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以坚持梦想砥砺前行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以坚持梦想砥砺前行为话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6 21:02:14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以坚持梦想砥砺前行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一】

这人世间有一种奇妙的东西,它不能触碰,却可以抵达。它柔软得没有形状,却是我们最坚实的铠甲。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萤火,有时又是不可撼动的灯塔。它的定义里只有勇敢与坚持,无谓卑微和伟大。

它的名字叫做梦想,每个人心里都会开出的花。他光顾过莎士比亚的仲夏夜,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堂,也曾栖息在牛顿的苹果树下。它喜欢潜入孩子的梦境,与苦行者交流,也曾拨响流浪诗人的吉他。我们时常遇到它,在园丁的花圃里,画家的笔尖上,旅行者的车辙下。我们时常错过它,把它轻易交付给怀疑的自语、软弱的泪水和明日复明日的拖沓。

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将来成为一位杰出的设计师。设计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它将改善我们现在的生活,等到了那时,空气中不会再有PM2.5,街头,不再会有流浪者。有人说:设计师像拥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把一切事物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还有人说:设计师就像神仙下凡,用神力把纸上的东西表现出来!可设计师在我心中如一缕阳光射出,一丝清风吹过,让我觉得温暖,让我觉得清凉,总能激起我对人生的兴趣!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过地狱般的历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沁出鲜的双手,才能奏出天籁的乐章;只有经过努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平淡生活里最浪漫的童话。你见过它吗?见到了,就请守护它,就像等待小时候埋在花盆里的那颗豌豆,慢慢发芽。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二】

走进肖川,走进这本书,我又重新认识到,关心“人”的成长是教育的一种情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吗?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当一名像郑渊洁一样的童话作家,自从上三年级,我便发现喜欢上了语文这门课程,由其是喜欢其中的阅读课,就这样,阅读让我发现了这颗埋藏已久的梦想之种。

上了六年级之后,渐渐地领会了作文的魅力,上课,我仔细得听老师讲每一个句段,当我知道细节这个词后,我明白了要想写好作文,要抓住细节,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从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找到文章的细节,抓住文章的核心,让我的文章更精彩。课下,我看童话书,领会作者的文章的内容,去积累他人的精华,让我的文章更好。

在这四年学习与生活中,我发现我最喜欢那些没有图片并且有趣的童话,由其是郑渊洁的作品,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书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惊奇、陌生而又新鲜的童话世界。因为他的作品能把我带进一个我从未来过的新奇世界,一切都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外星王国。想象未来的故事,想象三眼国里那一个个人多了一个眼睛的故事,想象主人的用具怎样帮助主人改掉坏习惯,这些幻想便接二连三变成了作文……从此,我爱上了童话。

语文,让我喜爱阅读,阅读让我写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童话大王的作品,总之,在我心底,有一个当童话作家的梦想之种!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四】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五】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关于追寻梦想坚定信念的作文【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