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清明节作文二年级230)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清明节作文二年级230)

更新时间:2024-04-15 01:18:48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清明节作文二年级230)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一】

秦岭之河南境内伏牛山段有五朵山,山顶有真武大帝道观,六十四年春四月初,文友相邀,驱车千里,南行至南阳南召县。

南方山系不同于北方太行山,太行崖层明显,悬崖陡峭,伏牛山则如卧牛,地形起伏多坡,连绵之状多了几分秀气与内敛。

五朵山高千六百米,徒步蛇形,拾阶而上,路上游人络绎,欢笑之声不断,虽有陌生游客,却也互相鼓励,彼此交谈。偶有小儿随母登山,笑谈来此吸纳天地之灵气;有七十老者,拄杖缓行,众人不由啧啧称赞。

登山顶,方知此顶曰北顶之由来,南顶武当,北顶五朵。传说此顶乃建文帝修仙之处,五朵山上有遇真亭,三丰真人点化祖始爷,民间始有真武大帝。

山顶平台,杏黄道旗翻卷,钟声嗡嗡,鼓声隆隆,驻足真武殿前,登顶之疲劳消失殆尽,神清气爽。极目远眺,四围起伏之山峦皆尽收眼底,雾气昭彰,山风呼呼,远处天边模糊已不见边界,犹如水墨山水。

记忆中此山印象不深,倒是南召朋友之豪迈恰与山峦之秀气截然不同。至南召已是深夜,料想文友已然散去,留一二人接待已让人感动。下车方知,五人无一离去,店面虽小,满桌杯盘丰盛,喝未喝过之好酒,拿出来的是未曾有过的豪气,接二连三,热情与真诚不由我等酒入欢肠,少顷即有醉意。中途有女诗人入座,举杯即饮,巾帼不让须眉,令人顿觉诗人气魄扑面而来。

返回途中,一路上道不尽此行之景,更说不完相邀之人。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写的一首诗。虽然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但是,路上行人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特别是那些痛失亲人的人们,更是沉浸在缅怀亲人、追思以往的难过之中。

今天,我们全家人一早就坐车赶到老家商丘,一起为老爷、老奶奶扫墓。他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我出生的时候他们已经过世了,只在家里的照片上见过他们慈祥的样子。来到墓地,旁边的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家人们一起摆放供品,爷爷面含悲伤口中小声地念叨着什么,我和姐姐手牵着手,因为害怕我的手心里都是汗,我小声问姐姐怕不怕,姐姐说:“没什么好怕的,坟墓里的都是我们至亲的人,他们曾经也和我们一样活着,因为年纪大了,或者生病了才离开了人间,他们只会希望我们生活的更好。再说,每个人都是要经历生的',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我们身边的友谊,珍惜那些爱着我们给我们幸福的人们。”我接着说:“姐姐,是不是还要珍惜、爱护环境呢?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姐姐笑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们全家人按照辈分顺序排队站好,爷爷奶奶口中念念有词:“爹妈,我们带着全家人来看您老了,现在生活好了,吃呀,穿呀,住呀都挺好的,孩子们也都很孝顺,你们可以安心了……”我们一起给祖爷爷、祖奶奶磕了头。离开的路上,我发现爷爷奶奶依然眼含热泪,我和姐姐拉着他们的手给他们说一些我们近来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还有学校的一些趣事,通过这些事情来减少爷爷奶奶思念亲人的悲伤,后来,爷爷奶奶了。

祖先已离我们远去,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子?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 ,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她对你可好啦,你犯错了,她一直袒护你……”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四】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我们一家到去野外踏青去。

一路上我很兴奋,坐在车上我总是不停的说、笑、扭动着身体,妈妈说我快乐疯了,哈哈……春风吹着我们,小鸟在天空唱歌,路边的柳树向我们招手,它们也告诉我春天多么美好。

路边的田野里,麦苗碧绿碧绿的,金黄的油菜花全都张开了笑脸,就像黄和绿组成的图画。我们来到马陵山,山上的人已经很多了,人们穿行在绿树和红花之间,真是舒服极了。我喜欢路边的蒲公英,金黄的花瓣,毛茸茸的花心,多可爱呀。我喜欢像红云一样的桃花,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我的心情也像这花儿一样,变成粉红色的了。我喜欢那些绿得发亮的叶片,像妈妈做的饭一样散发着芬芳……

我们又来到了马陵山陵园,有很多人来烧纸上坟,爸爸说这叫祭祖,清明节在古代也叫鬼节,是纪念逝去的亲人的节日。听得远处传来的哭声,我的心不由的有些悲伤,忍不住想起经典诵读上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真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节日呀。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五】

清明节回老家上祖坟,一进村门,就看见爷爷在拐弯处迎着。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个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这里。背后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时侯一放学就上山找笋子和各种果子,要么吃,要么卖,卖来的钱就买书。走在山上崎岖的红土小路上,一阵阵清新的风拂面而来。

爸爸成年后远离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现在,对他曾经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可是—————

我生在异地,自然对这陌生的故乡没有太多情感,虽在电话中知道他们很爱我,但说实在的,我对他们的情感毕竟不怎么浓。

爸爸妈妈与爷爷在客厅谈话,我便去厨房看奶奶。那里的灶台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锅,下面有一个大洞,似一个房子。洞里的火正旺,只见奶奶用铲子在锅中炒。我走近一看,锅中的肉丝炒出了油,“噼里吧啦”“噼里吧啦”地响。奶奶将切成丁的竹笋从热水中捞出,一同放进锅中。她一边用手熟练地将白白的面条放进煮沸的泉水中,等熟了又用筷子捞起,就着些许面汤一同放入盘中,用炒好的肉丝、笋丁连卤做浇头,上面再撒些青葱,原本淡色无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了生机。

奶奶笑着,眼角皱纹如刀痕一般明显。她端来了刚刚煮好的面条,还有热气。

我问爸爸:“这面叫什么?”他边吃边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羞山面!”我连忙品尝,面条十分顺滑,口味与阳春面差不多,样子也差不多,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又对爸爸说“这里面没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之处啊!”爸爸看着我说:“外面的面鲜是因为放了很多味精,这可是一点味精都没放!”这样细相,还真是味道不错,于是我一口气吃完连汤都没剩下,盘子像被我洗过似的。

这碗面很真实,就像爷爷奶奶对我的爱一般。想到这儿,又牵起了我对正踩着的这块地的情感。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啊!这片土地,湖南,顿时变得那么熟悉。

林清玄一口饮习西江水,我现在一碗食透思乡愁啊!

后来,妈妈也学会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后,称赞不绝于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觉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无穷。

又到了一个清明,我想起《诗经唐风》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面汤,闻一下也行。

二年级清明节的作文范文【六】

几滴春雨,下在这“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地方,点在这“欲断魂”的节气中,而我的思绪飘在这更远更远的空中,犹如断线的风筝,终究会落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从小,清明节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节日,应该说是不熟悉,什么时候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了也不知道,真的像烟雨一般,飘过则过,涣散则散,不会触到我内心的任何角落。

这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彩色气球、没有欢笑的节日。鲜花的美丽不是让我们观赏的,它们将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飞到爷爷奶奶飞到的地方。

烟火,打开了人世间的另一扇门,这些话语这些泪水,都走进了这扇门。这扇门啊,多少年前我们看着这些此时令我们缅怀的人都走了进去,是缓慢的,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要让火焰亲自打开这扇门,没有人的进出,只有这些被我们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宇宙中的黑洞,且不论两者能否做比喻,至少它们有着同样的行路方向,多么宽广深远的路,永远只会是单行道。

十岁这年,我第一次在清明时分去做了这个节应做的事情,我第一次去了爷爷奶奶的墓园。记得墓碑旁的一株迎春花开得格外灿烂,挂满金黄色花朵的枝条在园中变得分外诡异,此时似乎已经不是生的权力使花朵开得这样亮丽,而是的意念,使它绽放。

一个穿着黑大衣的人,黑色的袖管衬托着一双白皙而修长的手,这手中有一束这样金色的迎春花,看不清他的眼睛,他呼吸的声音是没有呼吸的声音,这是他手中的迎春花,此时艳然绽放在我的身边。我看着他,沉默。无话可说的风静得像我与花之间空气的静,我与花同时都是这个世上还在呼吸的生灵,我却感觉这花并非来自人间。

满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满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这样森严;满山未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这般凄凉。

清明,十岁的清明节。清——明,清如同这天的天空,明如同这天天地间的一切光亮刺眼。这两者貌似格外的不匹配,就像墓园中的墓碑与花朵,但它们确乎命定在一起。

我的思绪就这样飘飞。从小就很少有放风筝的习惯,更没有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经历了,而真正放飞过的几次中有一次风筝就很美丽地自由了。我在清明节的思绪就如同这放飞了却永不归回的风筝。

在这“欲断魂”的节气中,思念是永不熄灭的灯火,而怀恋是这个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谢的花朵,这样使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