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如何快速记住作文)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如何快速记住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01:31:04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如何快速记住作文)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一】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已播完。

第一二季关注中国古村落,表现父子亲,兄弟恭,朋邻友,夫唱妇随,长幼有序,资父事君,日严与敬,孝为先行,忠则尽命,职分自觉,福缘善庆,祸因恶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生命自觉。通过讲述家风、祖训、族谱、村规民约,邻里亲睦,布施行善,勤俭耕读等乡土故事,彰显中华民族世代遵循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优良品格。多方位展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看到山川河流土地麦田稻穗树木花草,看到猪鸡牛羊马驴狗鸟兽等生物,看到老房祠堂庙宇村道小径,看到碾磨犁耧锄镰背篓等农具……

人类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悠久深厚的自然因子。阳光春风下的绿色脉动,土壤河流产生的谦卑与柔和风韵,宇宙规律中生命最灵妙的造化,传统生活中形成的真善美品质格局等等。它们或以陈旧过时的残缺形象证明着村庄过去的生计和信仰秩序,或用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与世态人生的沉重感慨描述农耕文明的历史和对人心的协调安顿。这一切构成的声气色相,演替动静,构筑为意识中的气场氛围,情思牵挂,形成“乡愁”情节,一旦失去,便觉无家可归。

第三季以“古镇”为载体,展示中国古镇风貌,梳理古镇文化传统,当今生存状态及风情。继前二季主题,侧重建章立制,遵约守契、义利有度,合作互利,呈现我们缺乏了的精神道德和文化要素。有小巧精致的水乡,也有粗旷大气的北方集镇;商贾云集与朴实无华,个性鲜明与民族风情,清秀灵逸与浪漫幽雅;丰富多彩,交相辉映,各具形态,异呈风情。这是村落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古今中外,公私交汇,仁义商贸思维冲撞,生命义理、民族兴衰水乳交融,家国情怀个人祈求的生态平衡。其内涵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诗书风雅,以文化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礼谦让等价值观与哲学思想。

中国古镇发端于秦汉时商贸、戌边,大户聚居等原因,繁盛于唐宋。悠久的农耕畜牧和商业文化共生共存20多个世纪。形成包容互鉴、开拓进取、精益求精、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等农业文化内涵和一脉相承的商业操守,为中华文化自信的基底。那些古街道、古院落,古寺庙、道观、城堡、宗祠、牌坊、桥梁、戏院、会馆、字号、商铺,飞檐画栋、青砖红瓦记录桩桩事件。岁月变迁、历史更迭 ,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手工技艺、工匠品类,分布两河流域,中原大地京畿边塞,形制各具特色,不同于现在的千篇一律、水泥钢筋,勾动人的原始爱恋仰慕之情。

《记住乡愁》将“乡愁”立体化、生活化、追忆化,将中华民族精气神给予跨时空会聚,顺文脉寻找。土地,生于其上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是所有文化、哲学、文学的基础,是人类生活的原点。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村落,是历史上存续最为长久的社会自治单位,它具有生存和延续的强大生命力。村落社会的互助合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相联,成就着社会的事业,推动经济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究其根源,都在乡村生活之中。大地田土所拥有的力量、品格、承载力、传统是我们真正的依托和文化绵延不断之根脉。很多西方解释,丢掉了人类学的寻根追问,势必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记住乡愁》所表现的,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失或正在丢掉的。它以凝固的诗篇,会动的画面,入心的音符一幕幕揭示心灵深处蕴藏着的美丽深奥东西,将人的“乡愁”情结化为生动故事流泄而出。让人感觉亲近、回味、启迪又温馨而深挚,苍郁辽阔、幽远而高昂的灵魂震撼。

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挂故里的独特情怀,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越显珍贵。这种寻根意识,回归根本的情愫,让我们可以找到安放灵魂,温暖身心,抚慰忧伤的地方,让游子漂泊的心灵之舟重回港湾。

我一遍一遍地观看,做笔记,用手机相机对准电视荧屏拍照,对天地万物深怀敬畏之心,对厚德风雅投以爱慕之意,对高尚仁义抱以崇仰之情。那些被丢弃的价值观,如夜空中的星斗般重新闪烁,我又看到了它久远轨道发出的光耀。记忆与现实感的冲实,期待值与仪式感的折损,点燃内心熊熊乡愁火焰。但愿它不是流星一样飞逝,但愿抬头仰望跟踪追寻不会形单影只孤掌难鸣。

随着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的加剧,村落乡镇的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日趋多元复杂。过去以地缘村落族属等为基础的共同边界,都无法限制社会化甚至全球化的扩展。保留乡村特质,留住乡土风俗风貌越来越不容易。中国以《华严经》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告诫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斧正对传统文明的扭曲,提醒人们基因中的良知。必须在希望中不断探寻奋斗的方向,在全球化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侵蚀渗透中坚守祖根—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与道德伦理,重建乡村本源性美德,稳定和谐田园秩序,同时推进新时代“三农”的发展。

工业文明与城市化浪潮如黄河之水冲刷着传统的田园思维和乡村生活方式,泥沙俱下中人们面临严峻考验和痛苦选择。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生命之根是故乡,灵魂之泉是“乡愁”。构筑自己的立足之地,始终不能动摇故乡坚实的主根,内心仍然要燃烧乡愁的激情和灵魂庄严的幢幜。踩着农民奋斗的`脚印,心怀热土的沧桑变迁。“振兴乡村”战略找到了平稳发展的支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启航的按钮,是惊天动地的画卷。将为《记住乡愁》续写崭新的篇章。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二】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三】

亲爱的姑娘,我知道你渴望那深沉的父爱,如水的母爱,也知道你内心深处深爱着你的父亲,你在乎他。哪怕,每一次联系都以争吵结束,哪怕倔强的你表现的无所谓,可我依旧知道他病了你会担心,三个月未联系你会焦急,会因他挂断你的电话而愤怒。

姑娘,坎坷的命运,炼就了你一身的坚强,也让你内心敏感。父亲的.冷漠无情,让你敏感脆弱的心,深深被伤害。即使你每天嘻嘻哈哈,我也知道这只是强颜欢笑,即使你曾说过你不在乎,我也知道这只是你宽慰自己的话语。

姑娘,别太好强了。想哭时,放任自己一回。眼泪不是懦弱,是发泄情绪的方式。撑不住时,别再强撑了。花季少女,不该是这样的成熟,不该是这样的坚强。

姑娘,别去怨恨命运,别去埋怨别人。你要记住:人生不是完美的,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最难得。拥有一个家是你这一生的奢望亦是你一生最美好的遗憾。姑娘,谁的人生都不是诗情画意,谁的生活不遭遇冷雨寒冰。别抱怨上天不公,你所经历的是你这一生的勋章。姑娘,不要自卑,比起同龄人你坚强许多。你的经历铸就了你的辉煌!

姑娘,不要沉陷于痛苦深渊,以乐观心态,面对伤痕。不要畏惧,风雨,不要在意他人评价。

姑娘,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虽然你失去爱你的母亲,可你有视你如亲生的小姨,她给予的那份爱比母爱还深沉。看似孤苦伶仃的你,其实有太多人陪伴,太多人疼爱。

漫漫人生路,你有爱你的家人,他们给予你温暖;有陪伴你的好友,他们带给你快乐,给予你鼓励;你还有懂你的知己,教导你的恩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将他们留下的感动,永记心间,在爱与被爱的世界里,慢慢成长。别去叛逆,别去任性,别伤了最爱你的人。

爱文字的姑娘,请以一颗宁静,淡然之心,看万丈红尘,平和接受,随和应对。

大起大落时不慌不乱,功成名就时不骄不躁,人生之乐,不在繁华的喧嚣而在内心的宁静,平淡才是人生底色。姑娘,守一颗清心,倚听风雨,淡看尘缘如梦。

姑娘,请记住:每一个懂事淡然的现在,都有一个悲伤而不安的曾经。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个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

嘿,亲爱的姑娘,亲爱的自己,以莲的姿态恬淡,清浅,安然,守护一方清幽,让心灵绽放一抹嫣然……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四】

爱,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对我们拥有太多,也付出了很多!

爱,如一首歌优美婉转令人回味。

爱,如一首诗典雅高贵使人欣赏。

爱,如一句话朴素简洁却意味深长。

爱,如一杯水平淡透明却必不可少。

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亘古不变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景,却兀不为所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的确,爱就是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如果爱心的丧失源于社会公德丧失那么:人人都需要爱,却不知用自己的爱去爱他人。人人都能付出爱,可是想得到爱就要先学会去爱。

可是,爱有时候是一种伤害。有些父母爱子爱过了头。孩子娇柔造作,说这是天真可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自由放任。

家长爱孩子本身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该是牢笼,不应该是密罐,不应该是保险箱,而应是孩子懒惰时家长颇颇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淳淳的教诲……因为只有这样,蛹虫的蝶才能飞起,只有这样的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柏拉图说过:“只有驱谴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才是美,才值颂扬。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是对她物质上的给予?还是表面上的虚华?不,都不是。很多时候,爱是一句朴素的话或是一个温暖眼神。爱,意味着世上的一切。不是一时的锦衣玉食。而是一生的温暖与关心。

没有一种服装比爱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迷人。有人说无美方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五】

从古至今,她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她美丽而不妖艳,大方又透有可爱的气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她,中国魂——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

去年冬日,踱步于这深巷中,扑鼻而来一缕馨香,竟生出几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感,垂了眼帘。只见那墙角几株梅花迎风而立。如深闺秀女,委婉而含蓄地垂目浅笑媚眼嘤嘤处,尽显万千风情,我一时被感动了新神,忘乎所以,只知痴痴上望,蓦然,一阵寒风吹来,冷得我浑身一个战栗,这才惊觉冬的严寒,冬,带着白话凋零的寂寥悄然来临,那些曾经娇美争艳的花儿抵不住萧风的呼唤,耐不住冬的凄寒,早早的凋谢了,谓有梅,不畏严寒,为无味的冬日添了几番韵律。

待到山花烂漫时

遐想于往日之春,鲜花怒放,争奇斗艳,一派好风光。冬日那番寂静早已消失,往日那凋落的花儿,如今早早的探出头来,吐芳媲美,引得蝴蝶驻足观赏。此刻,梅早已离开了,带着微笑悄悄退去,留下淡淡芬芳,那芳香中,闻到了一种坚韧,一种傲骨………若问他为何在这多彩世界中离开,我想他会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把自己打造的更完美,我已享有了一个冬天,何必去享受一个春天。

……

收回思绪,寒风依旧刮着,割得人的脸生疼。而那梅,却随风起舞,越发越摇曳生姿于冰冻的天地间,傲然屹立,它以坚韧的优雅的姿态立于这冰天雪地中,它以不屈而顽强的毅力笑迎风雪的洗礼,唯留那丝丝幽芳,随风一清,宛若那人间正气,于世传承,永垂不朽。

每个人心中都有记在心中的风景,这道风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时间的漫长而淡忘,它就是记在我心中的风景,中国魂——梅!

作文要怎么读才能记住【六】

《记住乡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

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将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