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7:16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一】

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学生能说得好不一定能写得好。应该承认,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口语向文字的转换。但对于这样一种转换,切忌操之过急,教师应本着“先放后收”、“广放渐收”的原则。

另外,要实现“口语向文字的转换”,还须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个层次或阶段为意义的转换。意义转换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由口语向文字转换过程中意义的损耗,力争实现意义转换的最大化。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不知选择何种措辞进行表达的“卡壳”现象,对此应鼓励他们放开思想,提醒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写”,“意义第一,词句第二”,力求把想要表达的意义全面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层次或阶段是从语言层面进行美化与规范。语言不仅应该是规范的,更应该是美的、有意蕴和意趣的,文学性的文章是这样,议论文也应当如此。因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而那些面目可憎、“硬邦邦”、“凉冰冰”、教条僵化的文章是少有人愿意问津的。近年来就有专家学者倡导为文者应打破文章体裁间森严的壁垒,使其相互取长补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实乃高见!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从语言层面下功夫,要在准确、精练的基础上,使议论文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生动活泼,或幽默诙谐,或辛辣讽刺……要发掘学生个性,形成一定特色。 第三个层次或阶段是从文体结构方面加强指导、训练。要围绕着议论文的基本要素,结合个案、实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完苏轼的作品《石钟山记》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首先我引导学生们直奔作文的主题:你同意苏轼的观点吗?班内学生分成了三大阵营,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还有的说对苏轼的观点要批判地接受。我趁机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你们各自的这些看法就是你们所要写的这篇文章的论点。但是,你为什么赞同、反对或是持折衷的观点呢?你的`根据是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回答:“我赞同苏轼的看法。如果不经过事实证明就随意判断一件事情是存在还是不存在,那不成了瞎说了吗?”有的说:“我不同意苏轼的看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魔术。”……见时机成熟,我当即引导: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和例子不就是证明你们各自观点所需要的论据吗?议论文写作并不难呀!当然,不是随便某个道理或例子都可写进作文里去,只有那些能强有力地支持你的论点、能打动说服别人的素材才能变成好题材。接下来我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完善、筛选想到的论据,并列成纲目备用。在此基础上,我抓住前面某同学关于“魔术”的论据,向该同学发问:你怎么证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呢?该生结合他的论点对其论据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补充说:“城里就有一家专卖店卖刘谦魔术的道具,利用道具,任何人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把神奇的魔术变出来……”最后我告诉他:把你解释的这些关于论据和论点关系的内容整理好,写进作文里,这就是论证。

第四个层次与阶段是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各个层面上有所深入与创新。当学生的程式化训练基本定型以后,要适时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模式,大胆创新,比如如前所述引导学生在语言层面上的创新;其次也可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创新,比如教给学生不但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而且可以在文章的行文过程中或在文末提出论点,甚至可以不在文章的任何位置表明论点,而是把论点隐含在文章整体之中,等待读者自悟;再次可以在“三要素”基础上进行补充创新,比如对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一文的写作,除了“三要素”的规定性内容,我们还可以“节外生枝”,联系实际,陈述标题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创新。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二】

好多老师认为学生生活阅历少,在作文写作时“无米下锅”。其实学生到了初、高中阶段,人人都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对社会、人生、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观点,只是教师没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发现并开采这一资源,没能指导学生把说话与写作真正联系起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老人家是说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讲求启发的时机。但这样守株待兔,坐等时机的到来,是否也有些消极的意味呢?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促成学生“愤”与“悱”状态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彼岸。基于这一认识,在议论文教学中,我秉持“不启不愤,不发不悱”的认识,主动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关心的观点引路,“逼迫”学生开口,让“多年的哑巴”说出了心中的话,而且他们越说胆越大,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有话说,越说越流畅。许多学生都很惊讶:“我怎么会这么能说?”“我怎么会说得这么精彩?”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曾被判为“无米下锅”的“贫农级”学生,在短短一个学年内突然变成了我任教班级的“米粮大户”。可见,作文课上学生写不出作文,并不等于学生无话可说,而真实情况多是我们教师的引导没到位,没能把学生的“话匣子”给“撬开”。

学生用英雄联盟台词写作文【三】

真正意义上讲之前在影院看过的漫威电影就只有美国队长2和蚁人,另外在网上看了美队1和侍。漫威影业依托漫画故事建立起的庞大影视帝国在全球范围确实掀起了marvelfever,无数人为之疯狂。

我对漫威并不狂热,印象最深的是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并将其视为是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

单就今天看的`这部电影来说,显然是之前电影的续集。单就及被作为一部电影独立发行本身来看,我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而是在打情怀牌和大杂烩。

电影的情节极其简单:超级英雄们阻止反派毁灭地球——经典又俗套的故事套路。如果说唯一有变化的地方,那大概就是结局并不是一个happyending,但还是未脱离元叙事的闭合回路,情节本身并无内涵可言。作为以简单化和娱乐化为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复联3并未对我进行“去思考化”,情节进程中对人物对话表现真的想不屑一顾,这真的不是因为对结局早有预期。

电影配乐也就一般,看完之后完全没有印象,这说明对情节烘托推进方面也没什么突出作用。特效一如既往的好,漫威英雄多数都有出现,但是角色虽多,各自表现不足,倒反像是一锅大杂烩,一枪想打八个结果个个都是轻伤,打斗场面未有深刻印象,情节点设置除了英雄出场,基本没有亮点。漫威粉可能会因为他们对于角色的爱,要把写出这话的我骂个狗淋头。但是就我作为普通观众而言,没有对前面情节的了解,也没有对于英雄们的粉丝光环,真的无法给这部电影打出及格的分数。将其视为电视剧的续集吧,那分数可以高一点。

另外想表明的是,这种片中我喜欢的从来都是“迷人的反派角色”——他们都是执着到可爱,无可救药到让人动容的人。反正,正派英雄在这种衬托下显得就不那么“特别”了,他们要不就是拯救America,要么就是拯救世界拯救宇宙。(此处观点非常主观甚至不讲道理,因为照这个执着说法根本上反派和英雄是一样的。)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英雄拯救世界并为之牺牲一切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符合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了解一下)

另外,灭霸对于毁灭一半儿的人来维持资源和宇宙平衡的这个观点,让我联想到了寄生兽及其他暂时想不起的地方。我的观点是:或许这种观点来源于有些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曲解?诚然貌似减少资源消耗体对维持平衡和资源富足看似是好的没有问题,但是在大家同为生活在世上的个体的情况下,谁有资格真正去做这件事?判定谁该毁灭谁不该的标准权利在谁手上?随机挑选,真的就公平吗?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