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小学生写台风的作文400字)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小学生写台风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5 22:15:31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小学生写台风的作文400字)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一】

20XX 02-07我的奶奶真的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世界,二哥在电话里说:啊婆上天堂了。(真难为二哥,一直处于信仰的边缘地带,今天居然说出这么有觉悟的话。)

奶奶走了,我知道她一定是去了上帝的怀抱,但我的心口还是添了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奶奶在这次病倒前尝过我捎去的迪拜椰枣,也收到我捎去的一点人民币。妈妈告诉我,当时奶奶开心了,问我妈:晓连,要回来吗?我妈说:今年还不能回来,得明年年底才能回来。

奶奶当时一定想我了,但她这次却 失了耐性*,不等我回来就这样走了,让我伤心了,让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董事长曾说,他外公走的时候,让他的心留了一个永远的`痛。我的奶奶走了,在我的心里也烙下一个永远的痛。

奶奶有三个儿子,大伯据说小时候在闪电时头不小心磕破,丧失了正常人的智力,所以无儿无女一直跟在奶奶身边生活。叔叔家两个儿子,我爸是老二,我上头有两个哥。所以,奶奶只有我一个孙女。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都是跟着奶奶睡觉。等我稍大一点,奶奶教过我刺绣,勾手套,还有在衣服上订珠子。这些是小手工活,可以挣几个小钱。现在,关于那时的记忆场面已经比较模糊,但我肯定当时领到小钱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坏了。

小时候,挨揍的次数比较多,现在也想不起来为什么会挨揍了,但还记得每次要挨揍的时候,我都要使劲哭喊,希望招来奶奶当我的救星。

小时候,奶奶总是会留着瓜、橘子、糖什么的给我。过年,也总是会给我双倍的压岁钱。奶奶不识字,这辈子也没出过我们的那个岛。在她的想象力范围,永强差不多是最远的地方,因为高中我在那里上学的。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大学,她对哈尔滨离永强有多远实在没有任何概念。我要来迪拜的时候,出国更不在她的想象力范围。奶奶只能想得到我是去比永强稍远的地方工作。遗憾的是,2009-6-10那次与奶奶的道别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奶奶,是我最爱的亲人。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永远只跟“疼爱”同义。奶奶走了,我感觉在这个人世间,我突然失落了一份巨大的爱,因为她的离去我觉得突然失去了一份最重要的牵挂。Susan 走了,Sarah阿太昨天也回国了,屋里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床也搬走了一张,早上我躺在床上时突然感觉屋里空荡荡的。一如我的心,因为奶奶的离去,突然感觉空荡荡的。

啊婆……啊婆……,若再回到家,我再也不能这么叫了,我止不住要流泪。

这个年底过得很不轻松,自susan走后,我几乎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吃也味同嚼蜡,不吃也不感觉饿,总是无法入睡,整宿不睡也不感觉困。内利姐姐昨晚又训斥了我,可怜的她,也只剩下一包骨头在晃动,心里还牵着远在国内的小树。活着都不容易,内利姐姐前天宣言要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等着老公回来。

生活仍需继续下去,把泪水擦刚,将深情藏在心底,继续上路!奶奶,我亲爱的奶奶,你走了,带不走我对你的思念。无论我走向怎样遥远的地方,我都会将你的爱珍藏心底。我会好好活着,活出更精彩的人生。我相信,你在天堂一定收到了我对你的思念。我想,你一定在上帝的怀抱里微笑着。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二】

假如我走了,亲人,请别放心不下。不要总把我装在套子里,笼子中金丝雀的心早已骑在了雄鹰头上。没有襁褓的婴孩长得更壮,没有避风港的船只航得更远。相信我吧,我一定会穿着锦衣骑着红马在锣鼓声中归来。

假如我走了,朋友,请别为我牵挂。我们不能每天都挂着无端的笑,那一杯酒不会一直碰着。我们不能一辈子玩同一个游戏,那个“老地方”不会一直留着。但是啊,这情谊却永生铭刻。写信给我吧,如果想我了,如果忧愁了,如果,你也要走了。那次出水后发现我们的鳞片都是金色的,干嘛要在池子里游一辈子?我们一定可以一起在天上唱《朋友》。

假如我走了,亲爱的',请别为我等待。不是追求孤独的自由,蒲公英追风,不懂牵牛花安稳的篱笆;野鹤宿云,不懂锦鸡温暖的屋舍。稚嫩的翅膀载不起两个人的重量,无力的双手托不起明天的太阳,柔弱的肩,不能背负你绝美的年华。忘了我吧,你一定会比我幸福。

假如我走了,故乡,请别下雨了。我永远对你眷恋。眷恋每一滴清泉的甘甜,眷恋每一朵鲜花的芬芳,眷恋每一颗大树的荫凉,眷恋每一株草,每一片云,每一块青砖,每一声吆喝……我一定会回来,为碧波下的软泥带回青荇,为雨中的小巷撑起油纸伞,让每个人的眼睛,都装满月亮和星星。

台风把学校吹走了作文【三】

春日下午,和一群爱好教育的小伙伴,集聚在星荟中心,观看一部纪录片《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

看到标题,我联想到学校的操场,科技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公园的游乐区域,还有各种剧院和展览。能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这座城市一定很有她的魅力。城市里头,一定有吸引人,并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长见识。这是我看纪录片前的猜想,带着这样的前置预设来观看纪录片,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但看完之后,我的认知却被打破了。

原来这是24位教育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东京,用小组共学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部纪录片,就是记录这个过程。

01团队中没有张力是有问题的

早在这24位教育者出发前,他们在线上开启动会的时,顾远老师就已经抛出了一些词,例如张力,迭代,升级等。这为后面的东京之旅埋下了伏笔。

什么是张力?

张力,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也表示矛盾或不相容。

有一个小队,在学习之旅中,团队成员之间配合很好,大家相互理解和体谅,没有发生矛盾。周贤老师发现没有张力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张力,意味着大家都处于舒适圈,没有去挑战自我。没有找到关注点。人性的本能倾向于回避冲突。在一个比较互补的团队里面,成员之间相互体谅而迁就他人,表面呈现一片和谐状态,都意味着大家习惯待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空间里面,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害怕关系的破裂而不愿意去挑战彼此。

但实际上,张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张力,意味着大家对于处理某件事情有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是他人的观点影响其他人的利益,或者和他人的任务产生矛盾。有张力,意味着暴露出问题。暴露问题的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利益双方之间需要找到彼此能够妥协的平衡点,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联想到教育,没有张力的教育譬如冰山之下的隐患,其结果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导致沉没这般剧烈。20岁的中国学霸张一得从小活在父亲的期待下。父亲在离婚后,为了能够给张一得提供更好的教育,从而卖掉广州市中心的房子,而搬到郊区,放弃高薪,含辛茹苦,费心尽力养育孩子。张一得也非常有出息,一路私校上来成绩都名列前茅,最后前往美国名校深造。然而,这个聚光灯下的孩子,最后选择了自。究其与原因,不排除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活在父亲的期待里,因而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害怕张力,害怕矛盾,害怕亲人的失望,害怕暴露问题,而默默自我承担。一根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扯断。最后结束年轻的生命。

暴露张力,意味着暴露问题,看到问题,才能够有机会去解决问题。因而,将张力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时机,这是个体和团体彼此的共同进化和成全。

02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

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学习就打开了无限可能。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支队伍,他们在东京的街头闲逛,突然间看到有一扇门特别低。他们感到特别好奇,为什么这扇门那么低呢?队伍中的其中一员就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回到驻地后,队员上网专门查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在日本的秀吉时代,收税是按照门的大小来收的,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做得很小,以此来降低税收。

你看,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知识就来了。而且这样的知识,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忘记。相比于出现在课本当中的一句话,或者一幅图被动接受而言,好奇心驱使之下的发问,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有易于学习的发生。

体验式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启发人的思维。学习的本身,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毕竟,班级制的学习方式,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完成一个组装,于是传送到下一个步骤。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就是这样的一条流水线。有些人进不了高中,就可能直接进入技校。学习的目的,最后成为国家的劳动生产力。

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很多不确定的状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也需要训练技能,并且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最终变成可以应用的能力。而雇主也会更加看重候选人的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不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就能够获得的。培养未来可以应用的能力,需要当下的孩子,保持好奇心,去进行体验和探索,在过程的经历中,收获认知,技能,体会,从而迁移和应用。

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孩子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还在家庭,社会和世界。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

03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的纪录片中,淼淼所在的那支队伍,从一开始到东京那天晚上去住宿周边踩点,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淼淼想要去看墓地,楠楠想要了解周边环境设施。一个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一个注重事物的实用性。团队在东京的第一个晚上,就开始了意见不合,张力就此产生。

小组复盘的时候,其他组都很顺利。唯独他们这一组,感觉学习体验都进行不下去了。这也为后来他们的第一天东京之旅,埋下了不愉快的伏笔。果然,小队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原来的站会应该是简单复盘和执行下一步计划的,最后变成了矛盾加剧的发泄大会,并因此耗费了游览时间,同时也消耗团队成员精力、体力以及升级负面情绪。

在当天晚上的复盘中,他们将张力暴露出来,在导师们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进行坦诚沟通,并达成了下一步的共识。在第二天出发前,他们共同约定规则,并积极践行。第二天的行程游览起来,相对而言,就更加流畅了。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淼淼想去看女仆咖啡馆,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大家觉得这多少有点色情,少儿不宜。小组讨论到最后,达成共识,他们先游览整个地区,了解下大体情况之后,再来决定要去哪家。等各自分头行动,他们再聚集在一起,进一步讨论要去参观考察地点。淼淼还是坚持他想要去女仆咖啡馆,并得到了几名团队成员的支持,而另一组选择去了其他地方。

结果,那组去了女仆咖啡馆的成员们,完全打破了对于女仆咖啡馆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女仆咖啡馆就是一项新兴的行业,是一种次文化。其餐点内容类似咖啡店。服务人员穿着却源自于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女仆服务而已。经历打破认知。

对于选择是否去女仆咖啡馆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折射的是,团队成员的需求被看见。这是释然张力的一剂良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来源于意见不合,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导致了矛盾冲突。而这次的学习之旅,从有矛盾,到矛盾升级,到最后沟通设定规则,看见需求,满足需求,无不在传递着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这一真谛。当然,还有不要轻易对一件未知的事情下定义。

04写在最后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是一段看不见的学习之旅。他们没有课本,教案和教材,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然而,他们的学习却在真实的发生。这段旅程,就是课本,东京的街头就是课堂。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聊天,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美,原来美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要用心感受;他们了解匠心,原来匠心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所爱,并发挥极致;他们遇到冲突和张力,通过复盘讨论看见,而化解矛盾;他们担心完成不了任务,后来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顾远老师说:教育者未必就是好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想要把自己认为的好的教育、好的学习方式带给更多的学习者,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首先就得体验过这种学习方式。

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自己会生长。土壤环境到了,自然就会生长。学习也一样。学习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