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浣溪沙改编记叙文400字六年级)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浣溪沙改编记叙文400字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19 16:36:17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浣溪沙改编记叙文400字六年级)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一】

选段:唧唧复唧唧,—从此替爷征

在南北朝的一户人家,有一个姑娘叫木兰。这一天她对着家门口织布,可是根本就听不见织机织布的声响,只听得木兰停下织机,唉声叹气。

有人路过门前,听见了木兰的叹息声,便立在门外问木兰:“你在想什么,惦念什么呢?你看起来有很重的心事啊!”木兰说:“我并没在想什么,或是惦念什么。”那人又好奇地追问:“那你又是为何唉声叹气呢?”

一句话勾起了木兰的思绪:昨天夜里在街上,木兰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可汗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兵书铺天盖地地袭来。可每一卷都提到了木兰年迈的父亲,木兰说:“我的老父体弱多病,不能再上沙场打仗了,可是父亲的儿子还小,我也没有甚么兄长,只有一个总角的弟弟和一个年长些的阿姊。但我愿意去集市上买马,从今往后代我老父亲去参军。只是不知道父亲是不是愿意,母亲舍不舍得,我也放心不下弟弟,姐姐能不能齐家?”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二】

还记得当初你笑嘻嘻,抱着布来我家换丝的情景。那时,我是又喜又羞,因为我知道你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的。我看着你,脸憋得通红,而你却笑得嫣然。换好了丝,我送你到顿丘。一路上,我们沉默不语,我又怎麽会不明白你的心意。直到最后,你急切地问我:“你怎麽还不嫁给我?你是不是不爱我?”我羞愧地低下头,低语:“秋天,秋天让媒人提亲。那时,我会嫁给你。”我们相视而笑,那树上的斑鸠也为我们祝福。

等待真令人心乱,每日我都登上坍毁的土墙,希望在拥嚷的人群里望见你的身影。当我没看见你的时候,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你是否也像我想你一样的想着我?有时候,我终于看到了你,我连忙隔岸向你招手,呼喊你,喊出多日对你的思念,希望你能听见。我的心被你牵动,泪落如雨只因想念你,笑颜如花只因见到你。

最后,我还是不顾父母的劝慰,穿上火红的嫁衣,带上嫁妆,登上花轿,做了你的新娘。我相信,神灵会祝福我们。我望着嫩绿的桑叶发呆,想起老人们的话:“贪吃桑叶的斑鸠会醉倒。那我呢?是否也会如斑鸠那样葬在你的温柔中?突然,一双温暖的\'大手环住了我,强健的手臂让我感到安心,还有醉人的温暖使我迷恋。“在想什么?”你低下头在我耳边私语。“人们都说爱情有保鲜期,那你呢?会不会有一天也会变心?”身后传来低低的笑声:“傻瓜,我的心你还不懂?我甘愿和你沉溺其中。”听到你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心,平静了下来。我愿意相信你,我也愿意沉溺,我会一辈子记得,这一生不变的诺言。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我嫁到你家后,我任劳任怨,多年来忍受贫困的生活,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可你却像变了一个人。你不再情意绵绵,不再温柔体贴,你的感情已不再。

作为你的妻子,这么多年来家里的家务活我都干。早起晚睡,家里里里外外我整理的井井有条,而你渐渐地对我冷淡,没有丝毫的心疼,把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你对我不再珍惜,渐渐地厌烦我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凶恶到让我几乎不认识你。我回娘家诉苦,亲戚们居然也取笑我,怪我当初没听他们的话,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是谁当初说会给我幸福,会永远爱我?也许只是当初的诺言吧……我从娘家回来,那一晚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大发雷霆,对我又打又骂,把我赶出家门,外面倾盆大雨,你也不管,重重的关上大门。我失声痛哭,哭得歇斯底里。雨水打湿了全身,秋风萧瑟,一股刺骨的寒风席卷而来。我紧紧环住自己,身体却还是颤抖不已。终究,一人还是无法取暖吧。或是,这只是寂寞,无关寒冷?没想到五年后的秋天会是这般悲凉。

唉,如今想来,我真的很后悔,后悔自己被痴情遮住了眼睛。枯黄的桑叶在寒风中悲凉地打着圈,然后沉寂,无论它是多么不愿离开曾经温暖的枝头,但也只是曾经,终于还是经不住寒冷,飞离了枝头。当桑树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就像那浓情渐渐褪去,爱意不再。

夜幕黑得令人窒息,沉闷的情感压在胸口,很痛很难受。我步履蹒跚来到你面前,不甘心地问:“氓,你曾说过……”“那只是年轻时的戏言,你不必当真。”你不耐烦地打断,残忍,让我彻底心。很意外的,泪没有落下来,也对,心都碎了,何来泪?我忽然笑了,是冷笑、苦笑还是嘲笑?我也分不清了。“曾经的约定,都只是说说而已,我多么想和你白头到老,但你已违背了你的良心。我常常回想起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可现在你已变了心。既然如此,那么,祝你幸福,再见了,氓。”

对我来说,离开才是我最好的解脱。心已碎,泪已尽,我要的是,重生!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三】

有理智的人就懂得规划,有梦想的人就懂得行动,有青春的人有懂得利用,有情感的人就懂得感恩。也许规划,行动,利用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辉煌,但,缺少了感恩,就像缺少了调味剂,一切都没有了人情味。在感恩中成长,让世界充满温暖。

在《爱的教育》中,我体味到了爱的浓意,更感慨到感恩是多么的重要。《爱的教育》中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吸引我的,正是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顿时让人感到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时我们就需要感恩!

感恩不是奉献,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父母亲也不需要我们给他们这些。然而感恩在我看来就是对别人的帮助给予回报。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所以,对于亲人我们要感恩,对于友人我们要感恩,对于同事我们要感恩,对于陌生人我们更应感恩。

在感恩中成长。若我们及早地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我们就会了解到父母的苦心,老师的教导,陌生人的关心,也许就是避免与父母的冲突,与老师的矛盾,与陌生人的摩擦。而是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回馈他们。在生活中,感恩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阳光和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我们每天都吮吸着阳光和雨露带给我们的精华,他们是大地给我们的养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一味地索取,大自然却不需要我们回报,却希望我们都把感恩用在人世间,也许人世间给我们的滋养比大自然多的多。

在感恩中成长。感恩也是一种对恩惠心存的感激,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也许有人认为,既然是一种感激,那在其中成长岂不是很累?但只要仔细想想,其实感恩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由此看来,这不但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反而会在感恩完后有一种愉快之感。何乐而不为呢?面对下班回家的父母,上前送一杯热茶就可以使他们心花怒放;面对迎面走来的老师,微笑并问候一声,就可以缓解他们一天的疲惫;面对陌生人的帮助,说一声谢谢并把帮助传给每一个人就可以使他们觉得他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在爱的教育下,在感恩中成长。希望人世间有的不只是爱,更是在爱过之后给予的感恩!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四】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两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在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俩吃得心满意足。

读到第七章,阿瑗两年不见父亲,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真是绝句啊,这父女间的对话!

还有,写到当时有些落迫的钟书先生“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不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修”,却不想在一个夏天,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担西瓜。圆圆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众人,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这样聪慧的女儿,妈妈怎能不记得她吐露出的每一个音符句语?所以,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杨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她嘴上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阿圆去世时,还差两个月才满六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如何摧残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最后附录三里,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五】

??儿垂钓改写现代文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二娃兴致勃勃地去钓鱼,他一边哼着古代版小苹果,一边想:隔壁老王家的三毛都钓了好多条大鱼了,我怎么可能落后呢?

二娃抬着鱼竿、鱼篓,向幸福河出发。来到这里,一棵棵垂柳在河边梳头发,花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河中的荷花在安静地睡觉呢,小鱼们活蹦乱跳,好像在说:“来呀,你来钓我呀。”二娃却直冲冲地找了个大大的石头,优雅地坐下来,将手上的\'鱼竿猛的一甩,便开始钓鱼。

二娃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可他正钓得入迷时,一阵“刷刷刷”的脚步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用余光看了一眼,是个衣着整齐的书生。书生远远的就看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的二娃,想:前面这个小朋友应该知道去幸福村怎么走吧!便大声叫道:“小朋友……”还没等书生说完呢,二娃便摇摇手,但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继续大声喊叫。二娃早已经不耐烦了,就瞪了书生一眼,书生以为他根本不知道幸福村往哪里,沮丧地走了。二娃虽然知道怎么钓鱼,可还很生疏,经常是鱼漂一动就把鱼竿提起,所以几次都没有把大鱼拉上来。他心想:肯定是书生把鱼吓得不敢吃鱼饵了,回头遇到他一定要找他算账。

过了半晌,二娃一看,鱼漂没有了,他立刻将鱼竿提起,这肯定是条大鱼,二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条鱼拉上来。二娃高兴地叫道:“我终于钓起了大鲤鱼啦,回家一定要让老妈做红烧大鲤鱼。”

收好渔具之后,二娃扛着战利品,美滋滋地回家去了。

浣溪沙改成现代文作文【六】

自从木兰替父出征后,她十分想念父母,心中不免有点后悔。心想:如果我不替父出征那该多好啊!此时此刻,我说不定正在纺织,父母一定正竖起大拇指夸我纺的布好看呢!想到这里,木兰不禁鼻子一酸,哭了。

“大家快来看呀,这个个娘娘腔想家,哭了。”不知是谁在后面喊了一句,接下来就哄堂大笑。

木兰委屈极了,她无时无刻不要想家,想亲人,想念父母那一声声真情的呼唤。可是,木兰在战场上超常发挥,屡建战功,渐渐地与战友们和谐相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木兰与她的战友们浴奋战,目睹好多的战友于疆场。战争打了十多年,终于凯旋归来。天子赏赐木兰许多的钱,并给他大的官,可是木兰执意不要。她一心只想回到父母亲身边,与亲人团聚。

木兰的父母得知女儿凯旋归来,连忙跑到村外迎接迎接木兰。木兰看见父母,连忙上马跪在父母的面前,说:“父亲,母亲,孩儿不孝,未能时刻守在你们身边孝顺你们,请孩儿一拜。”木兰的父母连忙将木兰扶起来,说:“木兰啊,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不要哭,你的妹妹得知你要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在梳洗打扮了。你小弟也正在忙着猪宰羊,为你接风呢!”

说完,大家便回家去了。木兰回到家后,不顾一路上的奔波劳累,立即跑到闺房中打扮去了。木兰的妹妹饶有风趣地说:“哟,好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仙女了!”木兰羞涩地笑了。

中午开餐了,木兰出来了,大家都问:“这是谁呀,是木兰的妻子吗?难怪皇上给木兰赐婚,木兰都回绝了!”

可是大家仔细一看,哟,这明明是木兰嘛!我们与木兰同行十二年了,不知道木兰,原来是个女孩子!

木兰只好向伙伴们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大家听后都赞叹木兰有孝心,爱祖国。

在这么多人中,有一个人早就已经对木兰十分嫉妒了,一心想找个机会参木兰一本。如今,他知道木兰是个女孩子,心中暗想:好你个花木兰,因为你,我失去了一个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哼,看我怎么来参你?

于是,那人瞒着伙伴,独自一人,来到了京城,还写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说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犯了欺君之罪。可汗看后,勃然大怒,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他只得召开紧急会议,望众大臣能为他出出主意。

说实在的,可汗还是舍不得处罚木兰,因为木兰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木兰没有替父出征,也许国家早就被来犯国吞并了;可是,如果可汗不处罚木兰,就会扰乱民心:到时,大家都欺骗我这个君主,那该怎么办?

可汗很矛盾,但在他内心深处,他还是护着木兰的,他是多么希望众大臣都站在木兰那一边啊。

可是,那个人在圣上面前参了木兰一本,是自备而来的,他事先就收买了朝庭的重要官员,叫他们每人多参几本。

朝中官员总共才30多名,有20多人都反对木兰,并希望可汗能判花木兰“欺君之罪”,对花木兰处以酷刑“车裂”。

可汗万分痛心,还好,木兰与他的战能及时赶到京城,和皇上说了个清楚。朝中有几位两袖清风的官员,也站出来说:“花木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又文武双全,这样的人才,您舍得她并用如此酷刑来处罚她吗?再进一步说,花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圣上,世间还拥有这样的高尚品质的人已经不多了。难道不能因此而赦免花木兰无罪吗?有些大臣还反应了收买大臣的事,这种人难道不该斩首示众?

为了公平起见,可汗便问大臣,此事是否属实,那些大臣一下子哑口无言,内疚极了。

可汗喜形于色,说道:“朕宣布,花木兰无罪,判处X刑,众卿家有什么异议吗?”

这时,花木兰走出为那个人求情,请求可汗放过他,可汗被木兰的对敌人的宽大胸襟感动了,就放了那个人。

在木兰临走前,可汗还特意赐了一块能保木兰及其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的“免金牌”给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