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高考作文十二种方法)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高考作文十二种方法)

更新时间:2022-11-02 01:35:35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高考作文十二种方法)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学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个性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刘安琪同学,在描写数学张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张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张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张老师反会问上一句:

“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得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刘安琪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张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二】

A.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B.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C.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改成记叙文等。D.结构的改写。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三】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记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第三,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四】

在作文中充分运用好描写手法,会使人物有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请看下面两个精彩片段:

(1二叔站在台上,猛地一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小沈阳:他头戴花卡,身穿花袄,手提花包,脸抹花妆;上穿格衣,下套格裙,颈围格巾,胡说格言。三七小分头,抹上二两油。弯弯柳叶眉,瞪眼如绿豆。小鼻扁扁嘴,腮如大蟠桃。手翘兰花指,扭动细腰身。他的这次惊艳亮相给我的印象真是老深刻了。(2013年福建福州市中考佳作《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2爷爷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款单,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迈步走出了储蓄所。刚走不远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才把存款单塞进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2013年湖北十堰市中考佳作《写给逝去的爷爷》

第一个片段运用外貌描写,作者抓住了他二叔模仿小沈阳的外部特征,运用形象的语言及比喻等修辞方法将人物写活了;第二个片段既运用了动作描写又运用了神态描写,将爷爷拿到存款单时那种激动、兴奋、小心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在作文中,要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介绍同一对象,描写比叙述的表达效果好得多。用描写手法,写一件事,人物形象会更立体;用描写手法介绍一个事物,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态,事物一定会活灵活现。例如“一片树叶从枝头落下”,是叙述语,而“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则是描写抒情语。还要学会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形象丰满,是由描写的角度来决定的,全方位思考,全方位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内心世界以及别人的看法等。如果是状物,抓住了对象的特点,多角度感受,多角度描写,对象就有了质感。值得注意的是,全方位不是面面俱到。

高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五】

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审题,就是就是要求我们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许多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材料,不假思索,提笔便写,真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了,其结果是言不达意,离题千里。

(一)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部份组成:材料语十提示语十话题十要求。如: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学的??韩非子??中?智子疑邻?这一寓言寓言故事,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任然听到或见到类似的人和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就是话题。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

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这就是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作文这四部分都有,有的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也有的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因此,话题作文的“材料语”和“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却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要求”则是写作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二)打破审题材料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审读题顺序是: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母爱”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母爱”做文章,写母爱无私、伟大的等,其实不然,这篇作文则是要求我们在索求母爱的同时,着重回报母爱。

(三)认真解读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以一个词或短语为关键词,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

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如话题“初三生活的烦恼”,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烦恼”前冠以“初三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烦恼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烦恼”的内涵。如写“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烦恼”等,就不符合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