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语文作文题目对偶万能题目)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语文作文题目对偶万能题目)

更新时间:2024-04-21 18:31:14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语文作文题目对偶万能题目)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一】

纵观中外名人,看看各大家的文学作品,让我颇有感悟。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中所刻画的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她,有着出众的外表,但命运却让她嫁给了一个小职员过着朴素的生活。当然,她是不会甘于现状的,常常梦想着有光彩夺目的一天——哪怕只有一夜。机会来了,爱慕虚荣的她怎么会放过?可就是因为这个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为了一条丢失的项链竟付出了十年的辛劳作为代价!想想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这样做吗?我会有这么大的信念坚持下来吗?恐怕不会吧。可是玛蒂尔德会!而且她做到了!整整十年啊,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什么?就意味着她将失去所有的青春年华,就意味着她要亲手把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埋葬。玛蒂尔德从一个虚荣的、世俗的小妇人,跃身成为拥有着坚毅的英雄气概的妇女形象,这样的超越是自我的超越,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玛蒂尔德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真的无法想象十年中她的内心忍受着怎样大的压力与煎熬。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名家们。苏轼、苏辙都属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们的文学水平已经超越于其他人,受到了世人的认可。那么,当他们的散文著作已如此超群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一番大境界呢?他们是像杜甫、辛弃疾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愁呢?还是像庄子眼里的《逍遥游》一样逍遥呢?看过《黄州快哉亭记》就足以想见他俩的为人了。标题中的“快”字就能看出其作者并非等闲之辈,明明在被贬期间,却如此快哉,何故也?原因就是他“不以物伤性”,这样宽大的胸怀难道是谁都可以拥有的吗?这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还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他们同苏轼、苏辙一样在被贬之余放情于山水,怡然自得。凡是平常人都会因为外物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像这种“不以物伤性”的大境界岂不也是超越自我的体现?

再反观自身,当然也有所改变,只是相比前人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以前的我对待课文哪会有如此深入的研究,一直都是前学后忘,更加不会理会作者及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可现在的我已经大为不同了,也许是因为老师特殊的教学方法,让我能够进一步自主学习新知识,感知新的信息。其实这已不仅仅拘泥于我对文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更有助于我对学习语文的信心的增强。这样看来,原来在潜移默化中我已经超越自我了!

原来,不管是谁,都可以超越自我,大到伟人,小到自己,我相信不断地超越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二】

遇到问题时,你会自我退缩还是寻求突破?或是在还没开始努力前,就自我放弃?孔子曾对自言能力不足的冉有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所以做一件事,不可以在还没做时,就先认输。

在初一年级运动会时,老师要班上的一个同学参加两百米竞赛,一开始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不肯,经过其它同学的拜托,他才肯出场。在接下来的几次体育课,老师让参加比赛的人做练习。在预赛时,他在他们那组得了第二名;而决赛时更得到全年级第四名。其实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只要自己努力练习、自我突破,不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不要在自己还没尝试前,就认为不可能做到,而把自己局限起来。

乐圣贝多芬从小就很有音乐天份,在他还很小时,他的`父亲就为他进行一连串的魔鬼训练,每当他一弹错就会遭到一阵毒打,可是他凭藉坚强的意志,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努力地学习。到了他三十几岁时,不幸地丧失听觉,对一个作曲家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可是他没有因此画地自限,让世界就此沉寂,反而把标准订得更高,并且创作出更多更动人心魄的曲子,像第三号英雄交响曲和第五号命运交响曲。

我们常常在还没做一件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缺少自信心。为什么不去试着做做看,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什么不试着把标准订高一点,自我挑战。如果当初贝多芬因为耳聋而自我放弃,今天我们就不可能听到这么多优美的曲子了,所以我们不可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而是要更努力,试着自我超越、自我突破!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三】

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这一概念早就在自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岂是说能超越就能超越的了吗?

当然并非如此。如今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自己,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任何一个改变都是在不断超越自我。

要想超越自我其实并不难,不然怎么会出现屹立在长江边的快哉亭呢?张怀民被贬之际,按常人的想法本应该整日待在家中郁郁寡欢或者以吟诗作画度日。但他却能在长江奔流之处建造一座亭子,在那欣赏奔流而逝、波澜汹涌的壮丽景色。难道他不会认为奔流而逝的流水就像他的辉煌的从前一去就再也不会复返了吗?很明显他不会,他乐于坐在亭中与友人观赏着美景,欣赏那曾经的壮士在此留下的遗风遗迹。但若要说他心中没有悲伤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超越了自我,从而换来了闲适自得、不以物伤性的生活。

这是已经超越了自我的,但还有许多人是正在超越自我的。

就像那位蜗居在项脊轩的震川先生,他从小居住在不到方丈的小屋里,整日与书为伴,有空时修缮一下屋子,种植一些花草树木,生活看似悠闲。但当他失去了疼他的祖母、母亲以致才新婚几年的妻子时,他也卧病在床,项脊轩好像一下没了生气。当他望着祖母遗留的象笏,妻子生前亲手种植的枇杷树时,他的内心变得不甘于现状,也或许很早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假借寡妇清与诸葛孔明能被人赏识而抒发内心不甘愿做一只坎井之蛙的雄心壮志。这时的他正在努力超越一个被困在项脊轩内几十年无所做为的自我。

而他们已成过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能超越自我的人数不胜数。

现在的我呢?不也是在超越自我吗?本来面对“超越自我”这样的话题我可以写一些自己微小的经历,但我却选择饿了张怀民和归有光两位先人。也许从一个不是自己的精神上出发,才有机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现状,并去超越自我。

不然为什么古代的贤士雅客要以读书来修身养性,不就是为了从书中获得能够润养心智、完善自我的智慧吗?

人总会被自身的假象所迷惑,认为自己只能够这样活着,这样学习。所以超越自我就被神化了。当人能在某种状况下看透这份假象,超越自我也就容易了。其实超越自我并不需要有太大的突破,只要是一个小小的前进,就是超越了自我。

对偶作文题目超越自我【四】

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线的,正如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述庄子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内心的世界就会有多深。”

超越自我,我想更需要的是感悟与坚定的毅力。

我想只有当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感悟了自己,从而我们才会超越自己。我想世上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都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想要做到完美的完美主义者,而另一种是上级规定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犹如现在的我们吧,老师上课时说划书,这个要背,那个要默的,于是我们便像只木偶听从老师的指令;老师讲题目,只讲了一种,我们便只会那一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内心有很大的潜能,但却未被发觉和发掘,我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不如将自己的想法大声表达出来,这难道不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吗?

高中的语文课上,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一直在让我们超越自己。进入高中后的我们几次在写随笔时都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初中时,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很多,很详细,从而我们思考的就变少了,甚至说根本不必我们思考吧,老师总是将大量知识点塞给我们,好像初中的语文就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背”吧。但是高中的我竟渐渐发现原来没有老师详细的讲评,经过自己的翻译,不懂的知识点自己去查找,这个过程是快乐的,而这个效果也是明显的,我想在高中,我超越了自己。

超越自我,一定是跑步过程中超越自己的底线吗?一定是今天考了第二名,明天一定要考第一名吗?一定是从无名小卒变得位权身重吗?我想不是的。超越自我,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只要你充分地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缺点逐渐变成你的`优点,那就是超越了自我。

超越自我,不是将惊天动地地干一番大事业,而是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进步了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当我们发挥了自己那无尽的潜能,我想那便是超越自我了。

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那份坚持不懈的信念,不管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只要有一次的成功,那便是超越自我的时候了。好像居里夫人,她原本是一个受人瞩目的漂亮女子,但在她的辛苦努力下,尽管她已不再是年轻时的那个美丽的女子了,但我想之所以她跨越了百年仍在我们心中是美丽的,就是因为她那坚持不懈的毅力,正是因为她为世界做出了贡献,也从而超越了她自己。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只有当我们超越了自我,我们就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