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小学作文周记(周记五年级 优秀作文)

小学作文周记(周记五年级 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12:57:27
小学作文周记(周记五年级 优秀作文)

小学作文周记【一】

孟郊,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屡次赶考,方中进士。

一次赶考前的夜晚,他和母亲围坐在小炕桌前。昏黄的油灯下,孟郊刻苦读书,母亲在为他缝补衣裳。母亲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正在穿针引线。由于人老眼花,半天也没穿好。孟郊抬起头来,“娘,让我来吧!”“不用,不用,快看你的书。”母亲一边说,一边继续穿针引线。忽然,母亲的手指被扎了一下,渗出了鲜。孟郊夺过母亲手中的针线,一边替她穿好,一边动情地说:“娘,这次去长安,我一定要好好考试,早日考上状元,也好孝敬您老人家。”母亲高兴地说:“好孩子,娘就等着这一天哪!”

孟郊继续埋头读书。娘一边缝补一边说:“孩子,出门在外没人照顾,你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孟郊说:“娘放心吧,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说着,又把油灯拨亮了点儿,朝母亲那边推了推。母亲说:“天冷了,娘给你缝了件新棉衣,来,试试看合不合身。”孟郊穿上棉衣,身上顿时感到暖和了许多。母亲说:“好吧,快脱下来让娘给你把纽扣钉上,明天就可以穿着上路了。”

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说:“孩子,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哪!”孟郊说:“娘,您也早点睡吧,为了儿子赶考,你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母亲说:“你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娘还要给你再准备准备其他东西。”

孟郊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前,浮现出母亲白天下地劳作,夜晚纺线织布的身影。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消瘦。看着灯下母亲那穿针引线的瘦弱身影,他翻身起床,提笔写下了那发自内心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此,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小学作文周记【二】

寒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下着,窗外冰天雪地,窗子里也是寒气逼人,一盏煤油灯,一张桌子,几张被子,这就是我的家,我是一个书生,明天就要进京赶考了,为了这个,我娘正在给我做衣服,娘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她的双鬓已经斑白了,苍桑的脸上布满了皱斑,一双粗糙的手上满是老茧。

娘的手中拿着一根针,用线往细小的针眼里穿去,可能是因为人老了眼睛不好使吧,穿的时候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不容易她才把针穿好,然后又仔细的缝制着,可能是因为娘怕我走后迟迟都不回吧,今天这件衣服她做的格外认真,针脚缝得密密的,我正在看书,娘说:“儿啊!快去睡吧!”我去睡了,夜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咯吱的一声响所惊醒,我穿上衣服和鞋子,起了身,娘的房间里灯依然亮着,我在窗外偷偷地看了一眼,娘还在给我做衣服,她那憔悴的脸,让我的心里难受得像针在刺一样,见此情景,我吟道: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然后又走进了厨房,为娘熬了一碗汤,我端着汤走进了娘的房间里:“娘,我给你熬了一碗汤,快来喝了吧。”可是不管我怎么说,娘都不喝,她让我喝,就这样两人谁也没喝。

窗后还是下着鹅毛大雪,窗子里格外温暖。

小学作文周记【三】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的,母亲的爱就像就如涓涓细流,流进每一个人的胸膛。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世界都睡了,但一个茅屋里却亮着灯,孟郊在读书,而母亲就坐在窗边,披着打满补丁的衣裳给将要去赶考的孟郊缝补衣服。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就只剩下这一间破茅屋下的孟郊还在点灯学习。母亲看着一脸疲惫疲倦的儿子,心疼地说:“儿啊,你明天就要赶考了,快点休息吧,娘一会儿就睡。”孟郊听了这话,便放心了地睡觉去了。

几个时辰过去了,蜡烛也烧了一根又一根,母亲却还在织补着孟郊的衣服。月光下,母亲布满青筋的双手仍在来回穿梭着,补完现在要穿的外衣,又想起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便活动活动身子,又坐在窗边,继续给孟郊缝补棉衣。

窗外一阵大风吹了过来,躺在床上的孟郊听见了微微的咳嗽声,便想起身去给母亲盖好被子。走出屋外,孟郊便看见了有人在月光下织补衣服。忙揉揉眼睛,不错,是母亲!孟郊赶忙奔过去,心疼地拉起母亲的手,说:“娘,这么晚了,你还不休息,别累坏了身子呀!”“娘没事儿,你看,你一去,便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娘把你的棉衣补完,就不怕你着凉了。”孟郊看着母亲布满丝的双眼,他自己的眼,也蒙上了一层薄雾。

第二天早上,孟郊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发现一株小草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不由得有感而发,写下了《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