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革命精神绽放光芒作文)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革命精神绽放光芒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9 19:48:19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革命精神绽放光芒作文)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一】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优美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主题,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愿,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二】

余光中曾写过一句话"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人们对家乡悠悠的思念。是不是有那样一件小物,也承载了你对家乡的那份浓浓的情谊?

在《经典咏流传》中,那一件物品,是诗词与歌。是"京剧大师"携手华侨——11岁少年王泓翔共同演唱《咏梅》时对梅花风骨的赞颂;是74岁的台湾乐坛传奇——陈彼得先生唱响《青玉案·元夕》并向世界震撼呼唤:"辛弃疾800年前梦想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时的气宇轩昂;是年轻的歌手——吉克隽逸歌唱《天净沙·秋思》时道尽天下游子对家乡的拳拳思念;是棋手柯洁演唱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时的深情和诗中所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是雷佳演唱《静夜思》时对话李白的感同身受。乡愁,是诗人们的诗词,是歌手们的歌声。

在那些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有些人被贬于"巴山楚水"之地,有些人被迫去服兵役,对家乡"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使得他们夜夜不得眠。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诞生了。今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逐渐便利,再不存在"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悲凉,可当在外打工的游子捧起那碗泡面,是否会想起母亲的手艺?所以,乡愁啊,是没有时代性的划分的。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未看节目前我便接触过这首词,当时便喜欢上了它,仅仅因为它的音律美,看了节目之后,我才对它有了更新的认识。词中描写的将士对家中的思念,实在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那份愁思,所以"聒碎乡心梦不成。"整首词用两个字来形容,"凄美"。

可我认为,"乡愁"一词并不准确,因为"思乡"不一定是一种"愁"。万物都有其对应的黑白两面,正如我开头所提到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其实是承载了游子归家的欣喜。我从一本书中曾读到过"没了炎炎夏日,西瓜便不再甘甜"。我想,人们对家的情感也正是如此吧,没有了日夜的思念,火车到站的那一刻也不再喜悦,不再令人振奋。

若人们可以将这份愁思转化为奋斗的动力,那么这份乡愁就不再是单单的"愁"了,它更是一份有意义的信念,使每一个迷茫的人重新找到方向,不再停滞不前。

乡愁不是愁,是让我们不惧陌路的动力,是人人心底的那份温柔。

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作文【三】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