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高考之后有很多选择作文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高考之后有很多选择作文立意)

更新时间:2023-11-07 10:07:14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高考之后有很多选择作文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一】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 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 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 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 “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 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 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 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 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 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 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 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 相当多的考生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 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 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例虽少,但极为典型 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比较好;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略显单薄。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二】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出教室。讲台下,不知是谁随便乱扔了一个纸团,同学们见了都议论纷纷:“是谁扔的纸团呀?”“我也不知道……”“查一下监控吧。”“我觉得没必要。”

麦豆走了过来,他戴着一顶深黄色的牛仔帽,穿着浅黄色的牛仔衣,一条深灰色的`裤子上,还编着m的字母,脚踏一双牛皮鞋,手插在裤袋里,他看到纸团不禁皱了一下眉说:“这是谁丢的纸团呀?真没素质!”说完他用脚一踢,纸团被踢到了墙上,又反弹到讲台底下了。他心里想:算了,让别人来捡吧。

麦芽走了过来,他头上戴着KFC的吃完了的全家桶,穿着有m标志的衣服,一条沾满油的裤子看着都觉得恶心。他看到了纸团,就像饿猫碰上老鼠一样扑了过去,心里想:这会不会是吃的,他把纸团拿起来放在嘴里一咬,不禁说了一句:“这是啥子东西,真难吃,俺不要了。”说到这,把纸团往旁边一丢,也没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麦穗走了过来,他带着一顶蓝色的侦探帽,穿着深蓝色的侦探服,一条浅蓝色的侦探裤,一身打扮得跟柯南差不多。他看到纸团,拿着放大镜蹲下来,面目严肃地观察着任何的蛛丝马迹,并小声说:“真相只有一个。”可是他观察了半个多小时,也没判定出是谁扔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侦探。

我的同桌这时看到了纸团,他不慌不忙地下了座位,用手把纸团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大家以为是他扔的,都来责怪他。他却不以为然,回到座位上继续写作业。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一进到教室就表扬了我的同桌,我们都很纳闷,老师似乎已经看透了我们的心事,大声说:“同学们,这个纸团是我扔的,我就想看看谁会把它扔进垃圾桶。”这下纸团案终于告破了。

“叮咚……叮咚……”下课了,刚才责怪我同桌的同学都走到他面前对他说:对不起,我们不该误会你,请你原谅我们好吗?我的同桌爽快地答应了。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三】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四】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高考作文立意是唯一的吗【五】

这位男生名叫赵龙,他成绩一般,但他见义勇为的事迹给他带来了好运。美国中学的校长也说赵龙的`综合素质极好,又有勇敢的精神,并确定他为正式交流生,还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复旦附中的校长也说:“在复旦附中,第一名与第二百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的确成绩固然重要,但永远比不上综合素质和精神思想。

这一点,美国中学的校长与我们不谋而合,他认为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和师资并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他也反对为中考、高考而教学;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这样的办学宗旨。

不错,读书差一点,还可以提高,但品德却是同学们的立生之本,就好比赵龙的见义勇为,是人生难得的精神财富,比成绩重要得多。久隆模范中学同学的作文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你若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赵龙的综合素质和勇敢像一双翅膀,带着他飞向了美国中学,这双翅膀也将带他飞向成功的彼岸。

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素质和品德,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之后的教育中更注重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