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纪念白求恩同志读后感600字左右)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纪念白求恩同志读后感6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3-05 01:37:35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纪念白求恩同志读后感600字左右)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一】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二】

周一,我们年级组织去看了《儿子同志》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抗战时期的故事:小立正刚刚八岁,母亲就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残忍地害了,他跟随姐姐来到和平小学生活。战争渐渐逼近,孩子们的教室变成了临时医院,小立正趁机偷了伤员的枪,兴致勃勃地上了战场,却酿成了大祸。小立正一点一点长大,但没过多久父亲便去世了。小立正这才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场上的可怕,所以给予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开始现在很多地方还有让人们不安的战争,枪林弹雨,可怕的腥味随风飘荡。让无数人家离子散,泪如泉涌......

在小立正身上,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团结的力量。他多么听从父母的'话,都照着去做。

现在我们的生活过的是多么无忧无虑,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懒得去干。回想一下,过去的社会,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多姿多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不仅这样,有些同学还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话非要“我行我素”的去干,还经常跟父母和老师唱反调,这样一点都不尊重我们的长辈。

让我们团结起来,反对战争,手牵着手,共同唱响世界的和平。在没有战争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服从父母老师的教导,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儿子同志》这部国产电影,给我的感受俩字就能概括——感动。

感动小立正与他爸爸的那份亲情;感动小立正与他姐姐的那份温情;感动小立正与他朋友兼战友的那份友情;感动小立正与新中国那扯不断的关系……

片尾,那一声声断断续续的“儿子……儿子同志”“爸爸……爸爸同志”,如一颗催泪弹,促使我的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就算是分别时刻,“同志”一词仍不忘,跟浮现出他们父子俩深厚的感情。

没错,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动,更是对规矩的尊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我们生活中的量角器,只有你按照上面的度数去做,才能做到完美,才能横是横,竖是竖,才能使你的学习、生活有条有理。是啊,如果没有规矩,一个小队会乱了型;如果没有规矩,一个集体会乱了套;如果没有规矩,世界将不再和平;如果……所以,规矩是必不可少的。班级有班级的规矩,上课不说话,不开小差;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对老师尊重,对幼小要爱护;家庭有家庭的规矩,不能随便乱扔东西,不能私自拿东西;图书馆有图书馆的规矩,不能破坏书本,不能吃东西;国家有国家的规矩,礼貌待人,团结合作;世界有世界的规矩,关注和平,善待他人……

的确,《儿子同志》,这部有关于战争,有关于和平的电影,却教给了我另一面,使我受益匪浅。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四】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五】

你好!

经过与上级的商讨及三次正式不记名投票表决揭示,我决定向你通知,你就是那个我可以风雨同舟、互相照顾、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同志。

在初次与你相识的时候,从你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心向党、开拓进取、大胆无谓、细致入微的各个优良品质,上级与朋友都一致给予你高度的评价,并向我做出了关于给你这封报告的一致肯定。

我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接受新思想、新教育、新作风,同时不会固步自封、固执己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不断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批评,在生活技能上我将会进行大胆尝试,突破创新,无论是厨房还是大街,工厂还是家中都将成为我英勇抗争的地方,因此我认为我可以成为你合格的`同志、伴侣、家人和朋友。

无论你的理想是扎根基层还是开拓进取,我都愿意不遗余力、鞠躬尽瘁陪伴你在祖国美好的大江南北,成为时代激流的一份子,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大家的兴旺发达,以及小家的兴盛不衰,做出最大的贡献。

因此,让我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在光辉精神的指引下,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向组织申请公开的婚姻证书,以此来作为我们革命关系的卓越见证,一起奔赴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吧!

此致

敬礼

你的同志 Martin

201X年2月11日

纪念白求恩同志的作文【六】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