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今年聊城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今年聊城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09-16 06:49:36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今年聊城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一】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二】

小路在脚下延伸,漂浮不定的脚步踏在石板,一颗落魄的心在此邂逅了那位英雄,轻微的风慢慢拂着。夕阳西下,残阳烧不过他的豪情,风又拂不灭我心的激情。

时光飞逝,扼着我的咽喉,让我喘不过气,人生不断在绕弯,路上却有起伏着可怕的绊脚石,与友交谈,分数不就是热点?双眼茫然的我,也只有看着别人扬扬得意,听着别人炫耀的口吻。可是,哪一句没有像针般扎在我的心,直到深处?背负这些却感到毫无动力。

周末。麻木的思维从题海中挣脱出来。走在石板路上,这里是我的童年。“哦!

前面不是有棵木棉?”心里想着,却被眼前的景象定格了视线。风撕裂叶与枝的脐带,叶被卷起,带着泪水,坠落地面,光颓颓的枝头失去生机,好似奄奄一息的老人,“这是木棉?”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仿佛听见它在哭泣,还是说他沉默着等待亡?我不解。这时,阳光落下,七零八碎的落在地面,我分明知道木棉用他的身体,去无力的反抗。“不是这样的!”我不敢再面对,转身就起步……

有一个星期没有出门,我觉得我真是太可悲!每天不是做题就是辅导,压得我太难受,可是,这不是无可奈何?

迈出家门,出于本能,我决定去看木棉……火焰般的花朵,瞬间点燃了我的液!没有茂盛的绿叶,有的是他坚挺的身姿,有力的枝木,承载着夺目的生命力,木棉花开了!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好久回不过神,花开如此艳丽!风吹过,像火苗在跳动,周围持续升温,我已经感受到似火的傲气在我肩上手边环绕,花朵以一种坚韧与超然无限盛开。虽然没有一片叶子,但这恰恰正是生命的顶峰与续写!至命岂可背负太多!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生命不就是要以一种豪情与脱俗去战斗!为何要活的苦涩?被学业压着,压不断坚固的脊梁,压不断灵魂的支柱!我露出笑容,这样就太轻松了,太简单!就像落叶一般……

生命岂可被痛苦占据!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人生也就那么点路,何必浪费在这些负担?因为一种洒脱与豪情,我读木棉开花的哲理,花开得如此豁达,人怎还会忧伤?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三】

1、 议论文中论点一般是陈述句和判断句,不用选择句和疑问句

2、 分论点既能支撑、证明论点,又可充当论据

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具体、全面、有说服力论述了某道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使某道理更鲜明、突出,留下深刻印象、比喻论证(把某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归谬法

4、 论据两种基本形式:道理论据(科学原理、定律、格言、讲道理的部分、事实论据(事例、史实、数据

5、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四】

1、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2、 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一般意义(表面意义+深层意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

3、 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思想感情: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

4、 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的位置能否调换:A、能否B、分别解释两个词C、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

5、 理解加点词能够被别的词替换:A、能否B、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C、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2020年聊城语文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五】

每只猎狗平均一天能抓到二三只狐狸。用猎狗打猎不以猎狗所抓到猎物之多少进行分配,仍按传统习俗凡参加者都能分到一份猎获物。

猎狗有幸同时被两个城市邀请参加午宴。天一亮,猎狗兴高采烈地跑到第一个邀请它的城市,看到屠夫正在宰牛,它没有等,急急忙忙跑向第二个城市,到了那里,看见厨师正在淘米。这时正是清晨八点钟。它又飞快地跑回到第一个城市,只见炉子上正在煮饭,还没有做熟。它片刻未停,再奔往第二个城市,但见人们正在盛饭,它又第三次赶到第一个城市 中考,看到奴仆在擦盘子,它一分钟也没等就又匆匆离去。这时已是正午十二点。它由于不停息地往返三次,饥渴劳累,嘴里不断滴着口水。它第四次来到第一个宴请它的地方,客人正宴罢散去,再到第二个宴请它的地方,人们也已酒醉饭饱,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两处丰盛的宴席,猎狗都没吃上,最后只好舔点儿残羹剩饭充饥了事。

1.猎狗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A.它想参加第一个城市的午宴,不想参加第二个城市的午宴。

B.两个城市都争着邀请它参加午宴,它只好来回奔波。

C.它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而且三心二意。

D.它不愿总在一个城市等待。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3.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