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250字的作文芦荟(芦荟的样子介绍250字以上作文)

250字的作文芦荟(芦荟的样子介绍250字以上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19:40:23
250字的作文芦荟(芦荟的样子介绍250字以上作文)

250字的作文芦荟【一】

我喜欢粉色的蝴蝶兰,喜欢黄色的菊花,然而我更喜欢的是绿色的芦荟。

我们的课外补习班里有一盆芦荟,它既不开花也不结果,却四季常青,放学或者值日时我都会给它浇水。芦荟的样子长的很可爱,叶子交错着、直直的向上长,硬硬的叶子像花瓣,下宽上窄,又像五角星,造型很美观。芦荟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厚又鼓,像充了气一样,里面全是汁液,它全身的小刺像“据齿”,摸起来很扎手,它的茎被叶子包围了,大概是内茎吧!它的根粗大才有利于它存活。

芦荟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不浇水还是郁郁葱葱,因为它的叶子里有大量的水分。

芦荟的使用价值很高,它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美容养颜、可以加工成芦荟洗发水、芦荟洗面奶、芦荟香皂、芦荟牙膏;它的药用价值也非常的高,可以做成芦荟胶囊,芦荟胶囊能清热解毒。

芦荟朴实无华,但无私奉献,所以我喜欢芦荟,我想对芦荟说:“芦荟我赞美你!”

250字的作文芦荟【二】

我家的阳台上摆放着有许多令我喜爱的花,有兰花、文莱、芦荟、仙人掌……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那就是芦荟啦!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家里没有人,更别说给植物浇水了!当我们回家时,我推开阳台的门,一大片芦荟的绿色进入了我的眼帘。是我的芦荟,它又长高了。芦荟的长法和多肉一样,都是一段一段向上长。再看看别的花盆里,只剩下枯枝败叶了,我好奇地想着:别的花盆里的花只剩下枯枝败叶了,而芦荟为什么还是那么翠绿呢?我去问了问妈妈,妈妈说:“芦荟大部分生长在沙漠里。也叫‘旱不的植物’!”

在炎热的夏天里,芦荟放在我的书桌旁边,我坐在书桌旁看书的时候,那绿叶给我绽放出淡淡的清香。蚊子给我做的“天星空”,连花露水都防不住,但是这平平凡凡的芦荟叶片却给我治好了“天星空”的痒疼。

芦荟大约长到六十多厘米的时候,从芦荟的中间长出三四根茎。一开始是看不见花骨朵的,过了一两个星期就能看见花骨朵了。这时候我都会把粗一点的花骨朵拔掉,放进水里,因为粗一些的花骨朵结不出芦荟果。它会占取能结出芦荟果的养分,结不出芦荟果的花是用来观赏的。它们的花的颜色每年都会变化的,有半黄半紫、半绿半红、全绿和全黄的颜色。芦荟大约在九月开花。

芦荟的作用有:可以吃、可以美容、可以入药、可以做芦荟胶、可以止痒疼等作用。

芦荟带给人们的是一身的宝藏,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

250字的作文芦荟【三】

我们家种了许多的植物,其中芦荟就占了三盆。

芦荟的外形很特别,中间有一个芯,芯外边则有许多长长的茎,又细又长。如果你的腿不小心碰了它的话,它上面的刺就会毫不留情的扎伤你。芦荟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如果拔下他的一条茎,然后再埋在泥土里,过不了几天,它就又生长起来了。而那根被我拔掉一条茎的芦荟,它并没有奄奄一息,他在充分吸收阳光和水分呢。瞧他那副享受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妈妈告诉我;‘’芦荟除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芦荟可以制作成芦荟胶,人如果那受伤的话,用芦荟胶往上涂抹一下伤口,就会好得更快。‘’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伤了,妈妈急中生智,用芦荟胶往上一抹,那种感觉,冰凉冰凉的,甚是舒服。过了几天,伤口果然好了。

我很喜欢这几盆芦荟,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常常用手抚摸它,和它谈心。

250字的作文芦荟【四】

我们小区的采地旁边有几盆芦荟,我家也有好几盆。

芦荟是从里往外长的,刚长出的叶子是展平的,大了的叶子就往里凹,或许是害羞吧。

我喜欢大芦荟,它一层一层的,从上面看像一朵特别大的绿花,从侧面看则像一个盆景。

一层和一层之间间隔都很均匀。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芦荟,可不知道它有刺,我买回来才知道它是有刺的.。

它的叶子周围围着一圈小白刺,叶尖上的刺比叶子周围的刺长的短而且小。

芦荟的刺很尖,把我划破了好几次呢。

这就是芦荟的刺。

250字的作文芦荟【五】

今天,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我们家又多了新的生命。于是,我问起了妈妈;妈妈,这种花叫什么名字呀?妈妈告诉我说,这种植物叫芦荟。妈妈还告诉我芦荟有很多种;有美容的,有可以当菜肴的,还可以当药材用……

我仔细的观察着,它的颜色非常绿,绿得发亮。叶片上一层一层就象竹子一样,边上有一些小刺,要是你用手摸一摸,还挺刺人,芦荟的叶片挺厚,又粗又长,虽说这样,但是芦荟的表面特别光滑,摸起来舒服极了。

芦荟的最大一个特点是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一次我生病了,连续好几天都没有给它浇水,而它还是那么鲜艳有精神。

有的人喜欢荷花是因为它宛如仙女一样美丽,有的人喜欢梅花因为它芬芳十里……而我却喜欢芦荟,因为它给于人的多,索取人的少。

我爱你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