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我心中的小人物满分作文)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我心中的小人物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2-09-07 17:45:42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我心中的小人物满分作文)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一】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来世。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今天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之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汤问》中有过一个两小二辩日,当两个小孩儿问到孔子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对待事物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他在当时就是享有"圣人"的名号,完全可以对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置之不理,可他没有,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用"智"和"信"来传播"仁"。而在学习上我们要"温故知新"也要"举一反三",他就在细微处体现了伟人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辉。

我心中的孔夫子,当你走近他时,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二】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三】

人们都说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人都是白衣天使,我小时候看到电视上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就感到难过,从那时,我就立志当一名护士,救扶伤。

但你们知道护士的创始人是谁吗?护士的创始人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是英国人,1820年出生在意大利。她家境优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方面的才能,跻身上流社会,而她对此却兴致淡薄,她怀着自己的理想当了一名护士。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护理事业。有一次,南丁格尔一边给伤员换药,一边安慰他,伤员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这一幕,正好被少校军官看见了,他把南丁格尔叫出去,对她说:“高贵的小姐,您还是回去吧,您就是把这些伤员治好了,他们也不能上战场了,一个动不动就流眼泪的人,能上战场战斗吗?"南丁格尔不听他的劝告,毅然治好了伤员的病。

南丁格尔为创办护士学校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后,人们把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设立了南丁格尔奖,奖励那些在护理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从南丁格尔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英雄。英雄不一定是奔跑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的将士们,不一定是面对敌人的刀枪威胁而面不改色的赵一曼、吉鸿昌等人,也不一定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他可以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奉献终生的人,也可以是不怕生活困难、工作在艰苦环境里的人,就像南丁格尔。你想学习谁,你想成为谁,谁就是你的英雄。

南丁格尔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像南丁格尔那样的护士,在护理方面作出贡献。

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作文【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枳。”在中国流传已久、妇孺皆知的古代歌曲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当时。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而如今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已经在中西方分别拍成电影,但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

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主要宣扬了“孝”与“义”,在整部电影中赵薇主演的花木兰刻画出她对父亲的爱、对朋友的情、对匈奴人侵略中原的愤慨,那灰烟寥寥,流成河的战场上,勇敢的花木兰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大将军,他宣扬的是中国的传统礼教“以孝为先,以德服人”,尽管其突破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从人物个性的刻画上,他仍然突出的是民族的气节、传统礼教的思想。

看完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后,我的体会完全不同,这里的花木兰调皮、搞笑,个性十足,让我的无比喜欢,这里的花木兰让我看到的不象传说中的英雄,更象生活中个性十足的朋友,他更接近于真实,看后让人感觉轻松,与中国传统思想没有太多的联系,他崇尚的是个性,他刻意宣扬的是人的个性解放,倡导突破一切束缚,以个人的能力取得成功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析《花木兰》,中国观众可能会对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不太适应,觉得有些离谱。但是个人英雄主义也并不有损花木兰的形象,同样可以自圆其说。这也正是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意思之处。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对“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较以前也有较大的改进,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文化是多样性的,应该倡导和鼓励这种突破禁忌,大胆想象、发挥的做法,让中西方文化更多地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