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最新作文素材书)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最新作文素材书)

更新时间:2023-12-13 18:05:36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最新作文素材书)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一】

应试教育的阴影,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影响了学生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发展,《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责任来自教师。要改变这局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文环境。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二】

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出来,美丽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何要藏在心底?很多老师把心底对孩子满腔的爱都凝成板着的面孔和严厉的目光,以致于孩子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这样的老师不仅苦了学生,也亏了自己。爱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让她“绽放”。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为师之“魂”。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倾泻到其职业心态中,便会在其举手投足,一颦一蹙之间充溢着深厚真诚的“师爱”。这样的教师就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超乎寻常的向心力和信赖感,就会让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生发一种高度自觉的内驱力和自策力,就会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与由衷敬佩。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他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功,而是他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

“师规”只管学生眼前,“师爱”影响孩子一生。教师的社会良知和教育爱心是其职业最起码的精神底子。

爱是什么?爱就是让你爱的人喜欢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我们都说爱学生,我们让学生喜欢自己、看重自己、肯定自己了吗?面对困境中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不必提供什么有用的帮助,我们耐心倾听,不给压力,没有要求,充满关怀的眼神与温暖的言语支持,却往往能释放他们的压力,唤醒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笑面人生,鼓起勇气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

斯霞有关于教育的“三品论”:“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斯”言不谬。不过我认为应当再加上一句:“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因为身心两健才是真正的健康,对那些稍遇挫折便寻短见的人,高尚的品德,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像关注学业那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吧!

温暖的太阳比凛冽的寒风更容易使人脱去外套。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有时,它比严厉更有效。宽容是对心田的滋润,严厉是对心灵的挤压。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人性,独创的精神”是孩子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不需要“克隆”,学校不能成为生物工厂,靠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无个性、无特长的“标准件”学生过日子。

“爱是出发点,严是主策略。”教师要把握好“严”与“爱”的辨证法。

教育当以人为本。然而,人总是时代的人,环境的人,个体的人。说教之所以无用,是因为它始终以抽象的人为对象。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那种想当然的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来赢得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通过“小事”、“小节”渗透的教育,往往是富有影响力的教育,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教师影响学生应当像磁棒靠近指南针,通过特定的教育“场”,使其转动,而不是用手去直接拔动指南针使其偏转。教师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化境。导弹可以摧毁庞大的建筑,“小节”却能滋润荒芜的心田;军事家喜欢轰轰烈烈,排山倒海,教育家却偏爱细微末节,润物无声!

教育讲究潜移默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形式。然而,我们看到很多老师在活动之初,总要阐述一下活动的意义,有些是画蛇添足,有些反而降低了活动本身的教育作用。又是“培养”,又是“激发”,又是“树立”,又是“促进”,实际上这些话说给学生听往往没有用,倒是有意在说给领导听。这反而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要知道:教育的目的越隐蔽,教育的效果才越好!

教师要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心灵,用尊重赢得尊重,在被爱中学会爱……

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学习,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生的兴趣,是不当的教育方式扼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时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去在学生身上建设什么,如果我们能小心冀冀地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教育已经成功了大半。

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志去塑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学生的身心是液体——压力过大,他便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撑破容器。

作文素材每日读本【三】

我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作者是张民生、于漪,让我感受颇深。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特别想当老师,因为那时的我,对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常常迷恋于老师的威严和权力,又倾慕于他们的慈母之心。其实那时的我也并不知道正真的原因。高中毕业我如愿的当上了老师,我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一晃就是30年。

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我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

教育的最终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努力的奋斗,公平的竞争。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