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左对齐作文(作文字体靠下还是居中)

左对齐作文(作文字体靠下还是居中)

更新时间:2024-03-19 19:57:05
左对齐作文(作文字体靠下还是居中)

左对齐作文【一】

打我记事起,这火炉便已存在,也不知在这墙角边上呆了多少年。曾经的它很是受宠,烧水、做饭,供养着我们一家。这火炉属于奶奶的,大概也只有奶奶会摆弄它,而它好像也只听从奶奶的摆布。家里的炉子是属于烧煤的那种。有时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敲门询问奶奶要不要买煤,而奶奶向来不会拒绝。毕竟这炉子是我们家的至宝,而这黑乎乎的东西又是它那不能断了的粮食。因此,家里厨房总有一半空间是用来放置煤球的,墙壁的颜色早已变成灰黑。

小学时代的我,是个多动顽皮的孩子,经常和小伙伴们疯得找不着北,但每到傍晚,总能安安静静地趴在炉子旁看书、写字,很是乖巧。初中时,学校离家较远,我要骑车穿过大半个城才能到家。冬天里,树叶飘落,没有了障碍物的阻拦,风吹得更加放肆,只剩下那些黑幽幽的枯树枝子在风中可怜地颤动着。每次骑车到家,手脚都变得僵硬,急不可耐钻进厨房,围坐在火炉旁取暖,将僵硬的四肢渐渐地舒展,吃着火炉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说不出的自在与温暖。

上高中后,学业愈发紧张,我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穿越大半个城回家吃碗用火炉慢慢炖煮的饭菜也成了种奢侈。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老城区很少有人用煤炉做饭了,再后来它被搬进了储物室,遗弃在角落,灰尘包裹着破旧的它。它静静地、了无声息地躲在那儿,但每当看到它的.身影,炉火炖肉时咕噜噜的声音、烘烤馒头时的噼啪作响依然盈满我的耳膜;浓郁的肉汁儿,香喷喷的馒头,香甜的红薯,热腾腾的白粥,依旧触动着舌尖的味蕾。

旧物就像一段旧时光,仿佛停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日子无法往回走,而这些旧物相伴的日子就像生命的容器,把平凡的光阴装在里面,把温暖的记忆定格在其中,安静地散发着柔和而持久的光芒。

我们的一生都在遇见,人亦好,物也罢,那长长短短的遇见,构成我们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生。若说遇见是故事的开始,而那别离终将是故事的结局。既然告别,总要说出口。与其恋恋不舍,不如好好与它告别,好好记住它用一次次火苗的跳动所陪伴我的温暖岁月,好珍惜那即将消逝的青葱岁月。

怀念煤炉子,在这个家用电器普及的年代里。

左对齐作文【二】

听说今年的2.14是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情人节19年来重合的一天。同时这天是我和你认识的第122天,在一起的第35天。

左小姐,今天是我们过的第一个情人节,然而我却不能和闺女他们那样在你的身边,不过没关系,我们在一起,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情人节可以过。我今年20了,从认识你一直到今天,已经4个月了,认识你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那时候的我没想过再对爱情认真了,可就在开学没多久,我整个人就被某小女孩给俘获了,就是这个小女孩让我觉得不认真什么的都是屁,自从遇见她,我就没了自己了。

小姑娘说要一百次表白,要轰轰烈烈的。那时候我笑着说,你要是中途答应了怎么办,她说,不会的。后来,我们在一起了,在第25次表白的时候,爱情没有任何框架,没有规则,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了。不能说这一百次没有意义,我还是会把它完成,然而不再是倒计时,而是正数。这样数字就会一直往上涨,这一辈子,不会只有100次告白。关于左小姐的事,我永远都会认认真真的。

我给你挑胡萝卜,你给我起了个兔子先生的外号。同时你说我也是你的Mr.right,所以叫我右先生,然后,我就叫你左小姐。两个名字我都喜欢,就像被赋予了另一个名字,里面有含义,有意义。

其实我并不擅长写字,很多人能用文字表达出面对面表达不出来的情感。然而这对我来说或许很困难。我的文字往往是生硬的`,不加修饰,只会叙述一些事,一些感觉,里面还有一些通用的语病,反复的用词。但现在,我想用这种方式,你喜欢的文字,来讲述咱俩的事,倾诉我对你的感情。

你坚强。可再坚强你也是个女孩。你应该依靠我。我也许没法像爸爸那样时时陪在你身边,可那是我的目标。你是我的媳妇儿,也是我女儿。我会努力变得足够强大。如果想哭了,就靠着我猛哭,流眼泪还是流大鼻涕我全给你擦干净。拍拍胸脯子,天塌下来你还有我。

情人节,我们不在一起。但情人节后的5天我们就能见面了。能见到你,我就很开心,很满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宝儿,别忘了在一起的初衷,不要输给世情和时间。

宝儿我爱你。情人节快乐。

左对齐作文【三】

——题记

很久没有像如今这般想念你了,最近你还好吗?有没有疲惫,有没有失落。你在年华的轨迹里搏击,我在这个小角落里默默守候。

总想着以前和你的意见不合,总是会让你苦闷伤神。可也只有你懂我,我的一次次在荆棘里挣扎,总是会让你的泪水稀里哗啦。斑斑驳驳的迹一次次见证者我们的真挚。

我在大江的这边,你在大江的那边,我们一起走在生命的两岸,却不曾携手。我期待着有一天能收获些什么,而你,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含泪播种,泪水滋养着新生的脚印,泥泞便散开了,我知道。

你曾对我说,大江的那头满布荆棘,妖艳的花朵,挂着稀疏叶子的小树。我说,大江的这头是一个四季弥漫着花香,宁静和谐的.地方。你用尽全力的攀爬,想要在那桥中央与我会和,却一次次的跌落,只能看见那新新光芒。我从梦中惊醒,泪光晶莹,你的不服输,我懂得。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散落了一地的忧伤,我看着你渐渐苍白的面孔。多想轻轻抚摸你那满是泪痕的脸,悄悄帮你实现那个梦……可我……

那些日子,那些花儿。你说用心奋斗的岁月像一首清幽的笛曲,回味无穷。我静静的听着,驻在这头,似懂非懂。你委屈过,却不曾辩解;你迷茫过,却不曾放纵;你倔强过,却不曾屈服;你逃避过,却不曾畏惧;你摔倒过,却不曾放弃。

彼岸这般宁静,却总是被人曲解,分享一个人的一生,最懂得要是自己才好。每个人的心都有两大半,一起欢笑,一起奔跑,一起成长。

生命的彼岸,不曾阳光普照,只有用生命的宁静为他照亮前行的路。

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活。人生,我们要心存善意的走好,走完整,一路高歌。

祝我深爱着的左心房永远开心,快乐。

左对齐作文【四】

看完的人(讲真,感觉很牛),一种是不受其影响,天性自然、乐观,内心强大的人;另一种就比较无奈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可能会太过认真,去理解明明不能理解之事,反而愈加探究,以至自己害怕、恐惧。这个恐惧一方面是对其所想、所思的事而恐惧,而另一方面恐惧则尤指对自己所想所思过度,会不会自己也变成精神病或心理存有障碍的恐惧,而后者的恐惧感会影响这个人的现实生活,会不安,恍惚。看一本书能颠覆这个人的认知、世界观,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好,只能说这本书的视角,所阐释的思想领域与正常人平常所观的太过差异、遥远,所以,不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小的人过于接触它,毕竟,一个与日常相距较远的一些思想、人或事,不了解或许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多虑,但一旦了解,可能总会有一种“异端”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你脱离日常,变得“疯狂”。

而另一种没看完的自然是由于上述的担而选择放弃,记“认真”地输了的一类。选择放弃的原因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去接触与自己认知观相差悬殊的观念,也可能是因“恐惧”,害怕自己深受其影响而放弃看完它。其实,我也没有看完,只是看了前几章,原因大致也讲过,不过,一口气读完它的明显是一个异于常人的能人。不是认真的就输了的感到无奈、焦灼,就是认真的就赢了的感到激动与满足好奇心的兴奋。

对于书中的'一个个“想法”,就应该用一个个的时间段分别去了解,然后再“遗忘”它们。人们恐惧的是未知,而思想的未知性是繁杂的,同一时间被多个未知所迷惑,认知会产生波动,人显然会迷惘,甚至可能崩溃。为满足自己的好奇而疯狂可以,但为此而寝食难安,生活苦痛则显然得不偿失。所以,对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隔一段时间读一章或许会让其既不影响自己的认知,反而又能理解一个新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思想。

谈及疯子与天才,很早之前在“为人的‘瑕疵’与哲学家都是疯子”里说了很多,现在看来,起初的思想萌芽那大概都是由于下面书中那一段话而来: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地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地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学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就永远不了解另一角度的事物,如一维、二维、三维以至四维空间的相互阻隔般,物理性的,绝对性的无法完全了解与熟知,所谓的天才与精神病患者或是疯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或共存。让日常之普通之人感叹生存的不平常,并为之兴奋的非日常之事,当属于好奇与未知。所以人类才会进步,因为对人类纯粹的思想而言,未知的诱惑力是思想前行的风帆,认知会走在物、理、客观的前面,这里不是说唯物或是唯心,这里只特指由事物所引起的好奇,所引起的为未知而产生的探索会出现在探索明了这个事理之前,这里尤指这一阶段。

于是,它可称为一本极好的书,无论其事例是否为真(应该为真,毕竟是访谈实录,但也不排除文学上的二次加工)。但不建议一次性读完,因为感觉大部分人都会承受不了,由好奇、认为有趣再至烦躁、恐惧,它会引你进入另一类人的世界,让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以至于你与你之前的角度产生隔离,至少在一定时间,会让你“疯狂不止”。

那么,至此为止。感叹作者真是“疯狂之人”啊。

左对齐作文【五】

很多人活着,但并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他们在来往的人群里变得平庸;在忙碌的生活中被浮华吞噬。没有自我,让他们成了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在高空浮动,却无所归依。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有找到那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如大树参天,却扎根深土;能够穿过漫天的阴霾,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我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宝贵的证明,是我们与内心世界最紧密的纽带。

尼采曾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连你都不懂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在纷杂的人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特色。而是应当明确自我的定位,找到前行的方向,不负初心。在内心对航模的的共鸣中,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找到了自我,于是他始终坚持着这份热爱,潜心研究,让中国在无人机这一新的科技潮流中领先于世界。在这不公平的世界中,生命的悲悯使莫言体悟到了自我,所以,一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学者,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用文字倾诉者自己的内心之语。

找寻自我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这个过程既是上帝的考验,也是命运的回馈。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找寻自我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太多的干扰将真假混淆,反倒常常让人迷失。不过,请不要放弃找寻自我,正如大卫·米切尔所言:“走的足够远,你就会遇上你自己”。过程的漫长与曲折,会让你更真切地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本心。正如陶渊明曾发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叹,却依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官场中三次入仕又三次出仕的经历,终究使他终于看清自己内心所求,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乐土。又如杜甫早年抱有了“致君尧舜上,在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中年却不得不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的愤懑感慨。最后看清了动乱的时代中百姓的无力,写下三吏三别,成为诗史。

永恒就像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抹颜色。生命虽为一只画笔,却不是每只画笔都有颜色;是自我将灵动的色彩赋予生命,在永恒的壁画里留下与众不同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