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介绍鲁迅的初中英语作文题目)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介绍鲁迅的初中英语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3-05 05:57:23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介绍鲁迅的初中英语作文题目)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一】

鲁迅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虽然篇幅并不长,数量也不多,但篇篇都能按照着他想要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去表现。他并不追求词与句的华丽,但就像在讲故事一样,让人沉迷其中。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便是最好的证明。文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等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将这些东西的色彩,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一读完,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然而我们在平常写的时候,有时只是注重了语言的华丽与优美,对于文章的内容细节却忽略进而忘却了。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鲁迅先生的一生都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鲁迅先生自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曾说过:“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连著名画家陈丹青都曾向他授以高度的评价,足以说明鲁迅在美术上的巨大造诣。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景物描写里,鲁迅先生不但写出了各种景物特有的色彩,也同时将动物、昆虫的形状融入其中。产生了一种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鲁迅先生对于美术的钻研。

不仅如此,就连北大庄重的校徽也是由鲁迅先生设计完成的。在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上任第二年时,需要来设计校徽。他直接就找到了鲁迅先生,鲁迅所设计的校徽一提交便立即被采用,一直到1949年,才重又启用,而现在的北大校徽就是在鲁迅设计的原基础上丰富而来的。鲁迅先生对于绘画的爱好与修养反映出他对美的敏感、对美的沉湎、对美的沉醉以及对的鉴赏力。

鲁迅先生曾在《自嘲》一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话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疾恶如仇,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精神。

在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爱国、喜爱绘画、文学底蕴浓厚、疾恶如仇、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一个人。他是真正的“民族魂”!我为有把国家与人民看得如此之重的一位前辈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二】

星期五,我们学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去鲁迅故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想去寻找鲁迅故里深受游客欢迎的原因。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是咸亨酒店。酒店最有特色的是门前那位用灰黑青铜雕刻的人物----孔乙己先生。这位老先生也许只有鲁迅爷爷见过,但通过鲁迅爷爷的作品,他已经活灵活现地活在我们的心里。因此他不是明星却比明星更受欢迎,这不,有许多不计其数的游客耐心地排着队,只为与他老人家合影拍照。酒店门口宽敞的广场也因为他而热闹非凡,更因为他而变得有些拥挤。酒店柜台旁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孔乙己欠钱十九文。我想,这里的老板真小气,连这点小钱也要记下来。但转念一想,大概这正是咸亨酒店的特色,是它吸引游客的地方。

抬脚跨上一个又高又宽的木门槛,我们就进入著名的鲁迅故里了。远远望去,是一条窄窄的青石板铺出的小路,两边是灰墙青瓦的老房子,断断续续有一些酒旗、老字号的古色古香的广告。特别让我欢喜的是那些略有高低的青石板,有些已经磨得发亮,不知有多少游客已从它身上踩过,更不知童年的鲁迅爷爷是否曾经走过?

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多是外地游客。一个老年旅游团,大概有八、九个人,一位年轻的导游阿姨一手举着黄旗,一手拿着话筒,正在认真地讲解。有些老人满眼慈爱地看我们走过,就好像是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有的老人正在仔细地欣赏书画等艺术品,还有的成双成对,手牵手窃窃私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长着鹰勾鼻、蓝眼睛的外国游客,正弯着腰津津有味听导游的介绍。

在欢快的步行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百草园。顾名思义,百草园应该是有许多草的院子。果然,那里有很多我连名字都叫不出的植物,有的叶子像针一样细,有的像伸开的手掌,还有的一片片紧密相连,像一把鹅毛扇。最好玩的是“迷宫”,我们在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绕了两三圈,晕头转向,好不容易找到出口时,大家都深深地吐了口气。

鲁迅故里还是个能让人流口水的地方。那一颗颗方方正正的臭豆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阵微风吹过,臭豆腐特有的香味便立刻四处分散在空气中,飘来荡去,害得我无法抬脚离开。直到我迫不及待地把一颗又一颗的臭豆腐放入口中时,我才心满意足地跟上同学们前进的队伍。

我带着答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鲁迅故里。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三】

阅读经典中的历史人物,屈原让我铭记于心。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不但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我很佩服他。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的臣子,也是一个抱负远大的人。他在一生中时时刻刻都在努力为国家着想,一心想让国家强大起来。屈原在担任左徒时,为了楚国更富强进行了改革,使楚国强大了,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当秦国假意邀请楚怀王到秦国做客时,屈原极力阻止,可楚怀王的儿子却让自己的父亲去秦国,还把屈原治罪流放到了汨罗江一带,结果楚怀王被在秦国,最终秦国攻破楚国的都城---郢。屈原当时听到这样的消息,悲愤交加,他决心葬身鱼腹也不苟且偷生。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怀抱巨石投汨罗江自,为国牺牲了,直到今天,人们还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可见屈原是多么的爱国爱民!他那宁可投江自也不巴结那些小人苟且偷生的精神真让我敬佩。

我觉得屈原还是一个忠于皇帝的人。屈原曾遭两次流放,甚至在第一次被流放了五年,虽然被皇帝流放,可他还是一心为国着想,天天盼着皇帝回心转意,重新召见他任用他。那时有许多人都朝秦暮楚,屈原也可以到别的国家去做官,可他到都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

屈原这位出色的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诗。从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更加感受到了他那感人的情怀。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屈原那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学习。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四】

提及鲁迅,眼前就会闪过黑色的眉毛,黑色的胡子,黑色的长袍和他黑色的幽默。他仿佛是面镜子,反射出人间所有的肮脏污秽。鲁迅这样一个生来就如天神般明净高大又隔着永恒的历史而无法触摸到的人,难免会让我产生不知是他变成了民族魂,还是民族魂变成了他的晕眩。到底谁是谁?

人常说思想家生命的标志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思想家生活中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骇人的景象呵!哗啦啦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天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鲁迅最精炼最概括的自传和剖析。一块铁,经过几千度高温高压的煅烧,具备了灼人的热力和爆发的力量,再要让"通红"的本体经过冷水的浇淋,才能转变成"纯青,透明"的冰一般的利剑。也就是说鲁迅是在火与冰这两个不断交替的极端的锤炼下,成长起来的。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要产生一个火一样的人并不难,但要产生一个能够容纳两种最不能相容的感情并且控制得恰到好处的人,则是算稀有的了。火山总是覆盖在厚厚的积雪下,看似表面平静,内部却正在激烈地翻滚、奔突。"熔岩一旦喷发,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等到压力一旦减小至平衡的状态,就又会恢复常日的平静。熔岩的力量如此巨大,但鲁迅每一次的"喷发"却都是抑郁已久——短则数星期,长则几年,总是到了无以克制、不得不发的关口——等到超负荷的临界线时,就要么"出离愤怒",要么"时时袭击"、"没有停止",难道摧毁腐朽不让他觉得鼓舞吗?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快意于我的痛苦"。有时仿佛觉得已经是"痛定之后"了,却又因为"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不想让其"快意",直至无处可逃,才喷出火山的岩浆和全身的冷气,冷与热交错对流,必然掀起心灵巨大的海啸,使整个中国都为之颤动。

叔本华说,一个人要有他本身的思想,才有真理和生命。鲁迅独到尖锐的思想就是迷茫中的中国的真理和生命,如果没有了他,20世纪的中国思想必然会黯淡无光,民族的魂魄也许仍然在飘荡。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五】

他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很有头脑,他就是屈原。

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个有头脑,很聪明的人,他曾让齐、楚、燕、韩、赵、魏组成一个巨大的联军,一起消灭秦国。

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个据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人,他把楚国的兵力提升。内政和许多的外交大事都由他来做主,一心想着楚国。

在我眼中,屈原是一心为民的人,多次混战,屈原都想着老百姓,他见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早上去拜见王后,晚上就被退职。

屈原你真是和王后鸷鸟之不群兮呀!啊!屈原你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六】

屈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中的一颗闪耀着光辉的明星,屈原是一位心有博大志向却因遭小人毒害的公正之人。千古的疑问,千古的传承,千古的叹息,就在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融入了历史之中,那从如今的角度去看屈原,又会是怎样的呢?

把栏杆拍遍,古今多少事,时空回转,流转到战国时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之中,无数的人为了所谓帝王手中的权力而丧失了生命,而屈原这位楚王的左徒却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你知道,有无数的生命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你能做到的只能是叹息。想一想你的朋友,和你同一时代的人,合纵家之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官为六国联合国部长,手中掌握着无比的权利,一曲合纵,使秦国数年不敢出函谷关,他拯救了黎民;再想一想你的敌人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大施连横,破敌于千里之外,达到了攻心为上的最高境界,玩弄六国与掌股之中,就像阳明说的那样“知行合一”。一曲合纵,一曲连横如同两位剑客在风花雪月的战国舞台上比剑术,比亮剑精神,试问屈原你的剑在哪里,是时候拔剑了。就像郭沫若的《雷电颂》一样,一丝晴空霹雳劈开了战国乌云密布的天空,劈出了一丝光明,那光明那晴空霹雳的闪电就是你的剑吧,屈原!

你也想像张仪、苏秦、孙膑、庞涓那样吧!在战国的舞台上挥刀呐喊,亮剑出鞘,烽烟起是来自浪淘沙,遇见他如春水梦里花。

可是,你梦里的他也只是“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你也只能像李白那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屈原你虽作《离》,但你的愁字有谁能理解。屈原你的心中如果有怒火就燃烧吧,烧掉这个世界,烧掉这个战国,烧掉这些东皇太一,土偶木梗,大司命,少司命,燃烧吧,燃烧吧。烧掉这人间的一切邪恶。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七】

鲁迅,一个活在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的人。

他,很爱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病重时,走出家门去寻医。

原本一家人就只有他们两个,不幸福也不欢乐,当父亲病重时,鲁迅便更加孤单,即便如此,也不忘出门寻医,他似乎已经看惯了社会庸医的无能、巫医不分、勒索钱财的实质与黑暗。就算对社会的“一生”快要绝望,但仍抱有一丝希望。出门寻医给父亲治病,便是对父亲的爱。

他,厌倦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不断尝试着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国家。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学生看待中国人的态度不同,帮鲁迅改讲义,红笔画上的红圈与批注,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负责。后来,他弃医从文,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自己的书房里,足以证明他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尊敬。从此,他明白了想要推动社会进步,不只要有更多的人不身患重病,更是要改变这种病态的思想,从思想上彻底地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他,似乎看透了整个世界;对于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长妈妈送他《山海经》时,心里满是欢喜与感谢,但是当长妈妈要他在第二天早上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还要吃一点橘子,这便又体现出了长妈妈的迷信与迂腐,但是总之,长妈妈还是对鲁迅非常关爱的,很善良也很朴实,尽管有些时候有些唠叨。对于《二十四孝图》中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许多故事中都体现着鲁迅的个人看法:愚昧、迂腐、残忍。这些情感更是折射到了社会之中,他非常反感封建孝道的冷酷与虚伪,不顾儿童性命于心理感受。后来,从衍太太的自私自利、奸诈中,鲁迅便萌发出了“走吧”的想法,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出了家门。

鲁迅,异于常人,满怀与人不同的想法,虽会受当时社会的压迫,心中有着些许无奈,但仍愿意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改变国人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前进。

他就是令人敬佩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英语作文【八】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