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韶关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500字)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韶关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16:30:37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韶关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500字)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一】

中秋节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事情估计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在中秋左右这段时间,农历8月份,我们家乡几乎每家每户的主妇们会去磨"八月米"——农历8月糯米参合着大米磨成的糯米粉。这种糯米粉是用来做汤圆的,这种磨出来的糯米粉和宁波水磨粉很不同,比宁波水磨粉比较粗,但是做汤圆时糯性已经足够,又不容易开裂,不容易变形,吃起来也不容易腻味。

很多人可能都吃过酒酿圆子,这个圆子就是典型的宁波水磨粉做成的。我觉得水磨粉做的汤圆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都容易腻,粘牙,吃不多。而且我们家乡的汤圆还有很不同的地方是,馅子不是芝麻的,也不是鲜肉的,而是由几种材料混合而成,荤素搭配,通常包括猪肉、豆腐、葱(我家通常是这些馅等剁碎了炒过才开始包,如果能够加上油渣子那么会更香更好吃。也有一些主妇不会做汤圆的,所以我妈有空时也会给她一些朋友做上一些送去,让他们自己汤里加点青菜煮了吃,据说每次都是大受欢迎。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二】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 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 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 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三】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民谚: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的习俗: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的习俗:大扫除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的习俗: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五】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 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 幅《腊梅图》。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六】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古老又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巴中市,我们巴中人和大部分川人一样。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 通常在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年猪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巴中地区“大年”新的四大主题:团圆

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我们“巴中人”最浓重的年味。 在我们四川巴中地区,新的习俗是:每年春节三十上午都是我们最忙的一天。大人、孩子都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贴福、贴对联。

春节三十晚上,大人们更忙得不亦乐乎,都又在在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过了午夜十二点,每姓三辈内的人口都要聚集到辈分最高的长辈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了。有时,也邀请邻居的长者或孤寡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飘香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

吃完团圆饭还要守夜。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到了凌晨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春节,真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我们家乡人俗称“过大年”。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汤团、腊肉、香肠等品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酒、叶子烟(烟叶)但如今已经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烟等如许的礼物。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春节期间,另一个热闹的日子是“元宵节”,家乡人早上吃完了“元宵”后,结队去户外娱乐,乡村里有民俗的舞蹈,城镇里有舞龙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灯节”。

正月十六是“登高节”,这天全家人带着食品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娱乐一天,这就意味着“大年”过完了。

家乡的习俗郧阳600字作文【七】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