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看法作文题目)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看法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6-03 18:03:10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看法作文题目)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一】

敬爱的陶渊明:

您好!

如能有幸远离喧嚣的尘世,在大千世界中寻觅一方容纳自己的闲静生活之地,我愿静下心灵,赏花飞花谢,观云卷云舒,如您一样,自在就好。

读到您的诗,我的思绪总能向您飞去,感您所感,悟您所悟。

在人群里逆流而上,您是坚定而勇敢的。我希望我能同您一样,永远坚定而勇敢的。我希望我能同您一样,永远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不违心做事,永远不变成自己年少时最厌恶的那一类人,无愧于心。

在田园中悠闲自在,您一定是快乐的吧。我希望我能和您一样,抬头看童话般的蓝天,数眨着眼的星星,邂逅充满惊喜的夜空。低头戏纷飞的蝴蝶,接飘零的落叶,摆弄随意生长的野花。让一点点缤纷填满生活的空隙,即使一个人饮酒,也有万物作陪。

在平常中遇见熟悉的故知。于你我而言,都是一次意外的小惊喜。不经意的转眸,不远处的大山仿佛是旧时相识,久违的感觉也是一种温暖,我俩就这样静静地站着,悄声吐露着重逢的惊喜。在每一点一滴的惊喜中发现中不易察觉的美好。

只有把心化为平静的一潭湖水,才能让风儿和石子激荡起美丽的涟漪。

我想如您一样,总能自由惬意地享受生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在浮乱的世界里好好生活。

一位您忠诚的朗读者:林欣逾

20xx年12月8日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二】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您前半生有“大济苍生”的宏愿,而后半生却“躬耕自资”。是官场的黑暗反衬了您“部位五斗米”的气节。您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一生足矣!

是《桃花源记》让我了解了您。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一个价值观尚未明确的少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美好的自然环境呀,俨然是人间仙境。更何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淳朴的民风,和谐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这是您的期望和梦想呀,也是多少代人的期盼和追求啊。

我喜欢您,喜欢您那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朴真。您的《归园田居》,字字句句都表现出您的安贫乐道,潇洒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您内心超脱尘俗,自然不理会世俗沉浮。

我最爱您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真正的隐士,必然陶醉于大自然的雄伟与灵秀。以景怡情,以情怡景,人与自然的和美统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我向往与您一样,悠悠地望着高高的青山,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在大山面前都南无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的`忘乎无谓的悲伤与欢喜。

我敬佩您高尚的气节,您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而是不卑不亢地面对权贵。富贵可以抛,气节不能丢!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俨然超过了上的追求,若没有您,谁为我们做指路明灯?

其实。我有事也在想,与其“独善其身”,不如救济天下。我不知道,如果你积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结局会不会一样。即使您没有成功,但起码做出了努力。当然,您能的液中就透着正气,与小人斗争,不符合您的气节。

如果一天,我能和您见面,将无比欣喜。因为我盼望真实地走入您的世界,感受您的气息,感染我,陶醉我。

现在,着仅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我们的肉体跨不过时空的距离,但是我盼望饿的世界可以与您有点点交融。我更希望所有人的世界都可以与您交融,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好。也不枉《桃花源记》的字字忠良。

祝您永远畅游桃花林!

您忠诚的读者:xxx

x年x月x日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三】

陶先生:

你好!

你知道吗?当东篱的黄菊,苍翠的南山。相与还的飞鸟在夕阳下交相辉映事,我不禁在心中感叹你那超远脱俗,不为名利所惑的心境,好一幅晚秋见山图,大自然的纯真意趣全都投映到了你的诗里,也投映到了我的心里。我想这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应当是你所终生追求的吧。

喜欢你不矫揉做作、不做违心事的性格,更喜欢你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没当想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景,每当想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佳话。心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但当我了解到当时也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时,不仅对有着引人入胜文笔的你充满了敬佩之情,想到,那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便是你对人民大众的美好祝愿吧。

你的志向是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哪怕是“草盛豆苗稀”的劳动,你似乎不以此为苦,反之以此为乐。

你的作品,在黑暗的东晋大放异彩。

你的性情,在如今的社会放出光芒。

最后,祝愿你在遥远的东晋找到属于你心目中的桃源。

描写陶渊明隐居的作文【四】

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有着为民谋福的志向,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过只是参军,九品的小官。而后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仕途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在《饮酒》、《杂诗》中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日厉,抚剑独行游。”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隐居脱世的想法。

他过着安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这,为生活他也不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此他无怨无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开垦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几亩荒田,几间茅草屋就这样消失了。他曾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为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虽说家贫,但仍保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写下相当于告别诗的《挽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挽歌(其一)》中写下:“有生必有,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为自己归天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而他又在《挽歌(其二)》和《挽歌(其三)》中抒发对亡的感慨与虚想。

他去之后首先是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了纪念他,写了《陶征士》。“靖节先生”的由来也就是他的好友给予他的称号,他的田园诗则更受梁朝太子萧统的推崇,可谓爱不释手。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崇拜他的文豪,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念奴娇》中:“须信采菊东篱,离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最高的评价。

陶渊明,他永远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