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小品一家人之校园篇)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小品一家人之校园篇)

更新时间:2024-03-17 09:06:00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小品一家人之校园篇)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一】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可见立意在写作上的特殊地位。可以说,确立好的'立意是写作成功的一半。

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乃文章之灵魂,它主宰着整篇文章。没有主题的作文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积极的意义。

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能有意识地去挖掘主题、确立中心思想,因而作品显得思想肤浅。“千古文章意为高。”所有的写作技巧最终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没有灵魂的文章无论技巧多么高超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文字的罗列,是不可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的。

小品《小棉袄》主题十分明显,就是表现人间真情,父女情深,父爱如山。小品将老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和担忧,升华为普天之下父母的心声,而且表达了对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

写作记叙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传达某些思想情感。记叙文用形象说话,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比如我班学生王超的作文《肉茧》:父母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我放学后要先到店里,去充当服务员,虽忙,不亦乐乎。闲下来时,我坐在厨房的角落里喝水,懒洋洋地回答母亲的问话。这时母亲正在切肉。肉必须冻上后才能切出大小合适、厚薄均匀的片,母亲个子不高,台子上放着一个两臂拱不过来的厚案板,木制的,用铁丝箍起来,早已让烟熏黑了四周。上面再放着冻实在了的肉,母亲个子不高,她要踮起脚,将整个身体的劲都使上才行。只见她肩膀微微颤抖中,“嚓”的一声,从刀口倒下一片鲜红的肉,,每切完一块,母亲用手捋捋头发,用袖口擦擦额上的汗,问问我话,再切。我仍懒洋洋地回答。

吃饭要等客人走后,时候已经很晚了。看着母亲端饭的手。我突然觉得有些怪异,我让母亲伸开手掌,只见她右手虎口处有一块十分显眼的茧肉,使母亲的手一点也不匀称,甚至显得难看。可当我把手放到上面时,我整个人静止了,木了——你不会想到那种硬,那种用指甲一抠会发出“咯咯”声的硬。我想起母亲切肉时踮起的脚,想起母亲微抖的肩和握菜刀的手。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母亲整个身体的劲,乃至整个生活的重量都被那肉茧承受,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当母亲把手伸回去夹起菜放到我碗里时??

这篇习作《肉茧》有细节有真情,更有主题和思想,文中议论抒情要言不烦,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这里面既有生活的艰辛、母爱的深沉,也有我的感恩、心灵的成长。

作文讲究“谋篇布局”。我以为“谋篇”指的是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布局”指的是搭建文章的结构,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必须要有一个主旨。

在高一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应从最基本的记清一件事(有情节),写活一个人(有细节),抒发一段感情(有真情),表达一种思想(有主题)练起,并从各种艺术形式(如小品)中汲取营养,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写作记叙文的规律和技巧,从“有人有事”写到“有有肉”,从“平铺直叙”写到“摇曳多姿”。

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句口号,不是训练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二】

读过此书,我第一次惊奇的发现,语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与理解。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举无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悉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花瓶还是痰盂,是衣服还是头发,是香槟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着他数十年的阅历,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每一篇却都是那么的饱满与真实。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为他停滞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动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滚滚的热都是为他而流淌的。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首先是文章干练简结,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五千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其他作家焦虑的思考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吸引读者时,“雅舍小品”这四个简洁干练、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咱们都不妨一试!

小品一家人作文课【三】

最近在品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

梁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渗透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在他笔下写的风趣幽默,妙笔生花,整本书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旁征博引,学富五车,让我好生佩服。

开篇的第一章名字是雅舍,这个“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雨滴。”进得屋来仍需上坡,还有破人安宁的老鼠和蚊子,“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

在作者眼里,这个雅舍自有宜人之处。“因地势较高,得月较先,可以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等到月上中天,月光仍逼进窗来,细雨蒙蒙之际,亦复有趣!而且家具陈设疏落参差,正合我意”。

李白有句诗里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表达的都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欣赏这些在困境里能超然物外,苦中寻乐的人们他们豁达乐观的心境。我们该寻之学之。

本书还讲了一些生活琐记,其中有一篇讲理发,我印象深刻,看得我捧腹大笑。最后一段讲在法国一个雷雨天气让理发匠刮胡子,结果一个闪电把理发匠吓得跳了老高,还有一个喝醉酒的理发匠,因为喝醉站不稳,往前一靠,作者的胡子刮了一块,刀还留在皮上。吓得作者趁势立刻用梦魇的声音叫起来:“别刮了,够了,谢谢你......”然后仓皇而逃。原文特别生动幽默,梁先生要生在现代,肯定是个日收5000粉丝量的不可多得的段子手。

还有一篇调侃男人这个群体的文章。通篇描写得生动形象,幽默非常,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出那么几个活脱脱的例子让你在文中对照然后忍俊不禁,拍腿叫绝。

关于骂人,梁先生颇有兴致的还总结了十大战术,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精进一下骂人的话术。其中一大战术是这样写的':“骂人的上乘,是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之后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欲达到此目的,深刻典雅之词必不可少。”

真是一个老顽童,特别有意思。

可以说,整本书每一篇都是精华。在这些看似质朴的话语里,你能看到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读文识人,你也能看到梁先生是个特别真实坦诚的人,不娇柔造作,不无病呻吟,不高高在上的说教,不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他像一位洞察世事的老人跟你调皮的拉着家常,可是字字珠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中,我看到这两句话最好的诠释和表达。

因为思考笔触都还不够,不能完全表达出我对此书的喜慕之情。但是我一定会把这本书端端正正的摆上我的书架,时而拿出来摩挲之,揣度之,学习之。好的书就是这样,不管什么年纪,都能给相应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或许等到过些年再回头看这本书,又是一篇不一样的读书心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