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解开记忆的枷锁作文)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解开记忆的枷锁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27 03:06:09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解开记忆的枷锁作文)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一】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认认真真的想了想,我是如何开始喜欢上毛姆的。这是无意中我的同事跟我提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她说:“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说道这里她突然问我:“如果是你,你选月亮还是六便士?”我并没有立刻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在思考。

正因为我俩无意中谈到的话题让我对毛姆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于是我买了他三本书回来慢慢看,《人性的枷锁》是我了解毛姆的开始。

一篇关于格非的文章,《文学在读者中寻找认同》,引用里面的一段话: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有时候还需要借助文学研究和批评),来发现作者与他们建立认同。我之所以爱上阅读也是因为想要在作品中找到与作者有共鸣的地方,在迷茫的时候在书中寻找答案,然后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真实、纠结;既不安于现状,又没有能力改变未来。我又何尝不是自己想的美好,可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但我永远比不上菲利普的一点是,他一直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奔波,他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他在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我却没勇气迈出哪怕是一步,只好不甘心的安于现状。

当菲利普发现自己的跛脚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他好像感受到了生命的苦涩。他幼小的心灵模糊的意识到这种不幸与痛苦可能会和自己终生相伴。他开始变得敏感,不合群,在小小的学校里,默默忍受孤独。中学时代,他拥有了他认为最好的朋友罗斯。但他渴望只有他一人拥有罗斯的友谊,所以当他看到罗斯和其他人玩的时候,他会愤怒、不安,好像被抢去了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无助,终于因罗斯受不了他歇斯底里的占有欲而离开他。最后就算他可以有机会进入顶端大学,可他还是急于逃离了那片让他发疯的地方。这一时期,菲利普的性格养成对他今后的生活和人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爱情。

他去了德国留学,到法国学画画,然后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医,直到他找到生命的意义,最后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放弃进入顶端大学的机会,非要这么折腾,哪怕别人说他当画家失败,当学徒失败,但他说他不后悔。对啊,为什么要后悔呢?如果所有的东西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二】

(1)中心明确,主题深刻(2)围绕中心选材、叙事

(3)议论抒情,巧妙点题:开头引题、行文点题、结尾扣题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三】

《人性的枷锁》是作家毛姆最负盛名的自传小说。因为篇幅过长,断断续续读了快两个月。翻到最后一页,开始依依不舍。

于是,合上书本,回忆和它第一次接触的心情。那刻的。心情好像听到了召唤,秒间还原出初见的感受:一阵浓浓的悲情,扑鼻而来。这种感觉好像闻到一种过浓的味道,味道太过强势,势必导致你无论香臭,都无力呼吸,以至几乎窒息。

一位年轻貌美却虚弱不堪的妈妈,躺在床上,等着抱一抱7岁的儿子。儿子半睡半醒地紧缩在妈妈的怀抱中,静静地看着她。他脸上挂着浅浅而满足的微笑,微笑中传递着孩子简单的幸福,就像无数次缩在妈妈怀里一样。如果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可这次的拥抱,却是命运给予的最后一次温情。7岁的菲利普永远不明白,那时候的妈妈已经病入膏肓,哪怕是给他一个吻,都用尽了她半生的力气。小小的他,怎么能读懂妈妈的温柔微笑里,掺入了不舍和泪光。他也不知道,他被抱走后,妈妈怎么痛恨自己无力再握紧他的小手。就这样,他失去了妈妈。就这样,妈妈装着对他的牵挂,追随他的爸爸而去。他们无奈地放开了菲利普的小手,和他的跛脚,永远地离开了只给他们家冷酷到底的世界。

菲利普得知妈妈过世后,爬到妈妈的床上,抓着妈妈的衣服,枕着妈妈睡过的枕头,埋着头小声地哭泣。因为不懂,不信妈妈永远的离开,因为害怕陌生的未来。哭着,哭着,直到哭累了,在泪水中睡着。这种情形将会伴随着他成长。他,天生残疾,无父无母,生活穷苦……可以料想,未来的孤单寂寞,冷嘲热讽,欺凌侮辱,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艰难的人生,既然有开头,势必有结尾。

这位不受命运眷顾的主人公,开始了他跌跌撞撞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这本书完整地展示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少年,一瘸一拐地长到中年的人生过程。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许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跛脚,他刚进学校,就被大孩子欺负。他们模仿他走路,强迫他把有缺陷的脚展示出来。他一开始拼命拒绝,后来却屈服在了别人的铁拳下面,伸出了那只残缺的脚。他用尽一生的屈辱,满足他们一刻的好奇。欺凌的风暴平静下来后,他在黑夜里躲进被窝静静地流泪。他痛恨自己对恶霸的屈服,反省自己性格的懦弱。后来,一切太痛苦了,他回忆起妈妈,感觉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很多次,他都通过这样的幻想,游离于现实,从想象中攫取安慰。想象成了他唯一的温暖和救赎。

时间就是这样,虽然步子迈得很重,但它还是会走过每一段历程,或喜或悲,或甜或苦。但菲利普的成长,真的是苦多甜少。因为苦难总来凑热闹,他性格中的外向开朗便一一离去。好不容易他也成了学校的大孩子。别人对他的脚不再好奇,他求学的日子开始好转。因为酷爱读书,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秒其他同学。别人能不能拿奖学金还得看他的选择,如果他去申请,其他人机会渣子也没有。这成为他骄傲的资本。他掩藏不住对他们浅薄的蔑视,他开始对学习心不在焉,提不起兴趣。最后,他急不可耐地辍学,跑到德国去深造。放弃了几个月后唾手可得的奖学金,和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得到的剑桥大学入取通知书。

这件事,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他能规规矩矩地完成学业,也许以后的路途就不会那么辛苦,不会波折,不会几次半途而废。因为终点都是一样。走到终点的时候,他终于学会了正儿八经地生活。他选择了父亲曾经的职业。中途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两年的时候,他生命唯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重新回到他学习的医学院,完成学业,拿到医师执照。想想,这个行医资格曾经不过是他4次生活尝试之后的替补和将就。

曾经疯狂的文学梦想,痴迷的绘画理想都成为了过往。恰如逝去的青春,它看似不温不火,却是个抑制不住暗流涌动,而绚烂的梦。他,历经折腾,最后不过就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一个健康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因为当初的叛逆,他绕好多弯,一瘸一拐,才终于靠岸。他的经历,丰富,沉重,但真实,强烈。如果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不是遵循内心的呼唤,他可以轻松地生活。却不会如此深刻而肯定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这并不是一句幽默段子,它是作者花掉整个青春,挥霍父母所有遗产,经受住身体心灵四面八方折磨才得出的人生真理。

最后,我们大概都会忍不住对菲利普说声谢谢。因为,他身体力行地去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读者们,读来,总是感同身受,却省去了岁月的蹉跎,以及无法承受的疼痛。

谁的青春没有在循规蹈矩地读完10几年书后,意犹未尽地畅想着辍学的生活。

谁的青春,没有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天才,想要抛弃所有,追逐所梦所爱。

谁的青春,没有爱上一个让你卑微到尘埃里,还开不出花来的人。

谁没有假设过,用部的身家,甚至是全身的液,去换爱人的一个热吻。

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够勇敢,不够浪漫,最后我们通过计算,选择抹平心里那股幻想的波澜。虽然我们表面乖乖地,可心底,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发问,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种生活,自己该会是什么样子?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四】

心结

匪军已至,伊人憔悴,良马挥泪,如何抉择?

清誉被毁,圣主无奈,身居异地,如何安慰?

心结,心结,围绕英豪项籍、人苏轼的心结。

(开篇点题,借项羽与苏轼的处境,指出文中“心结”之意。)

项籍不惧。自秦王东游,“彼可取而代之”展露了英雄的旷世豪气,也定格了项羽一生的悲壮。英勇善战,我以一敌百;钜鹿恶战,我破釜沉舟;数年征战,我毫不削勇。多少苦难我未临,多少困厄我未灭?我何惧?纵身灭垓下,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恶,天既灭我,我何惧?我项籍自江东挥兵而来,一句灭暴秦,为天下人民流,我何惧?

(紧跟开篇内容,展开分析,先指出项羽心结产生的原因。欲扬先抑,先指出项羽无惧,何来心结。)

月明当空,寒风呼啸,纵英豪一世,亦放不下儿女私情。我的良骓,我的虞姬,我的江东父老!我项羽今退垓下,实有不忍,不忍失了梦中好骑,不忍害了枕边怜人,不忍负了千万乡亲;我不忍,不忍从此沉寂,不忍万里江山流入沛公之手,不忍豪言壮语从此熄灭,不忍身后之士以我为讥,不忍,不忍,虞姬,良骓,我不忍,我奈若何?

心结,临终项羽最后的心结,痛心,裂肺,因了这心结。

(借环境衬托心境,揭示项羽最后的处境,点出项羽心结所在。)

东坡不忧。不论苏氏子弟才华横溢,因了这满腹的经纶苏轼也要跃进仕途,报效国家,但哪知佞人当道,苏轼单薄的身躯如何应付。不忧,不忧,我苏轼靠着这真实的才华驰骋官场,未害人,未伤人,不忧今世遭人迫害;不忧,不忧,我纵然身贬黄州,可还有太后牵挂,还能换得圣主叹惜,也不枉为官一场;不忧,不忧,黄州身经赤壁,豪景如此,又有佛友相伴,也不亏来此一游;我苏轼正直如此,不惧威武不屈富贵,我何忧?

黄沙散漫,霜落满天,纵心襟宽广,亦不忍奸人削刮,东坡怎能不忧?得意之作,被人恶指,沦为屈罪之物,我如何不忧?身贬不毛之地,无人问津,亲友无息,我如何不忧?年近古稀,白发搔头,身无长物,我如何不忧?心冷意灰,国君被蒙,我如何不忧?

(接着宕开一笔,不提项羽心结如何解决,转写苏轼心结,耐人寻味。)

心结,只身迫于黄州的老年苏轼的心结,惋,哀,叹。

(点出二人心结所在,最后解决问题,心结如何可解。)

谁能解结?谁可绝了这因心的伤痛?只有他们自己。

垓下被围,怎么办?乌江自刎。这一刎,乌江河水泛滥,乌骓长啸,虞姬痛哭;这一刎,刎出千古英雄的不倒之姿,刎出万古的赞叹!

身居异地?怎么办?吟诗作赋。绝顶的想法!纵黄州无人问津,我亦抱月吟歌,吟酒作诗,探讨佛经。身居黄州,让苏轼旷达,《赤壁赋》吟出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稀世佳言;《定风波》唱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

解了这心结,我自豁达。

(再结合历史史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心结只有自己可解,解开之后是一片豁达。照应开篇,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五】

用几天的时间看完了毛姆的经典作品《人性的枷锁》,之前以为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看过才发现,他不仅仅是关于爱情,还有亲情,友情,职业选择,生活方向等等我们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各种迷茫和反思。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菲利普·凯利展开,刚开始,他还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小男生,一路跌跌撞撞,在感情的枷锁中挣扎,在生活的汪洋中迷茫,慢慢的他找到了人生方向,挣脱了青春迷茫的枷锁,蜕变成熟,步入三十岁的人生阶段。

菲尔普斯,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天生畸形足让本就孤独的小男孩,变的更加敏感脆弱,自卑感让他既想融入集体,又不敢向他们敞开心扉,努力讨好却始终得不到同龄孩子的尊重,就这样,他一路磕磕绊绊,努力逃离童年的孤苦,以为长大了,就自由了,却发现,生活永远都不会让你好过。

在友情里,菲利普斯经历过同伴的背叛,也经历过挚友的不离不弃;在爱情里面,菲利普斯遇到了撕心裂肺的爱,也遇到了不屑一顾的被爱;在亲情里,父母的早逝,让他很少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寄养在大伯家,让他对家的概念更加模糊。

菲尔普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是你,也是我。时而善解人意,时而尖酸刻薄,时而慷慨大方,时而吝啬小气,时而慈悲,时而冷漠……月有阴晴圆缺,菲尔普斯就像那轮月,阴晴有时,时而明亮,时而黑暗。

也许这就是人性,十恶不赦的魔鬼极少,尽善尽美的圣人鲜有,大部分都是介乎于黑与白的凡夫俗子,快乐有时,悲伤有时,自私有时,牺牲有时,挣扎有时,解脱有时……尽管如此,我们明知道会受伤,还是会去爱,明知道总会被生活打败,还是会努力生活,明知道有一天会,还是会好好活着,也许到头来,我们还是会被人性禁锢,但却从不放弃挣扎。

最后,借用高晓松的一段话,也许无法解答你我生活中的难题,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心中的疑惑。

我们早晚被生活打败,只是你能坚持到下半场的什么时候,换人名额用完,体力用光,最终还是会被生活打败,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因为生活绝对不会因为你胆小怯懦什么都没干而饶了你。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六】

(1)心结总是使我们那么烦恼,也不容易打开,但只要我们认识心结的问题所在,坚定自己的想法,就会打开心结,完善自我。

(2)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由母亲推着轮椅的身影,傅聪有傅雷先生殷殷的家书??而我,有来自父母的爱与理解、支持,我还有什么心结打不开呢?

(3)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可谁又能说,这心结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美好呢?因为爱,所以在乎,因为在乎,徒增万千愁丝,丝丝缠绕,禁锢着最铭心刻骨的深情。

(4)成绩出来的这个下午,我由衷的笑了。想着,自己的这个心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是魔鬼,太小是地狱。有的心结还是留着吧。

(5)谁的青春没有心结?学会解开心结,我们就开始长大,此时,年轻的心中也留下了一抹美丽的痕迹。

(6)我懂了,心结是因为我意志不坚定而令它不动如山,心结是因为那虚幻,令人迷惑而难以根除。这深深的心结,我会用对生活的热爱打破那虚幻的精神世界,释放自我。

(7)我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原来所谓的心结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心越乱,这个疙瘩就越紧。时间一久,冷静下来后,它便轻而易举地被解开了。

(8)人有千千事,心有千千结。伴随着千千结的打开,我的内心更开朗。

埋藏心结,苦闷自己;打开心结,绽放自我。

(9)当心中的愤懑揉成了一根绳,胡乱的置放在那,没人理睬,再提起时早已是节节相扣,难拆亦难解。

原来,我们都不曾遗忘彼此,内心的心结只是自垒的一道无谓的枷锁。时间流逝冲开了彼此的枷锁,你一直在我心中,不曾走远。

解开心中枷锁的作文【七】

一进入热风阵阵的地铁,向周围看去,除了坐着打瞌睡的,剩下的人无不是捧着宝贝一样的手机,或看书看视频,或玩游戏,或聊天谈生意。黑色的瞳孔中反射出的点点白光已经在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属于手机的时代。

手机的出现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这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然而如果有人仔细思量,就会发现,它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方便人们的生活。

对于整个社会层次来说,它是必要的。它加快了社会进程发展,增强了某些特定人群之间的联系,比如交易双方,营销者和客户,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手机。作为最开始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手机使两个人的关系比其他人要更近。

而对于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来说,手机的出现则是一个坏消息,它架空了这个真实的世界。它淡漠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与认知。很多人发现,在与家人用手机沟通的时候,交流似乎并不是件难事,而面对面时,开口说话聊天,即使是平时经常说的话题,也很难找到时机说出口。“先别吃,等我先拍张照。”这句话谁都不陌生,这九个字正是人们真实的写照。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饭的氛围竟然不如一张小小的照片。胡乱吃几口饭,又接着沉浸到手机的世界中去了。

“人生而是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的这句话也是现在人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手机的使用者变为了手机的奴隶,时时刻刻被支配着。手机作为工具,当它的功能逐渐完善增多时,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悖论,手机是主人,还是人是主人?它逐渐超过了人之感情的地位,甚至越俎代庖,取而代之。它侵蚀了人们的亲情和友情。

当你发现百无聊赖也要打开手机锁屏,仅仅是为了瞥一眼,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时,请放下手机,松开那紧绷的手指。和家人聊聊天,让他们和自己一同从被手机绑架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去看看生活真正的模样,去看看手机之外的世界。冷暖自知,要知道,手机中的情意绵绵不如现实中的一句嘘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