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在作文题目上能出现标点符号吗)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在作文题目上能出现标点符号吗)

更新时间:2024-05-09 14:49:50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在作文题目上能出现标点符号吗)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一】

我呢?可不像这样,我可是有“学习划”的`哦!

“每天我“7:50起床,

7:50——8:00打扫房间。

8:00——9:00写两篇日记。

9:00——9:30学英语。

9:30——10:30玩。下午呢?

是“2:00——3:00打两篇作文。

3:00——3:30看作文。

3:30——4:30玩”。

嘻嘻,还不错吧。我想:“一些人肯定是只说不干,夸夸其谈。”我呢?可不是这样的。“我俩每天坚持着写日记、学英语、打日记。”“功夫不故有心人”。我真觉得自己写的日记上升了,英语也更强了,打日记也更快了!

寒假里,你有学习计划吗?如果没有,快自己制一个吧!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二】

对那篇已经见诸媒体的被提高到64分的作文,黄玉峰老师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果中学生们模仿该文的文体和立意,以为这样的“创新”就能在高考中得高分,这就很有可能形成误导,因为高考作文毕竟不是文艺创作,更注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辨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彭世强老师也无奈地说,高考毕竟要求多拿分数,不能太冒险,对于平时写作水平处于中等以下的同学来说,最好不要轻易地搞所谓的“创新”,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可以在角度、结构上赋予点新意,但也不能太标新立异,要能让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看得下去,说得直白一点,考生作文中有好的东西,要善于主动“喂”给阅卷老师。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三】

有一天,字典爷爷召开全村比武大会,选出强兵强将参加省级比赛。村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逗号抢先上台,连着几个高空翻,面不改色心不跳,拍着胸脯振振有词地说:要说本领大,非我莫属!在文学王国里,我出现的次数最多。凡是一句话未说完,都得用我断句,所以我的本领是最大的。像轮胎一样的句号连滚带翻,像杂技演员一样上了台,声如洪钟地说:如果在文学的王国里,没有我句号的话,那一句话的意思什么时候才能表达完整?文章不就乱套了吗?问号拿着他的如意金箍棒上台,先耍了一阵,才气势汹汹地说:我的`本领是最大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因我而出现的。分号脚踏轮滑上台,跳了一阵霹雳舞后,不甘示弱地说:在用排比修辞方法时,因为分句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我就该出场了。我的本领是最大的。冒号和双引号姐妹拉着手,跳着舞上台了,她们欢快地唱道: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六胞胎省略号没等她们唱完,就上台摇头晃脑地说:我的本领比你们大多了。在文学王国里,我可以省略很多不想说的话,避免语句重复。

字典爷爷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标点符号们莫名其妙地看着哈哈大小的字典爷爷,一头雾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字典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比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比本领,而是为了验证一下你们是否忘了自己的职责。看来你们本职工作做得不错,都能牢记自己的功能,一会儿,人人有赏。不过,从今以后,你们更要团结一致,互相监督,因为文学王国里,缺你们中任何一个都不行。

小标点符号们听了字典爷爷的话,手拉手唱起了家族歌:小小标点很重要,组成文章少不了。该用哪种小标点,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标点符号用正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四】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有的阅卷老师在打分时也是顾虑重重,打低了或打高了,都生怕复评人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连作文的好坏也看不出,所以一般都是给个中间分数,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判分为何跌宕不定》。

10多万份作文,要求100多名老师在7天里判完卷,工作量很大,极个别作文被看走眼,也在情理之中。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说,为了适合应试的功利,有的老师就会传授一些所谓的 高考作文“技巧”,比如要求考生开头与结尾一定要写得精彩,最好多用排比句,多用名人警句等。如此教法,简直是把有有肉的作文,变成了纯粹的\'技巧性机械训练。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五】

资深高考语文阅卷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王光祖坦承,由于作文阅卷主观性很强,就像做菜肴,各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所以每年都会有上千篇作文由于初评意见不一,被提交到阅卷中心组复议,改高改低的情况十分普遍。以今年为例,有篇作文初评时第一位老师判了20分,第二位老师给了43分,结果中心组反复阅读后,给出了64分的高分。而另一篇作文初评是70分,但中心组老师复评时一致认为,该文华而不实,脂粉气太浓,结果改到了60分以下。

作文里题目里能出现标点符号吗【六】

流行语的出现在通俗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一个社会并存着正式与通俗两种语言。英语从最古老的日耳曼萨克逊式古英文退化到现代英文。可现代英文在英国人古板的腔调下不耐烦了,又冒出了变化无穷的美式英语,这就是正式语言吸纳各种词汇而逐渐向通俗化过渡的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正式语依旧保持着它应有的地位,就职演说或者会议公报,字里行间透露着古英文的严谨规整。牧师祷告起来thou、thee满口,压的韵极其美妙;而喜欢莎士比亚的人们去翻看十四行诗时,也都跑去翻看原汁原味的古英文版。

同样,我们的中文,在新文化运动时提倡白话文也是为了打破官方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压抑。相比起文言文,暂不说到文学,当时市井的半洋话到今天还有不少仍被沿用。这些语言从本质上讲就是当年的流行语。当年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真正白话用得好的.人,文言文功底绝对不差。这观点到现在依然成立。因为毕竟中文是前后相继的。文言文严谨规整被继承到了正式语言中,最明显的就是学术论文。两个学者因为观点对立而笔墨交锋时,写论文必定要说:我们二人在争论观点。而下了台面泡杯茶,当然也大可以说我们俩在比赛。易中天上百家讲坛都这么说了,他说到孙权和刘备比赛,这反倒显得生动。这并不矛盾。

所以对于流行语泛滥大可不必一惊一乍,语言本是一种自由的东西。他们会成为点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心。而正式用语中谁倘若这么用了,他自己也会觉得滑稽。中文所要面对的不是新旧词汇的冲击,而是自身现行美学形态构建的失败,也就是象形语言的丢失,以及迷失在对字母语言粗浅的模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