能让自己在以后日子里,再也不会被打倒。每一个繁星的\'天空,那些个闪烁的繁星,其中也会有暗灭滑落的一刻,倘若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美妙的繁星,那么青春就会是天空中滑落的流星。

我们没有抱怨自己的青春是多么的荒唐,有一本书里这么说过:青春就像是赌博,反正是白手起家,到最后赢了那就赚了,哪怕一开始就输了,那就从头再来。我们应该学会去把握青春,在这场青春的旅行上越走越远,大步走向未来。到最后你一定会为自己荒唐的青春而感到自豪和快乐。

青春的枷锁作文【四】

从今年2月到6月的这段时间里,读完了今年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毛姆的《人性的枷锁》,60万字的小说,4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应该读5千字,但软件统计,读完这本书实际用时22小时,每小时可以读2万7千字,所以结论是,这四个月每天平均阅读时间只有11分钟,觉得惭愧的同时发现自己数学水平好像还可以。

最近连读了两本毛姆的长篇,第一部是《月亮和六便士》,接下来准备看《刀锋》,想要读毛姆不光是最近他的书突然变得红起来,《月亮和六便士》很长一段时间在下载排行的第一名, 更重要的原因是:毛姆和我同月同日生!我想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在宿命中一定会有某种相同的地方,窥探他人思想的同时,也许能对自己有一些了解。

《人性的枷锁》是一本半自传的小说,主人公和毛姆本人都是幼年父母先后去世,他在自私冷漠的伯父家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曾虔诚的信奉宗教,但很快便意识到宗教的虚伪,他在此后的很多作品中也表达出对宗教的鄙弃。我想书名中所指的枷锁,是小说中主人公在面对宗教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各种所谓常理对人思想的禁锢。

小说的主人公曾在法国学习油画,结识的不同朋友的生存态度和观念开拓了他的思想,使他逐渐成长为思想独立的人,学会质疑很多被理所当然认为的事情。他曾迷恋于一个自己厌恶的女人,一贫如洗时曾想要自,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服装店的工作勉强度日,在继承伯父的财产后才得以完成医学院的课程,取得了医师执照。

而年近30岁的菲利普最期望的是随着渡轮边行医边到西班牙旅行,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正当梦想马上就要实现的时候,女友的意外怀孕打乱了所有计划,而绅士的菲利普当然不会做出任何伤害他人或不道德的事情,在他打算向女友求婚的时候,他才猛然醒悟到自己的一生一直信奉别人向他灌输的理想,而从来不是出自内心的愿望。选择结婚,并不是什么自我牺牲,而是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渴望,他对这一切的渴望超过世间任何的东西,他的愿望,是要从纷繁复杂、毫无意义的生活中编织一副错综复杂而又美丽的图案,虽然结婚、生子、最后去,只是一副简单的图案,但对于从小失去双亲关爱,缺乏自信和被爱的菲利普而言,这不也是一副完美的图案吗。意识到生活并无意义,摆脱了传统观念和环境对人的种种限制,菲利普感到彻底的自由并充满了力量。

毛姆和主人公都信奉人生无意义的观念,但这并不只是毛姆个人的独创,而是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普遍流行的一种人生哲学。书中提到一个国王的故事,国王想要了解人类的历史,一位圣人送来了500卷的书籍,而国王无暇批阅,让圣人精简缩短,经过40年的删节,在国王气息奄奄的时候,连一本书也没时间阅读,于是圣人归结成一行字,“人诞生于世间,受苦、受难,然后去。”这让我想起毕淑敏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并没有意义,但我们应该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青春的枷锁作文【五】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认认真真的想了想,我是如何开始喜欢上毛姆的。这是无意中我的同事跟我提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她说:“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说道这里她突然问我:“如果是你,你选月亮还是六便士?”我并没有立刻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在思考。

正因为我俩无意中谈到的话题让我对毛姆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于是我买了他三本书回来慢慢看,《人性的枷锁》是我了解毛姆的开始。

一篇关于格非的文章,《文学在读者中寻找认同》,引用里面的一段话: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有时候还需要借助文学研究和批评),来发现作者与他们建立认同。我之所以爱上阅读也是因为想要在作品中找到与作者有共鸣的地方,在迷茫的时候在书中寻找答案,然后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真实、纠结;既不安于现状,又没有能力改变未来。我又何尝不是自己想的美好,可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但我永远比不上菲利普的一点是,他一直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奔波,他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他在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我却没勇气迈出哪怕是一步,只好不甘心的安于现状。

当菲利普发现自己的跛脚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他好像感受到了生命的苦涩。他幼小的心灵模糊的意识到这种不幸与痛苦可能会和自己终生相伴。他开始变得敏感,不合群,在小小的学校里,默默忍受孤独。中学时代,他拥有了他认为最好的朋友罗斯。但他渴望只有他一人拥有罗斯的友谊,所以当他看到罗斯和其他人玩的时候,他会愤怒、不安,好像被抢去了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无助,终于因罗斯受不了他歇斯底里的占有欲而离开他。最后就算他可以有机会进入顶端大学,可他还是急于逃离了那片让他发疯的地方。这一时期,菲利普的性格养成对他今后的生活和人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爱情。

他去了德国留学,到法国学画画,然后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医,直到他找到生命的意义,最后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放弃进入顶端大学的机会,非要这么折腾,哪怕别人说他当画家失败,当学徒失败,但他说他不后悔。对啊,为什么要后悔呢?如果所有的东西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青春的枷锁作文【六】

《人性的枷锁》是作家毛姆最负盛名的自传小说。因为篇幅过长,断断续续读了快两个月。翻到最后一页,开始依依不舍。

于是,合上书本,回忆和它第一次接触的心情。那刻的心情好像听到了召唤,秒间还原出初见的感受:一阵浓浓的悲情,扑鼻而来。这种感觉好像闻到一种过浓的味道,味道太过强势,势必导致你无论香臭,都无力呼吸,以至几乎窒息。

一位年轻貌美却虚弱不堪的妈妈,躺在床上,等着抱一抱7岁的儿子。儿子半睡半醒地紧缩在妈妈的怀抱中,静静地看着她。他脸上挂着浅浅而满足的微笑,微笑中传递着孩子简单的幸福,就像无数次缩在妈妈怀里一样。如果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可这次的拥抱,却是命运给予的\'最后一次温情。7岁的菲利普永远不明白,那时候的妈妈已经病入膏肓,哪怕是给他一个吻,都用尽了她半生的力气。小小的他,怎么能读懂妈妈的温柔微笑里,掺入了不舍和泪光。他也不知道,他被抱走后,妈妈怎么痛恨自己无力再握紧他的小手。就这样,他失去了妈妈。就这样,妈妈装着对他的牵挂,追随他的爸爸而去。他们无奈地放开了菲利普的小手,和他的跛脚,永远地离开了只给他们家冷酷到底的世界。

菲利普得知妈妈过世后,爬到妈妈的床上,抓着妈妈的衣服,枕着妈妈睡过的枕头,埋着头小声地哭泣。因为不懂,不信妈妈永远的离开,因为害怕陌生的未来。哭着,哭着,直到哭累了,在泪水中睡着。这种情形将会伴随着他成长。他,天生残疾,无父无母,生活穷苦...... 可以料想,未来的孤单寂寞,冷嘲热讽,欺凌侮辱,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艰难的人生,既然有开头,势必有结尾。

这位不受命运眷顾的主人公,开始了他跌跌撞撞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这本书完整地展示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少年,一瘸一拐地长到中年的人生过程。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许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跛脚,他刚进学校,就被大孩子欺负。他们模仿他走路,强迫他把有缺陷的脚展示出来。他一开始拼命拒绝,后来却屈服在了别人的铁拳下面,伸出了那只残缺的脚。他用尽一生的屈辱,满足他们一刻的好奇。欺凌的风暴平静下来后,他在黑夜里躲进被窝静静地流泪。他痛恨自己对恶霸的屈服,反省自己性格的懦弱。后来,一切太痛苦了,他回忆起妈妈,感觉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很多次,他都通过这样的幻想,游离于现实,从想象中攫取安慰。想象成了他唯一的温暖和救赎。

时间就是这样,虽然步子迈得很重,但它还是会走过每一段历程,或喜或悲,或甜或苦。但菲利普的成长,真的是苦多甜少。因为苦难总来凑热闹,他性格中的外向开朗便一一离去。好不容易他也成了学校的大孩子。别人对他的脚不再好奇,他求学的日子开始好转。因为酷爱读书,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秒其他同学。别人能不能拿奖学金还得看他的选择,如果他去申请,其他人机会渣子也没有。这成为他骄傲的资本。他掩藏不住对他们浅薄的蔑视,他开始对学习心不在焉,提不起兴趣。最后,他急不可耐地辍学,跑到德国去深造。放弃了几个月后唾手可得的奖学金,和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得到的剑桥大学入取通知书。

这件事,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他能规规矩矩地完成学业,也许以后的路途就不会那么辛苦,不会波折,不会几次半途而废。因为终点都是一样。走到终点的时候,他终于学会了正儿八经地生活。他选择了父亲曾经的职业。中途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两年的时候,他生命唯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重新回到他学习的医学院,完成学业,拿到医师执照。想想,这个行医资格曾经不过是他4次生活尝试之后的替补和将就。

曾经疯狂的文学梦想,痴迷的绘画理想都成为了过往。恰如逝去的青春,它看似不温不火,却是个抑制不住暗流涌动,而绚烂的梦。他,历经折腾,最后不过就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一个健康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因为当初的叛逆,他绕好多弯,一瘸一拐,才终于靠岸。他的经历,丰富,沉重,但真实,强烈。如果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不是遵循内心的呼唤,他可以轻松地生活。却不会如此深刻而肯定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这并不是一句幽默段子,它是作者花掉整个青春,挥霍父母所有遗产,经受住身体心灵四面八方折磨才得出的人生真理。

最后,我们大概都会忍不住对菲利普说声谢谢。因为,他身体力行地去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读者们,读来,总是感同身受,却省去了岁月的蹉跎,以及无法承受的疼痛。

谁的青春没有在循规蹈矩地读完10几年书后,意犹未尽地畅想着辍学的生活。

谁的青春,没有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天才,想要抛弃所有,追逐所梦所爱。

谁的青春,没有爱上一个让你卑微到尘埃里,还开不出花来的人。

谁没有假设过,用部的身家,甚至是全身的液,去换爱人的一个热吻。

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够勇敢,不够浪漫,最后我们通过计算,选择抹平心里那股幻想的波澜。虽然我们表面乖乖地,可心底,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发问,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种生活,自己该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