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写梨的小学作文(三年级写梨的作文400)

写梨的小学作文(三年级写梨的作文400)

更新时间:2023-12-10 00:39:52
写梨的小学作文(三年级写梨的作文400)

写梨的小学作文【一】

孔融是我国教育家孔子的第二十代嗣孙,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孔融从小聪明好学,并且懂得谦让有礼。长大后,他成了文学家,是文明史上著名的建安才子之一。

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有一次,全家围在一起品尝邻居送来的梨,母亲拿了一个最大的梨给孔融,孔融没有接受,还从盘里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学到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师长,友爱谦让的美德,是每个人应该懂得的。我一定要向孔融后学习,做一个谦让有礼的好孩子。

写梨的小学作文【二】

我的家乡是一个叫做莱阳的小城市,那里生产的莱阳梨很出名,我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家乡的梨,非常的好吃。

我的家乡,很多地方都种梨树,梨树园一片一片的,梨成熟的时候,果园里飘满了梨的香味。外公家里也有梨树园,放假的时候最喜欢跟外公去梨园,满园的梨,想吃那个就可以吃哪个,还可以爬到梨树上玩,特别开心。到采摘梨的时候,我会跟外公去采摘梨,爬上这棵树摘一个爬上那颗树摘一个,虽然会有些累,但是吃个梨就可以精神百倍。

家乡的梨,美味多汁,而且有益于健康。梨生吃的时候清脆可口,可以生津止渴;煮熟了同样好吃,煮熟的梨汁香甜可口,妈妈经常在我感冒咳嗽的时候,帮我煮梨汁。到现在我依然很喜欢吃莱阳的梨。

国家经济发展,家乡也飞速发展,种植的梨还被送到工厂加工成梨汁,家乡比较出名的就是一支笔莱阳梨汁,很多人都喜欢喝。也有周围的人慕名到莱阳买梨,行驶在莱阳的公路上,公路两边就可以看到梨园,公路边上就有买梨的果农,喜欢吃莱阳梨的人们停下车就可以买到好吃的莱阳梨。

虽然现在我已经在慢慢长大,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莱阳的梨,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特产永远都是我最难忘的,最留恋的东西。

写梨的小学作文【三】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没读懂意思。今天,我终于把这个故事深一层的意思读懂了。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在他四岁时,就已经很有教养了。一天,邻居给孔融家送来了一盘梨,孔融的兄弟姐妹们一哄而上,争抢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却站在一旁,没有去抢。这里写出了孔融很懂事,会谦让兄弟姐妹,让他们先挑选,自己才拿剩下来的吃。

父亲见到乱哄哄的场面,十分生气,让站在一旁的孔融给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两个大的分给了父亲,母亲,然后把好的依次分给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个留给自己。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着他,所以我就挑了个最小的。”父亲很满意,还夸奖孔融谦恭礼让呢。这里,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长大后,做了北海太守。他为人宽厚仁慈,广交朋友,善待有学问的人,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让梨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还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从孔融的成长,我也懂得了小时候不但要学习文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长大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材。

这一遍看完后,我懂得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学会谦让,我们之间就不会产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就是文明社会;社会文明了,经济就会腾飞,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美好。

写梨的小学作文【四】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则故事,名字叫 《 孔融让梨 》。

书里讲的是孔融小时侯的事,他小时候聪明又懂事。有一次,他家桌子上有些梨,孔融叫哥哥姐姐来吃,父亲让孔融来分梨,他把最大的,最好的分给父母,然后依次分给哥哥姐姐们,自己要最小的,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小的,孔融说因为我最小。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分东西的时候,先把最好的,最大的分给长辈,然后再分给兄弟姐妹,最后把剩下的给自己。做到尊敬老人,爱护比自小的孩子。我还知道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在家里我也要尊敬长辈,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

写梨的小学作文【五】

今天,我看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那时孔融才四岁,他爸爸从集市上买了一篮梨,孔融的兄弟们都跑上去抢大梨吃,只有孔融呆在一边没抢。爸爸看了非常不高兴,让大家把梨放好让孔融来分,孔融先拿了两个最大的分给了爷爷和奶奶,再依次分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分到最后只剩两个梨了,孔融毫不犹豫的把大的分给了弟弟。当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孔融回答说:”老师说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所以应该把大的分给哥哥们,弟弟比我小应该让着他,所以把最小的给我自己。“爸爸听完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尊老爱幼,这时我想起小时候妈妈说过,吃东西时先要给长辈们吃,上学后,老师说过,同学间要相互帮助,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在学习中也要一起分享,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