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孔繁森作文欣赏(孔繁森观后感作文280字)

孔繁森作文欣赏(孔繁森观后感作文280字)

更新时间:2024-03-17 19:03:08
孔繁森作文欣赏(孔繁森观后感作文280字)

孔繁森作文欣赏【一】

这天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好处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加彻底的领悟。孔繁森不怕艰苦,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并且做出了巨大地贡献。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直至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献出了生命。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不畏艰苦。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向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能够忘记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因而我们要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职责。

一个人的生命不能够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能够鼓舞着历代的人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也领悟了许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奋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尽我们最大的力量,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孔繁森作文欣赏【二】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奉献,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书记——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那么,志向是方向盘,工作是发动机。没有志向则船无往,只能在大风大浪中晕头转向,随波逐流,终无所成;不努力工作,纵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滞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为了西藏阿里,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记得他来到西藏,第一次主持会议的时候,他不是侃侃而谈,不是气宇轩昂,不是决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说了声:“你们会在我心中。”正是这个看似平凡的志向,拉开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为他光辉的历程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江泽民爷爷曾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典范。

忘不了多少个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个白昼,他在黄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户人家的门槛,慰问了每个老人,鼓励过每个孩子,帮助过每个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养过两个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装着的始终是藏族的孤儿,藏族的老阿妈、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奶和。”孔繁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永远刻在藏胞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永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他们虽名不显世、誉不骄人,但又何尝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呢?

无私奉献是时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给我们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呀,指引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他对祖国人民的爱。

孔繁森作文欣赏【三】

孔繁森走了,他走到了阿里,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永生。

看影片《孔繁森》,你不仅会激动,会流泪,还会严肃地思索,诸如人生的要义,人应该为谁活着……这样一些沉甸甸的问题。抛妻别子,丢下白发老母,孔繁森选择了阿里。在欢迎会上,当他得知电力局总工程师曾为修电站病重去世的事迹,便领一行干部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查布村小学,他替两位几个月没领到薪水的教师掏自己的腰包。在土屋里,孔繁森用自己背去的药箱为孤寡老人治病,把老人的脚踹在怀里为老人取暖……。孔繁森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实践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孔》片用纪实手法,遵循主人公平凡而普通的生活轨迹,朴实地再现了主人公高尚的内心世界,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民公仆表现得肉丰满。影片有三点独到之处:一是不着意去再现阿里山水的险恶,而是突出了千里雪域的神奇和壮观,把人物放在这种环境表现,艺术色彩更浓郁,更能缩小英雄人物和观众间的距离。二是对生活在孔繁森身边的阿里人民,不仅反映了他们离文明最远的一面,更突出了他们离自然最近的一面,即纯朴善良的美德。这是孔繁森热爱阿里人民的感情基础。主人公在西藏工作十年,仅就他留下的数十万字和无数摄影照片,就能充分说明他对阿里人民自强精神的由衷敬佩。三是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公感情世界。教委主任老孟背着口袋给孔书记送礼,请求调离,孔繁森拒不受礼,情急之下,老孟抖开口袋,原来是一袋牛粪。孔繁森来到查布村小学,看见其实还是大孩子的教师嘎珍领着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十分感动。孔繁森满面憔悴地赶回拉萨,当王庆芝吃着他在路上买来的饺子难以下咽时,夫妻俩百感交集地哭了。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社会之爱。《孔》片正是以质朴手法来征服观众,以平常的人和事来凸显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的。

平实感人的故事在观众的感情世界终于完成了垫底工程,所以影片结尾高昂的调子容易为观众接受。在“发展阿里,寻找优势”研讨会上,孔繁森面对广大干部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谈话:“共产党人就是要带着大家干出今生今世的幸福来,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这一句,如五雷轰顶,内涵厚重,属画龙点睛之笔,强化了人物形象对观众的'震撼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