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万能模板)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万能模板)

更新时间:2023-11-20 07:14:12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万能模板)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一】

最近看了几期《职来职往》,同样的感觉——好像大部分选手要足够极品才有机会进入演播室。于是我起了一个很大的悬疑:假如站在台上的人是我,会不会观众也一样觉得这个人很极品?很有可能。想到这里,我的脊背不禁微微发汗。不仅是我,假如是你站在台上,呈现给观众的可能也是极品的模样。

黄子华《栋笃笑》里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二五仔”。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二五仔”就把你给出卖了。

我一边看《职来职往》,一边回想自己当年找工作面试的情景。不回想还好,一回想几乎要全身发汗,原来自己当初也表现得非常极品,而奇怪的是当年的自己一点都没发觉。

我不妨说说自己当年面试时的极品表现吧,反正那些挫事已经过去了。

四年前我本科毕业,面试的第一家单位是xx晚报。处女面,还进了终面,当时自信心爆棚,觉得面试太简单了,想不通为什么好多人还专门为面试准备很久。在终面的时候我挂了,从此面试再也没有顺利过,后来研究生毕业时,找工作仍然是拖学院后腿的那一小撮儿人。

xx晚报的终面,面广告部。面试官问我: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我说:先做几年广告,积累些专业技能和人脉资源,再出国读个mba,然后做个中层管理者。

回答了这个问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后来没收到offer,却听说同去的一个华南理工的给我印象很挫的男生拿到了offer,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回顾面试过程,认定问题就出在这句自我感觉最良好的话上。——人家是要你来拉广告的,不是要你出国读mba的。

临走时,我为了展现自己的自信,还主动伸手和面试官握手,面试官惊讶地放下笔,笔还掉在了地上,简单和我握了一下。后来我才知道,通常面试官和被试者是不握手的,要握手也是人家主动伸手。人家一天要面那么多人,哪有功夫和你握手呢?当时我握了手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主动握手是自己的一个胜招。

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我面试也很挫。

光是很挫也就算了,问题是在一开始的那几个月,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居多。等了好久等不到offer,发现别人一个个都拿了offer,才不得不去反思:原来自己的表现很挫。

表现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已经表现很挫了,还自我感觉良好。这就造成了对自身情况的认识进入了严重的误区。

昨天看《职来职往》,一个连摄影器材都完全不懂的女选手,扬言要拍出中国最好的电影作品,她声称自己在北京有多处房产,却为了省钱在和朋友合租。当评委戳穿她的谎言时,她仍然一口咬定自己讲的每一句都是真话。

一开始,我想假如我是达人的.话,可能就不会去戳穿她的谎言,让她一直讲下去就好,因为她已经明显地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一无所知。后来看到达人们戳穿她的谎言,我想也许达人们是对的。虽然当场严厉地打击她似乎显得很残忍,但那正是帮助她回归到客观世界中来的最好方法。而纵容和放任虽然一时保护她的情绪免遭刺激,却无益于帮助她客观地认识自我。

当年我面试龙湖地产的时候,hr每问我一个问题,我就在那详细地解说,他一直看着我点头微笑,完全不做点评不发表自己看法,我也觉得他的态度很和蔼,以为微笑就是对我回答的肯定。最终没有等到offer。

今天反思,才明白hr的微笑只是礼貌,甚至还包含了静静坐那儿看你表演的味道,和对你这个人是否认同、是否肯定完全没有联系。可惜我当时居然把微笑理所当然地理解成了赞赏与嘉许,也许只要他稍微收敛一下微笑,皱一下眉头,我就不会顺着话题滔滔不绝地把我的观点亮出来太多。

正因为他那默不做声的微笑,引诱着我在发表看法的时候毫无保留和盘托出。言多必失,讲得越多,就越容易因为某个细枝末节的东西被人毙掉,可惜我当初却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陆逊老师临终前的那句话:我还是太年轻了!

看《职来职往》另一个比较深的感触就是:千万不要卖遭遇。

曾经听同学讲,她在面试华为时碰到一个女的,整个小组讨论中那个女生一直在讲自己家庭的不幸遭遇,甚至哭了出来。昨天《职来职往》那名要决心做导演的女选手,也是整个vcr都在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到vcr播放完毕的时候,所有达人的灯都灭掉了。

这透露了一个很令人警醒的事实——市场不同情弱者。

卖遭遇没有出路。一个强者,被人打落了门牙都要和着吞进肚子里,而不

会吐出来。弱者才会把自己的不幸四处向人诉说,不仅诉说,甚至还会添油加醋地夸张一番,以便博取同情。可即便博得了他人的同情又能怎样?能改善你的境遇吗?微乎其微。我相信达人们灭灯并不是不同情她,同情归同情,责任归责任。假如某公司因为同情她而收留了她,下一步就要因为收留她而同情自己了。

卖遭遇是一种典型的弱者心态,就是弱者想把个人的不幸分担给更多的人来承担——当大家因为你的遭遇而不开心了,你似乎就觉得自己的遭遇减轻了一些。殊不知,在你不断向他人诉说不幸的过程中,每诉说一次,自己的不幸就随之放大一次。

动物尚且懂得要在没有别的动物看得见的时候,才去舔舐伤口,而况于人乎?

卖遭遇的一个潜台词就是:你的胸襟没有那么大,你的肩膀没有那么有力,所以不得不通过倾诉来减少不幸遭遇的分量。而强者的基本素质就是,天塌下来自己有本事扛着,再大的遭遇都可以一个人消化掉,而无需借助于同情的力量。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二】

??尊重老人为话题的作文

人的一生中发生过很多故事,我这就说说我在20xx年11月23日发生第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六上午,我在站台排队坐车,上了车,看见一个空位,便坐在位子上。坐在我前面的是母子俩,儿子大概五至七岁,也就刚上一年级或上大班他坐在妈妈的膝盖上,两人一个坐位。

车子到了南大街站,上来好多乘客,其中有位五六十岁的老人,车一开动,老人就站不住了,东倒西歪,握住扶手的手十分吃力。此时,坐在我前面的孩子从妈妈膝盖上跳下来,恭恭敬敬地指着妈妈的膝盖说;“老爷爷,您坐我这。”这出乎意料的.举动,让那位母亲措手不及,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只好站起来让座。车厢里的人们终于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哄堂大笑起来。这个可爱的孩子,忽闪着一对大眼睛,真可爱!

我站起来,上前扶着老人,坐在我刚坐的座位上。老人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同时还点着头。

母子俩回到原来的座位,妈妈对着孩子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不一会儿,他大概是明白了,自己也笑了起来。

车厢里充满了笑声,生活是这么的美好!这就是我在车上发生的一件事。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三】

数学的神奇无处不在,每一个数字、符号都是他的凭证。今天,我也证实了这一点:数学的神奇。

数学课下课后,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关于平方的规律。我摊开练习本,看见练习本上的密密麻麻的验算过程,突然,一个不起眼的算式引起了我的注意:52-4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式,口算也能算出来:9,而9不正是5+4的和么?我又换了一个式子:62-52,结果是11,11也正是6+5的和。我感到非常惊喜,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快要疯了。但是好奇的我又想:这是两个相邻的数的平方,那不相邻的可以么?于是我就又列了一个式子:52-32,并且很快的得出了结果:16,这时,我懵了,一时半会儿得不出结论,这令我很沮丧。

忽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从5与3的和或差来考虑呢?5+3=8,5-3=2,8×2=16!16不就是52-32的差么?我又试了试:72-42=49-16=33。(7+4)×(7-4)=11×3=33,结果一样!我是一个固执的人,继续想:既然正数可以,负数同样适用么?比如(-3)2-52=9-25=-16。(-3+5)×(-3-5)=2×(-8)=-16。又是一个奇迹!这会不会是巧合呢?我换了大数试试:20002-19992=4000000-3996001=3999;如果用规律来计算的话,就是:(2000-1999)×(2000+1999)=1×3999=3999。哈哈,果然简便了很多!真是方便!小小的“+”“-”,具有着无穷的魔力,怎么不能说,数学是神奇的呢?

数学的“魔术”一个个被我“揭穿”,做到这一点,已经够了不起了,可我还誓不罢休,又接着算起了立方:43-33=64-27=37;33-23=27-8=19。这下,我可败下了阵,看来,还是“数学”略胜一筹,它再也露不出马脚了,我也甘拜下风。

——上课铃响了,清脆的铃声听起来格外悦耳,好像在庆贺我似的,取得了“破解家”的称号。虽然我还未看透数学,但是我却认识到数学是奇妙无穷的。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题的作文【四】

有一次,菲菲和蓝猫玩跳格子的游戏,他们跳的格子是这样的:1 2 3 4 5,菲菲把一个沙包抛到第一格,再单脚跳进此格,捡起后回到起点,再抛进第2格,菲菲跳进第一格后再跳进第二格,但跳进第二格时,菲菲踩到线了,所以失败了。蓝猫接着玩,他一下就跳进了第二格,菲菲说它赖皮,不算。刚好洋博士经过这儿,问明情况后,夸它们说:“知道吗?你们玩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蓝猫和菲菲很惊讶。

洋博士说:“你们跳格子,每次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还可以一格两格断续的跳,但每次最多只可以跳两格,跳完5格共有多少种跳法呢?”

菲菲和蓝猫都认真地想了想后,蓝猫拍着脑门说:“第一格,很显然只有一种跳法。第二格,可以一次跳一格,跳两次;还可以一次跳两格,跳一次;有两种跳法。第三格,可以一格一格的跳,跳三次;还可以先跳一格,再跳两格,跳两次;或者先跳两格,再跳一格,跳两次;有三种跳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知,跳进第四格有五种跳法,跳进第五格有八种跳法。”洋博士高兴的笑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跳进每一格的方法数1、2、3、5、8,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菲菲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洋博士说:“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数列。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数列的故事呢?”

蓝猫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想,当然想。”

于是洋博士说,意大利比萨的一位绰号为斐波那契的数学家在《算盘书》这本数学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兔子出生以后两个月就能生小兔,若每次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一对,试问一年以后(即第13个月)共可有多少对兔子(如果生下的小兔都不的话)?

此题的推算方法和跳格子一样,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的兔子数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之和。据此推知,一年后,共有233对兔子。以上兔子数构成的数列,现在称之为“兔子数列”。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不断地了解生活中的奥秘。

蓝猫和菲菲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最后蓝猫说,我出两道关于数列的题,请大家一起算一算吧!题目是这样的:

1、4、7、10、(   )、16、19、(  )、25、28、96、(  )、24、12、6、3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