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初中中考优秀作文围墙之外)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初中中考优秀作文围墙之外)

更新时间:2022-09-17 01:13:14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初中中考优秀作文围墙之外)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一】

是谁的妖娆舞遍江山,是谁的笑藏尽泪光,是谁的心灵温暖了盛世的迷茫……历史的破浪淘不尽昭君的传奇,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我们不禁要问:你以心灵温暖了谁的心灵?

面对和亲,当后宫的殡妃争相躲避时,昭君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你无悔的心灵温暖了朝廷内外多少人冷漠的心灵,当大汉的皇帝目睹了昭君那“丰荣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时,后悔顿生,昭君笑了……

我轻拈一颗带露的星辰,裁下徐志摩笔下西边那片彩云,偷偷剪成彩练,为你做嫁衣,多么希望也裁下你一身的离愁。我含泪的目送,昭君,是你用心灵温暖了我踯蹰于梦想的`心灵。

无垠的大漠,亘古不变的是离人疡,“汉家秦地月,留影照明妃”。你毅然地挥泪西行,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阳远去的地方,大雁低飞,明月高照,是否你的心灵也温暖了天地的心灵?

你抱起心爱的琵琶,“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你那抹柔情早已惜然化作黄昏的雨滴,坠入尘埃,汇成一湾无言的忧伤。你找寻着最后一滴雨,落了,那便是你的泪;干了,却忘不了这世界你曾来过,这远方你曾涉足。大汉的史册也铭刻了这一滴泪不曾干涸。

你回头会心地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场景。从此,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她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只因为你用无悔的心灵温暖了这一切。

昭君,一个女子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王朝的兴旺;

昭君,一个女子无悔的心灵温暖了大汉的心灵——换来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

以心灵温暖心灵,它飞得更高,叫得更响……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二】

每一个考生都想努力做到作文材料新鲜,给阅卷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当然不错,但材料本身的新鲜还要运用得精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所向无敌。

素材活用通常包括:一材多用法、反弹琵琶法、组合排比法、避熟求生法、故事新编法等。

1.一材多用法。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发散思考,整合提炼,就会有不同的妙用。这些角度可以是情感的、哲理的;可以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还可以是历史文化的、地域风情的……

2.反弹琵琶法。同学们使用素材时多是用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方向,或正面,或反面。这是素材运用的一般技巧。反弹琵琶,是运用逆向思维,对素材的内涵加以延伸发掘后,从反面的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使用。

3.组合排比法。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精要整齐,要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顺序排列。

4.避熟求生法。是指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开大家熟悉的,使用大家不熟悉的。这些材料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给人以新鲜感。当然,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

5.故事新编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并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总体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乱造,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三】

每当看到那满池荷花,心灵仿佛被阳光所沐浴,被甘露所滋润。

——题记

在家乡流淌的那条河,成为家乡的名片,河上不仅架着许多座形状各异的桥梁,而且河中的水更是美不胜收。

我漫步在河岸上,不经意地猛一抬头,竟看到了那满河面的荷花,她们开得炫目、美得惊艳。伫立在水中,随风拂动,如翩翩起舞的仙子,惊鸿一瞥,便魂牵梦绕,我不禁认为:“这是上帝的馈赠吧!”

大部分荷花是艳粉色的,但粉的不媚俗,也粉得不张扬,这种颜色也许只有荷花可以驾驭了吧!荷花的朵数相比起满池荷叶来说是少了一些,刚要露出香肩美背,可是一阵清风过后,却又躲在了荷叶后面,若隐若现,仿佛如妙龄少女,有着那个年龄特有的纯洁与天真。荷花是我心灵的甘露,内敛而低调,纯粹而超然。

荷花,美得彻心彻骨,美得娇艳欲滴。晴天下的荷花,闪着耀眼光芒,一朵朵荷花,花瓣由浅到深,花蕊却被层层的花瓣包得很紧。她盛开的时侯,不会像牡丹那样把每一片花瓣都绽开,透着一丝骄傲与霸气;也不会像丁香那样,一串串的组合,芬芳四溢,也许独自一个人的美丽的确有点逊色了。荷花,突然让我觉得应该仰望她,尽管她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婕,但是她仍盘踞那特有的景仰上。她不会过度的潇洒而得意忘形,有着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她不会依靠他人而成就自己。一朵是那么的夺目,一池也是如此,她注重着自己内在的美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是我心灵的甘露,品性高尚而独具一格。

荷花,你曾是多少文人墨客心中的甘露:她姗然于我的眼眸,“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她翻动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多少深挚的思慕;她载着我诗意的生活,“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她是我心中不可超越的经典;她只捧着清香的呓语,令我神往又神往,也许我也曾误入藕花深处,只因缺少一杯沉醉,便无法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她的那份矜持、大气、低调、纯洁,有着巨大的魅力,这已经不能用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形容了,应该为花中君子、花中的天使。她那婀娜的身姿,清新的香气,高尚的品性汇成一泓甜美的雨露,在我心中缓缓流淌……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四】

我双眼无神地盯着字密密麻麻的黑板,只觉枯燥。耳边回旋着老师无比洪亮、无休无止的讲课声,令我心烦意乱。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窗户,从眼睛中我们能读出很多……”在众多乏味的话语中,我出其不意地听到了这一句。似是心“砰”地震了一下,我望向窗外,刹那间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天的震撼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我蜷缩在如山的书本中,当我的眼睛不经意间划过那么一幅插图——一个短发的小女孩,粗布外套陈旧而整洁,手中握着一支经过 反复刀削已变得比手还短的铅笔,望着我。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就怔住了。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透着微光,清澈见底。它大而不空洞,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 ——甚至令我一时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感觉它真实得像就在我眼前,向我述说着什么。

我凝望它许久,渐渐读出了什么。小女孩此刻望着黑 板,我也总是望着黑板,然而这又是截然不同的。她无从知道自己的明天是否还能坐在这里上课,也无从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否改变,所以她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那 眼神中微妙的光是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明天的.渴望。而正是如此,她的眼睛才显得如此特别,在昏暗的教室里熠熠生辉。

当我读懂了这一切时,我早已坐正了身姿。我感受到心中莫名的压抑,却又舒畅。这双眼睛如甘露般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令我充满力量,或者说感受到心中很充实——那是信念。

回过神来,我的耳边依然充斥着熟悉而洪亮的声音。与那日如此相似,我感受到一股力量,不容辜负的力量。它鞭策着我时而懈怠的神经,提醒我懂得珍惜。我明 天依旧会坐在这里,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都有未知的将来。我想我清楚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字一句地思考老师的讲解,我没有再感到丝毫的疲倦。

怀揣着那双眼睛中的渴望,保持着一颗被那信念所滋润的心灵,我将大步向前。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五】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六】

走近一看,一们老太太安静地躺在雪地上,头发凌乱,面色惨白,双手双脚微微颤抖着,嘴巴不易察觉的一张一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周围聚了一圈人,里三层,外三层,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扶她起来……

“她不是王大妈吗?”

“好像是,都那么大岁数了,还喜欢出来溜达。”

“可不,刚被石头绊着了,躺在这雪地上,可冷了。”

“哎,怎么没有人扶她一把啊?谁快扶她起来啊!”

“你扶呗!”这王大妈记性可不好,回头等说是我推倒的,我跳进黄也洗不清,还得赔上一大笔钱,棺材本都赔进去就冤喽,还是你扶吧,算是助人为乐啦!”

两个人半开玩笑地议论着,那位老人的嘴巴微微地张着,却再也没动过了,灰白的头发上,饱经风霜的脸上都沾了星星点点的雪粒,却没一个人为她掸去。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吹着光秃秃的树木,刺骨的雨滴夹着雪拍打着家家户户的窗子,发出刺耳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老人依然安静地躺着,周围依然围满了人,依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扶她起一,周围的人有的大声议论,有的哎声叹气,有的则默默离去。

突然,一人年轻人拨开人群,跑到老太太身边,蹲着急忙问:“老太太,您没事吧?”说完急忙背起那位老人,并和周围的人说:“对不起,大家让一让,我要送她去医院。”

“小伙子,你那么热心肠,就不怕好人没好报吗?你和她又没什么交集,不就住在同一栋住宅,若是……”

“总不能见不救吧?”那位小伙子坚定地说道,随即便扶起了那位老人,刚刚议论论纷纷的人都帮忙把老人扶到那年轻人的背上,还有一些人更热情的询问。

“要不要我们轮流背,你一个人会不会太累啊?”

“我有车!快把她扶到我车里,我送她去医院。”

雪依然下着,雨依然飘着。若是这前的.景色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那么如今的冬景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起码在我心里是这样的。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洁白如玉的雪花像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轻盈的小白花,忽散忽聚,忽高忽低,不知是不舍蓝天,还是依恋大地。

济南的冬的冬景真的很美,正如老舍先生所述他为暗无生机的冬日带来了生机,给人们留下了温暖,成了冬日最美的风景。

那是一道不可抹灭,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中考作文冲破心灵的围墙【七】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释迦牟尼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当我第一次看到释迦牟尼的这句话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句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感觉好像不是一个“佛祖”说出的话一样。可细细地品味,我才觉出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像品咖啡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香甜!

有人说: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有人说: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还有人说:宽容是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凡是懂得宽容的人,同时也就拥有了快乐。

前两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件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的小故事:有一位姐姐,由于和父母缺乏应有的沟通,他们之间有了一些小误会:她说她一点都不快乐,父母总是一看到她就问她学习的事,每次接到父母的电话也是“近段学习如何”。当她的父母得知她因此不高兴时,很快向她道了歉,请她原谅。可这位姐姐不理解,却在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并以一句“回到家,我感觉没一点温暖,一天都不想在家呆”的话回敬了父母一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她的父母好伤心,好失落……

那天,我听完妈妈的讲述,只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如此这般的问候也是为了你好,也可能父母问得学习方面的事多了些,可你想想你已是近二十岁的人,生活方面父母相信你完全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父母的问候是特想从你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你学习方面的讯息。反过来你再想想,你有没有向父母谈起过你的学习,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呢!也许父母也有自己的错,过多的问候让你受了委屈,可你为什么不站在父母的角度为他们再多想一些呢!你说这样的话,离家出走,难道父母不委屈,父母没有受到你的伤害吗?难道这样做你就快乐吗?我还想对那位姐姐说:凡事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何况他们还是你最亲最近的人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矛盾:学校里有同学之间的矛盾;工作上有同事间的矛盾,上下级的矛盾;家庭里有夫妻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我们不可能每一件都去斤斤计较,每一件都要非论个对错不可。那样过不了多久,我们自己就无法忍受了。遇事我们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呢!宽容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做人的艺术,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是不配受人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