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作文结尾如何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作文结尾如何首尾呼应)

更新时间:2023-12-23 17:16:14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作文结尾如何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一】

大家对燕子这种可爱的鸟儿应该不陌生吧?在我姥姥家的屋檐下就有一窝燕子,作文 燕子。它们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衣,前面露出洁白的衬衫,还长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真是可爱极了。燕子可是益鸟,它们帮农民伯伯除害虫。燕子的窝是用泥做的,非常小巧精致。听大人说燕子是吉祥的象征,只要燕子在某个人的屋檐下做窝,就代表这户人家会很吉祥,所以在谁家做窝没有人会赶它们走。

我最喜欢姥姥屋檐下刚出生的小燕子,它们还没有多少绒毛,一到饥饿的时候就伸着脖子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说:“我饿了,快喂喂我吧。”这时候燕子的父亲母亲不管多么疲倦都会飞出去找吃的,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燕子》。它们把很多小虫子带回来嘴对嘴的喂给小燕子们吃,可是小燕子一直吃不饱,可累坏了自己的父亲母亲。等把它们喂饱了,还要自己去找吃的。不管多么累它们都无怨无悔,为了自己宝宝的'成长奉献自己,就像我们的父亲母亲一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等小燕子长大,它们就教它们飞翔,教它们捕食的本领,直到小燕子自己能独立生活为止。我在姥姥家的屋檐下看着它们,有时真就看得入了迷。只可惜我在姥姥家的时间不长,它们也很快长大了。

我喜欢燕子,也敬佩它们父母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二】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

她真的出现了!还是那样的动作,还是那样的笑容,还是那样的轻撑门帘,静等着后面的同学悄悄地通过……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

——《记住那人那事》

我便醒了,我敏锐地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睡得好香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特别的惬意,我突然发现风没有了,我条件反射似的回过头,只见那窗帘遮在后面的窗户上,上面还压着两本厚书,为的是遮住那缝隙,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冬日暖阳》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问我各种刁钻的问题,但我欣然回应,再回望那倒计时牌,意味着这样的时光已越来越少,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我们一起走过》

这是从考场记叙文中摘录出来的部分结尾,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文章的结尾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文章的结尾只注重个体的表现,却不注重生活的提升,只注重点的再现,却忽视了面的提升。这就导致文章在思想内容层面上大打折扣。那么一篇文章的结尾该如何升格呢?

这里,我们不妨先以《记住那人那事》为例,来说说这篇记叙文的结尾该如何升格。

我们知道,“那人那事”是你记叙的重点,也是你必须“记住”的重点,所以文章重在写好“那人”,叙好“那事”,一旦写好了“那人”,叙好了“那事”,就.完工了吗?要是那样的话,“那人那事”还有“记住”的价值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所以,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时,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记住了“那人那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帮助,对你有什么触动,如果只是停留在“记住”的浅层次意义上,那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什么深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写好“那人那事”之后,再补上一点你“记住那人那事”之后的表现,否则,“那人那事”就不值得你去“记住”。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相信通过这样的修改,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修改如下:

又是一个午餐时间……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不,我要将她,将她的.这一举动传承下去……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

——《记住那人那事》

我们发现,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加上了“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这样短短的一行字,间接地交代了“那人那事”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改,不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而且使文章的立意也越发深刻起来。

我们不妨再以《冬日暖阳》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习作者写的是后座同学宁可自己挨冻,却让习作者得到温暖。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如果习作者只写自己享用后座同学给予的阳光,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就体现不出“阳光”的含义。所以,如果我们在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点自己在后座同学的感染下的举动,那就天衣无缝了。

可以这样修改:

还没等午睡时间到,我便醒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

同样,文章结尾加上了“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这样一句,表面上是写后座同学助人为乐的表现让你受到触动,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事实上,这样一改,同样使得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起来。

我们再来看2010年南通市中考《我们一起走过》,不少同学在完成这篇考场作文时就是写到自己和某个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什么一段日子里发生的事,当我们看到这类题材时,总是想,难道这段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以后就不一起走了吗?不少同学只是写到点的表现,却不注重面的体现,所以在文章写出了“我们一起走过”的事情之后,还得在结尾处加上一句“一起走过”之后发生的事,这样就使文章变得更加完整,立意也就更加深刻起来。

可以这样修改: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未来的日子,我还会用我们一起走过的种种快乐,去溶化所有的不快,并让这份快乐永远沉淀在我心里,发芽,开花——永远不败!

我们在完成这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本质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模拟写作训练】

以下是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部分,试着给这些结尾再加入一段文字,使文章更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你的话筒洁明了,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一片花瓣都能发芽,我为什么就不可以有第二个春天呢?心中的乌云渐渐散去,你为我带来了阳光。

我俩在花香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一切,笑得好甜,好甜……

——《我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修改示例:

你的话筒洁明了……笑得好甜,‘好甜……

我从回忆中醒来,抬眼望去,青石板路上的人依然结伴而行,而我身边已没有了你。

谢谢你,让我懂得了快乐的含义,今后的路上即使没有你,我也会快乐地走下去。

——《我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铃终于响了,我坐在光线充足的考场里,金色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窗子,在桌面旋转,跳着轻盈的舞蹈,我仍兀自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幸福感里,不觉间发出轻微的笑,提起笔一蹴而就,思路特别清晰,复习时的浮躁一扫而光,甚至出现了莆所未有的流畅顺利。

于是,期末考试的顺利就变得顺理成章。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修改示例:

考试铃终于响了……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自此以后,我再没有晃过那位女老师,但那个温柔的眼神已渐渐沉淀为我心中的小幸福,一天天甜蜜发酵。后来每次考试,一想起那眼神,心中便充满自信。或是看到别的老师对我关切的神情,我也能从中感受得刭那便是我想要得到的温柔的眼神。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荡漾着我们欢声笑语的阁楼因为庄园化管理而不得不适到“此处拆迁”的境遇,姑姑一家去了一个至今我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表姐更是去了一个我听也没有听说过的远方,不过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如花的日子》

修改示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就让那段如花的日子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凝聚成永恒,永远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永不凋谢!

——《如花的日子》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只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无尽的甜蜜与温暖在心中荡漾开来……

——《承诺》

修改示例: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从此我不再迷惑,也不再苦苦等待,因为我明白,诺言就在我们身边。让诺言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履行责任,来书写我们完美的人生!

——《承诺》

作文结尾该怎么凑字数【三】

是流水不懂落花的有意,只知凋零一瓣又一瓣;是佛门不懂众生的有情,只知遁空一年又一年;是明月不懂中秋的有思,只知圆满一秋又一秋;是灞桥不懂长亭的有别,只知普渡一蓑又一蓑;是芭蕉不懂细雨的有愁,只知侧听一阵又一阵;是塞北不懂江南的有恨,只堪凭栏一世又一世。

我终于见到了太湖。若非蓬莱仙岛,便是月上蟾宫。这哪堪是人间的景致?

烟雨苍茫,是江南独有的淡淡忧愁。轻烟一般的雨丝,只落在南方轻软的油纸伞上。临岸芦苇,衬得水玉一般清明,便是那远在天边的流云也融在太湖盈盈烟波中。披着箬笠的过往渔船新磨了湖面,划过了参差十万人家。

古寺禅钟,隐约在深山中。山明月般盈缺,临傍着湖水,水萦山下,山漾水中,山峨水秀,水盈山缺。山山水水,永生永世。不知舟楫普渡了几船世人,不知明月照归了几代游子,就这般山水相依,镌刻一段美得震撼的故事,恨得落泪的心事,痛得滴的往事……

我伏在船尾,看苇穗逐水,看风榭落花;看不懂蓑箬一生沧桑,看不懂舟楫一世摆渡。听玉笛飞声,听锦瑟无端;听不出师襄弦歌雅意,听不出禅钟悲悯众生。只见船家叹着远处苍茫的水天一色,出尘的声音如此缥缈——“再远就到苏州了……”

诗词风雅,笔墨悠悠。太湖十里锦绣风月让文字显得如此贫匮。濡笔临案的翰林白了霜发,望帝春心的杜鹃啼尽了鲜,终归写不出不负太湖的辞章。遗恨在未落笔的青史中,遗恨在千秋万岁的记忆中。天色暗度年华,明月初辉,墨色山水中泛起的盈盈月色令千古人物多情,也令他们生了华发。于是自此,太湖便成了千古。

江楫渔火,满目烟雨潇湘。没有芭蕉,却落在苇叶上。淅淅沥沥的寒雨煮沸了太湖,浇铸出人物的千古梦想。蓍草一根根落地,摆下的是卦爻,卜问的是天下。月色越发清明,前途却莫测了。曾在垂梦中恍惚见到涿郡那棵桑树,蓬蓬亭亭,还和原来一模一样……还有那依稀的一句:“必乘此羽葆盖车以巡天下……”

夜色深沉,寒蛰在芦苇下发出最后一声凄厉的鸣叫。那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