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校园一处美景作文题目)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校园一处美景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07-05 00:26:15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校园一处美景作文题目)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一】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湛蓝而深远的天空,偶尔飘过朵朵好似棉花的白云。

趁着这大好的天气,我和妈妈一起去游赏了假日公园旁的景色如画的梅园。

三月的微风,带着潮湿而芬芳的气息,吹过了田野;吹过了草原;吹过了山峦……现在又来到了美丽的梅园。

梅园的竹子真绿啊!从绿中透出了阵阵春意,一棵棵高大挺拔,排列有序,整个梅园都充满了醉人的绿色。

梅园,梅园,顾名思义,里面的梅花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一丛丛,一簇簇,经过春雨的浇灌,经过春风的抚摸,枝头上已经挂满了艳丽的梅花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漂亮极了!

看!那儿的腊梅颜色真多啊!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颜色各异。一大群蜜蜂在腊梅间穿行采蜜,蝴蝶也来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看着这么美丽的梅花,闻着如此芬芳的香味,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

再往里走,是两架巨大的风车和一条小瀑布,这风车可是高科技呢。它能靠风力的作用提取武义江的水,让小瀑布的水流不尽,然后把剩余的水通过渠道给每棵腊梅树浇水,如果还有剩余的水,这些水通过湿地的自然进化后就会通过另一条渠道流回武义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欣欣向荣的季节,十分美丽。春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精灵!梅园真是一幅画也画不完的画卷!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二】

今天是个晴朗的艳阳天,窗外鸟语花香,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来到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

进了清明上河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张择端的塑像,他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就是他,创作了这幅长达5米的《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宋朝都城的繁荣景象。走进路边的“大宋邮驿”,我买了一套《清明上河图》明信片,十张明信片拼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缩小版《清明上河图》。

正走着,突然听到前面闹哄哄的好热闹,原来是“王员外招婿”。二层绣楼上,美丽的王小姐要抛绣球了,“扔这里!”“抛给我!”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绣球终于被一位驻马店的叔叔抢到了。“管家”发话了:“开始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喽!”大家一齐高声喊到。接下来的节目是“梁山好汉劫囚车”。没一会儿,囚车来了---里面押着个“宋江”,前面是官兵开道,后面跟着两个刽子手,还有一个骑马的大官,正在这时,“黑旋风”李逵手持双斧赶来了,“晁盖”“顾大嫂”“孙二娘”也来了,他们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不料,有人偷袭,一个梁山好汉倒地了,“宋江”则与其他人一齐上了梁山。走了好一会儿,突然看到前面的亭子里人头攒动,原来这里在表演杂技---只见一个铁架子上烧起了熊熊大火,一位小哥哥纵身一跃,钻了过去,我吓得尖叫起来,然后是掷飞刀,简直是百步穿杨,我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哪怕一瞬间。

一路走,一路玩,我在园子里看到了好多东西,古时候漕运的大船,古老的织布机、纺线车,民间艺人很多绝活手艺—剪纸、汴绣、吹糖人、捏面人、泥泥猴、手工葫芦画等等,我还坐了轿子,品尝了“大宋年糕”,拍摄了最精彩的照片……

清明上河园真美!要感谢伟大的画家张择端,让我们有机会“梦回大宋”!我爱清明上河园!

校园风景线为主题作文【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东坡在杭州西湖写下的千古名句。久闻西湖美名,终于有机会与父母一起来到杭州,游西湖。

苏轼是在雨过天晴时作下这首诗的。这次,我们游杭州西湖正赶上四月的雨季。出了宾馆,我们从白堤出发,打着几把花伞走在雨中,边游边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现在是西湖四月,风光不与六月相同,那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来到断桥残雪,由于没有到冬天,没有下雪,断桥没能展现出她的抚媚。叹息一阵,我们又往下一个景点走去。走着走着,我发现在沿湖长达几千米的堤岸上和道路沿途栽种着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还有一个莺馆呢!原来我们来到了柳浪闻莺公园,这里柳絮飞舞,莺歌燕舞,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活力的气息。再往西走,“花家山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这块碑立在鱼池旁。花港观鱼公园中花草茂盛,水质无渍,喂养着许多金鱼。参观完这些景点,我们坐在竹椅上休息,感叹着西湖之美。这时,雨变小了些,我们又来到了三潭印月。据说,康熙下江南游西湖时,曾在这提笔写下《三潭印月》几个大字。站在岛中央,远处的青山被一层薄雾包裹着,像一个羞涩的少女。低头看着脚下的碧水,我不由感叹:“到哪儿还有这么青的山,这么绿的水,这么好的环境呢?”

转眼间,这次西湖之行就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西湖,心里暗暗想:“西湖啊,虽然我没有见过五大美女之一——西施,但从你美丽清秀中我就能够想象出西施的美丽多姿。我要学习苏东坡,写出那么好的来赞美你!”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