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状物>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参观红色基地作文300字左右)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参观红色基地作文3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6-01 08:01:59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参观红色基地作文300字左右)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一】

跟随着导游阿姨的步伐,我们开始了“红色之旅”。首先,我们来到了会议室,桌椅、茶碗都非常古,看得出,当时的.环境很清苦。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军事教室。墙上挂着三支枪,听讲解员阿姨说,床上那把还是从日本鬼子手中抢来的。要不是有铁链拦着,我真想去摸一摸这战利品。我们还参观了账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些革命烈士都非常勇敢,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暴露党的秘密。听了介绍,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中,该到回学校的时间了。我真想对烈士们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誓保卫家园,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二】

??访红色足迹征文800字

红色足迹是我们怀念先烈的一种方式,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能到一些心酸和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换来今天。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三】

20xx年11月23日,XX市第一小学六年级五班前往新疆阜康市甘河子镇,开展了“认识我们的家乡”—《工业发展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到达了阜康工业展馆。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用土砖堆砌而成的房子。房子上嵌着3种颜色的齿轮,旁边清晰地映着六个大字“阜康工业展馆”。进入展馆,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上面刻画着自治区领导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等英雄人物和数万名建设者,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钢铁厂、水泥厂、锁厂等企业,轰隆隆的机械声仿佛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再往后走就会看到一幅大型油画,它的名字叫“风雪天山、生兄弟”,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1962年,为解决20xx多名职工的生活问题,天龙钢铁实验厂党委选派采矿大队分队长白映覆和维吾尔族职工伊力·伊明前往300公里之外的和静县大山深处的巴伦台赶牦牛,两人在赶牛群途中遭遇大雪封山,被围困在大山中整整22,他们以生肉和冰雪为食。断粮多天后,白映覆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把剩余的粮食和棉大衣全都交给了伊力·伊明,自己不幸以身殉职。身体极度虚弱的伊力·伊明克服千难万险,将汉族兄弟的遗体和牦牛一起运回了甘河子镇。阜康工业展馆的这幅油画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肺腑的故事瞬间。

第二站就是午餐时刻了。午餐前,我们读了一首《饭食之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意思是:有的人家饭菜吃不完,在厨房里剩着;有的人饿着肚子在路边啼饥号寒。这句话教育我们,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

肚子填饱后,我们来到了第三站“体育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的篮球场,旁边还摆放着一些乒乓球桌。教官说,我们六(5班要和六(6班比赛了!教官把我们班分成两队(女生队和男生队来练习。游戏第一关是“报数”,很遗憾,我们输掉了这一关比赛。游戏第二关是“取瓶子”,瓶子离我们很远,而且取瓶子时身体不能碰地面,这就难倒我们了。到底怎样才能赢呢?幸好老师示范了一下,我们女生队掌握了要领,战胜了男生队。最后一关是“环环相扣”,老师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做示范,经过我们女生队的努力练习,终于又赢得了胜利。该正式和六(6班比拼了,我们女生队上阵,终于打败了六(6班。比赛过程真是惊心动魄。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最后一项“手工DIY”。老师教我们做音符、小狗、自行车,我们也自己创作了手杖、戒指、汽车。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只可惜,所以活动都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学到了很多……,感谢老师和教官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次旅行我很开心。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了,怎能不去看看那些曾经伟大的抗战足迹呢?

从南京大屠纪念馆走过,你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你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你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欺负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滴答,这馆里钟声太大了吧,走近一看,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便走了进去。黑暗的房间里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遇难者者的照片。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此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据统计,那么,日军每隔十二秒就会一个人。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把刀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我又走向了“万人坑遗址”,这里面显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尸体,惨不忍睹……

我的素描老师曾经当过兵,虽然还没真正上过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但是,他说,那些被战争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战友永远深深刻在他的脑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触摸历史的脉搏,传承英雄的精神,让往日的抗战精神,照耀你我的存在,追寻前辈的足迹,聆听不朽的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寻访红色足迹,向历史、向中国、向革命勇士致敬!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五】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寻访红色之旅作文200字【六】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