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追寻苏炳添作文(苏炳添的精神作文400字)

追寻苏炳添作文(苏炳添的精神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3-17 15:13:06
追寻苏炳添作文(苏炳添的精神作文400字)

追寻苏炳添作文【一】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门口撕下旧,贴上新对联的时候像往年每一年这个时候一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多愁善感的我来说,每到辞旧迎新,岁月替换的时候我都会感觉时光匆匆,都会有一种感叹中又带有几分欣喜的感觉。

想想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没有只有过年才能回故乡相聚团圆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几分不幸,一年到头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家人不曾少见,亲戚经常往来,倒没了团圆的兴奋,而且最美家乡往往是景色秀丽,我又没了像有农村老家的人可写的最美家乡。可再细细思量,这在身边的家乡,这从未离开的家乡,这有几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寻味,闲情逸致,我这土生土长的南宁市区人也应该骄傲骄傲,珍惜身边的最美。

这家乡的年味,我觉得最美好的日子还是以前小时候在人民西路的家,过起年那才是真真儿的年味。很清楚地记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没亮的时候,奶奶妈妈和几个亲戚就在客厅里开始包粽子,备下年货,我特别怀念那时什么吃的东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时我家靠近水街,常闻热闹,到了年关,水街更是热闹非凡,让我怀念除了热闹,还有南宁的特色,譬如那街上萦绕耳旁的都是白话,又譬如卖的大多是南宁的特色食品,那五颜六色的粉利,那绿油油的粽叶,还有那晶莹剔透的粉饺和白白的粉虫和肠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马蹄糕。

重要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寄托在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虽然已拆迁,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现在住的小区也不缺乏年味;特别是现在的过年时的炮声和烟花。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或清脆的炮声不绝于耳,除夕的下午,虽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们都团圆于家中,可却洋溢着喜庆的炮声,那时便是第一轮放炮的高潮,伴着黄昏,伴着团圆饭。到了快12点的时候,那才是放炮的大高潮,炮声、烟花色、寒暄声不绝于耳,人们都在以新年第一炮来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身体健康。楼道里,楼道下,近处,远处,炮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声响过一声,炮声由远到近,重重叠叠;嫌恶这炮声的人,譬如我妈妈便称之为轰炸声,而我每到新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阳台浸身于这“轰炸声”中,眼里闪烁着天空上的烟花,耳中独听着轰鸣的炮声。

追寻苏炳添作文【二】

我讨厌登山,枯燥无味。

人们常说的山峦宏伟之美,在我眼中不过是淡然的云烟。在我看来,登山的时候,每踏出一步,身上便重一分。人所说的登山之乐,我全然没有体会到,反而对登山有些厌恶,说实在的,登山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运动。我想过要放弃,可心中却在告诫我自己不可以自暴自弃。我低着头,看着脚下暗灰色的石阶,实在令人恶心,完全没有那种美好的心境。于是,我压迫自己,静下心来。

我喉咙干得有些想冒火气,猛地一抬头,我看到了前面也在努力向上爬的人。突然,光明像一束激光似的,打入我的心房,让我有种异样的感觉,这感觉激励着着我不断向前。我再次跨出我的步伐,与之前不同的是,从前我只看到灰暗的石阶,而今却望见了那充满光明的星辰。

那种遥不可及让我想去追逐,去放飞自己。我尝试着换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去看待那山,去尝试感受那宏伟之美。慢慢地,山在我眼中,不再是那淡泊的云烟。那鬼斧神工的线条,硬朗中带着柔美,糅合了大自然那不可一世的气概。每一线条都是全然不同的,每一种不同中仿佛带着生命。

在我的眼神中,山不再是无味的,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坚忍不拔却又妖娆多姿,带着一种天然的风。山是一个养性的圣地。

我期盼着,到山顶。在山顶,风光一览无余。头顶上太阳闪耀着,阳光泻在我的面上,也泻入了我的心房。也许这便是大自然给我礼物。

我心中追寻着。追寻着。那遥不可及的太阳……

追寻苏炳添作文【三】

窗边,飘过一丝微风,风干了颊上的泪珠,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我轻轻地关上窗,玻璃里透出我的影子,那么的陌生,陌生。一丝冰凉再次滑过脸颊。心里空空的,似乎失去了什么。

回想着过去。那些欢笑,那些眼泪,和那些话语,全部都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小学时,无忧无虑,稍稍用功一点儿就考上了重点中学。初一时,欢欢喜喜,懵懵憧憧地就考进了竞赛班。而初二时,尝试收起松散的心,因为我要向着美好的前程,勇往前进。

曾经,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坚持着写日记,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习惯。曾经,只为了稍微地偷懒一下,把假期作业留到开学的前一晚才做,却做到凌晨两点还没有做完。曾经,只为了跟别人打赌,看谁能最快流出眼泪,却哭得像个泪人儿,一发不可收拾……只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曾经,记忆里才有那么那么多的回忆。

记得初一那时,是我最最快乐的一个时期。当时我们都是刚升上中学,对某些事情都不太了解,都只怀着一颗纯净的心。或许是由于同学之间的那种默契,或许是由于老师那欣赏的赞许,或许是由于那里有我最真挚的感情……或许这一切一切是我最想时间停留在那时的原因。

在那时的课间,我们永远不会空闲,因为我们在那尽情地耍闹;在那时的课堂,我们永远不会安静地听课,因为我们在那聊天或说笑;在那时的夜晚,我们永远不会寂寞,因为手机屏幕每时每刻都在闪……

而现在,上了初二了,也渐渐懂事了,不能再像往时那样了。课间,我们只会到阳台吹吹风;课堂,我们只会专心地听讲;而晚上,手机只会静静地关着。手机。现在留着有什么用?!那时,我对他们说,以后甭再打我手机了,有事就打去我家吧。于是,我不再跟别人飞短,别人也没多找我了。渐渐地,我又养成了一种习惯。手机常常处于关机状态,晚上临睡前就看看有什么短信,然后调好闹钟,关机,睡觉。每天都是如此循环,没有多大改变。有时闲着没事干,或许会跟别人聊上几句,可是这种情况应该是比较少的。

该做的我已经做了,该改的我也渐渐改了。上天,请允许我考出我自己真正的水平吧。我发誓,我不会再那么懒惰了,我一定会把要背的全背好的。我真的不想只退不进了,我厌倦了那样的成绩,厌倦了那样的自己。

我再次打开窗,凉风拂过,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追寻苏炳添作文【四】

盛唐曾错过你的年华,那国破家亡的时代自然是承载不了你的才气。

——题记

比起“诗仙”李白的激昂奔放,他更加地沉郁顿挫。他将个人遭遇以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他就是“诗圣”——杜甫。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但他的雄心气魄依然存在,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

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着我们有梦去追,有梦去闯,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悲景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更悲,巧妙绝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几字,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这种境界,又有谁能媲美?

在我心中,杜甫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面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一位描绘画面的心灵描绘师。

他的《垂老别》描写一位“子孙阵尽亡”的老人告别老妻出征的情形:“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熟知是刑,且复伤其寒。”以及在《石壕吏》中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都赤裸裸的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亦足!”一字一句,道出了诗人的理想(即渴望结束战争,恢复天下的美好心愿)。

不管是白居易所说的“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还是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都是对杜甫文学成就的极高肯定,他无愧于“诗圣”这个称谓,他的诗也无愧于“诗史”之称。

时间如流砂逝于掌心,“诗圣”杜甫却永垂不朽。——尾记

追寻苏炳添作文【五】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够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够“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够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好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追寻苏炳添作文【六】

童年是一个梦,虽然缺少动人的情节,但童年的梦却是天真无邪——一个纯洁的梦。

呵、那支动听的歌在哪儿飘扬?那个纯洁的梦在哪儿留下?童年哟,究竟在哪儿?

我思索着,追寻着……

找到了,找到了!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童年,因为活泼的小孩爱在那里打个滚儿或翻个跟头,或躺在柔软的草中望天上的白云,或者几个人一起做个好玩的游戏……那片草地上,曾撒过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那块大大的荷田里有童年,因为天真的孩子总喜欢钻进荷田里:让碧绿的荷叶帮他们挡去夏日灼人的`阳光,清凉的田水为他们洗净了小脸儿小手,甜脆的莲子米儿蹦到他们的嘴里……那块荷田里,蕴藏着孩子们意的话语。

那条小小的沟儿里也有童年,因为淘气的孩子们最爱用小网去捉浅水中的成群的小鱼,白嫩的小虾,回家喂那可爱的小猫味……那条小沟沟里,有孩子们胜利的果实。

……

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童年!

哦,童年——动听的歌!纯洁的梦!

追寻苏炳添作文【七】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了,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价”,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了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了,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了份喜庆;大门上贴上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了“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了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了即将过年了。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了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了,就只能在家里吃了,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了。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