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立春小作文(小学1年级立春的作文)

立春小作文(小学1年级立春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1 21:48:14
立春小作文(小学1年级立春的作文)

立春小作文【一】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 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 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立春小作文【二】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这样的句子。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到了明清时期,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现在人们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时也经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这一天吃起来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尝春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

立春这天,民间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清人陈维崧在其《陈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春’。”

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如陈元靓《岁时广记》亦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

其实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立春小作文【三】

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 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又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 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流难躲过。”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在江南也有安奉 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 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春日拜太岁,每年媒体多有报道。当然,民间也会在正月 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

立春小作文【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 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立春小作文【五】

(1 红枣等养脾甜食: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 蜂蜜: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3 春芽: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4 韭菜: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

立春小作文【六】

这是顾长卫,蒋雯丽夫妇的最新力作——《立春》中的开场独白。昨晚又一次欣赏了这部让我“心灵感动”的影片。

我对于电影并不是很执着,能让我驻足观望,全身心投入的影片更是很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晚饭后,老公在电脑上看,我正准备洗餐具,无意中瞥了一眼,被剧中的包头方言和蒋雯丽的造型所吸引,不自觉的站在老公旁边,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教师的故事。她叫王彩玲,是一个身材臃肿,五官粗陋,整个外型上看不出丝毫美感的女人。用她的话来说“我长的难看,一贫如洗,如果不是老天给我一副好嗓子,我就真的是一个废物了”她有一副让人叹为观止的好嗓子,尤其对歌剧更是情有独钟!生活中的她孤高自许,恃才傲物,目无微尘,不甘平庸,她看不起那些凡俗之人,更不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她身处于一个闭塞的小城,她的行为举止,她的道德规范,她孜孜以求的艺术以及她对爱情持有的态度都使她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或许自傲与自卑仅仅一步之遥,王彩玲心高气傲却又自惭形秽,她看不起隔壁那个漂亮浅薄的女人,却又暗暗自惭于自己那丑陋的面容;她渴望真爱,却又无从去爱,她为了自己的自尊可以一次次到北京托人买户口,回来却编织着谎言,矜持地对别人宣称自己很快就要被中国歌剧院录用了;她可以为了自己暗恋的艺术青年去给他做人体模特;她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自己还是个处女;她可以为了抚慰高考连连失利而终日饮酒买醉的他而奉献上自己的童贞;她可以忍受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她的难堪和耻辱;她可以为了爱情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演出服从高高的塔顶一跃而下,以此了断余生;她可以冷冷地拒绝那个世俗的追求者而刻薄的说出“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她更可以为了身患绝症的女孩,自己放弃即将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出资为她疏通关卡,使她可以站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尽管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王彩玲虽然行为举止异于常人,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爱,她虽然对生活中的琐事毫不上心,但是当她弹着钢琴唱起高雅的歌剧时,她的眼中会出现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那是她对艺术执着的偏爱,那是她对生活中美好篇章的动容!那时的她,丝毫与“丑陋”联系不上,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激情,有灵魂,有感动的女人在全身心地咏叹她人生的乐章!

影片中还有一位男子让人无比的动容,他就是胡金泉——一个醉心于艺术的芭蕾舞者。在那个偏远闭塞的小城里,一个搞高雅艺术的男人,难免为世俗所不容!用他的话说,“我就是这个城市中别人喉咙中的一根鱼刺”是的,他的做派,他的举止被别人形容成“人妖”,他执着的追求自己的艺术之路究竟有什么错?为什么换来的却是别人冷冷的嘲讽与诟病?,他不堪忍受这种尘世中的折磨,他想到了与王彩玲假结婚来换取人们些许的包容,但是被王彩玲冷冷的拒绝了,记得当时他临走时说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有大雪”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觉得好凄凉。那是他对自己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言,是对世俗无奈的抗争!终于,他在排练的时候,将一位女学员拉到了男厕所,以“非礼女学员”之罪锒铛入狱来换取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契合”。最不能忘怀的是,胡金泉非礼了女学员后,他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他优雅的踏入练功房,和着优雅的音乐,跳起了优雅的《天鹅湖》,这个孤独的舞者,为自己的追求而舞,为自己的理想而舞!他被劳教了,那根卡在好多人嗓子里的鱼刺被拔掉了,人们又过着庸庸碌碌,了无生趣的生活。再王彩玲去探监时,胡金泉说“我在这里可好了,还给他们排节目呢!”“现在连舞鞋也不需要了,穿这布鞋还能立脚尖呢”看着一身囚服的他面带笑容地表演着芭蕾中的立脚尖动作时,王彩玲哭了,看着电影的我也哭了,整个影片中,他最压抑,也最孤独,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影片中的华彩!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了钟爱的艺术竟然要付出那么重的代价!

影片的下半部讲的是王彩玲变的向这个世俗的社会妥协,她去征婚,却征婚无望。她又在孤儿院收养了一个唇裂的小女孩,在生活的重压下,她放下了矜持,去做小生意。她给女儿讲述毛虫的.一生,以此鼓励孩子要坚强的活下去。当她带着手术痊愈的女儿在天安门广场上玩,当她女儿给她念歌谣她欢呼雀跃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了一阵阵的感动,当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日子依旧,无奈依旧,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心中还孕育着新的希望!影片结尾的时候,表现的是王彩玲身着盛装在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里声情并茂的演唱,我知道这当然不是真的,是导演是观众对王彩玲最真切的祝福!

电影看完了,心中留下的是那份久久不能散去的感动。电影中的有些片段很搞笑,可是不知为什么,笑着笑着就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生活改变起一个人来真的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让你丝毫没有觉得发生了什么就不知不觉被滚滚红尘所淹没了。看过了影片,我又想起了几个曾经的同窗好友,今夕何夕,真的恍若隔世!回想当年,我们也曾自栩是搞艺术的人,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我们也曾梦想着此生要将我们所钟爱的工艺美术进行到底,等到我们在人生的下一个车站相聚时,我们还可以在一起像当年那样做一次写生......造化弄人,在我们走出校门10年后再相聚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非当年的我们!她,我最好的姐妹,毕业后在厂工会工作,整天写写画画,好像与理想没有太大的脱节,但却是整天为了高尚的生活品质而忧心忡忡;他,曾经的知己,毕业后进了机关,整天想着有朝一日能当上领导,捎带业余玩股票;他,好朋友,在政府谋得一份清闲的工作,整天除了搓麻就是应酬;他,毕业后到了公园做了一名清洁工,现在基本上没有联系;我呢?毕业后找不到中意的工作,加上桀骜不驯的秉性,只好做起了全职太太,这就是我们这一群心高气浮的人的现状!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话题——“钱”,是啊,这个我平素最不愿提及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好重要!我们整天四处奔波,为的就是“钱”!金钱像魔鬼一样在攫取着我们的心灵!没有了钱,谈什么艺术?谈什么高雅?谈什么品味?现在我们几个,都已经将过去所学的那些统统抛弃了,他曾经对我说过,“再去拿画笔,我感觉到了悲哀!”在尘世中,我们绝对没有王彩玲,胡金泉他们的勇气,我们不可能看着一家老小没有米吃却去买那昂贵的画纸和颜料!我们不可能向他们那样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视尘世的言论于不顾!往日的绘画作业被我用画夹保存着束之高阁了,10多年没有摸过画笔了,我的那点基本功也是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如果让我再面对画板的时候,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同学们好像都在刻意回避着这些,渐渐的我们不再联系,就算有时在QQ上遇到,大家也是冷冷的一言不发!是的,谁也不愿面对过去的那些岁月,谁也不愿想起曾经,因为想起会让人觉得无限的神伤......

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可能缘于我的一些经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剧中人物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所有的人都将随着时代的洪流画出自己人生的轨迹,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羡慕剧中的主人公,她追求艺术的勇气是我辈所望尘莫及的。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就如四季一样,谁都奈何不了,只有欣然接受,生活也是我们奈何不了的,只有充满了爱,静静等待她绽放出绚丽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