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写史铁生的优秀作文段落)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写史铁生的优秀作文段落)

更新时间:2024-05-29 01:58:49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写史铁生的优秀作文段落)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一】

史铁生,您是我最敬爱的人,自从看了你的作品后,常常无端地陷入一种思索。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字的内涵来说也往往显得浅薄。你对于写作的宁静和执着,对于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于每一个关心你的人的友善和热情——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亲切而意味深长。

由于那次山洪暴发,你遭遇到暴雨和冰雹的侵袭。没想到,就是这一次不经意地浸泡,竟落下了个双腿瘫痪的病根。从此,与轮椅为伴。当命运将你束缚在轮椅上后,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阅读和写作上。你的顽强拼搏因此惜时如命;写了许多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身残志不残,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当然,用目前流行的话说“这有点儿累”,所以这历程也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轻松。所以在《病隙碎笔》中写过:“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谋生。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荒唐就够了么?所以被送上这条不见终点的路。”“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职业,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人干。即使干再苦再累的工作,恐怕也没有人想从事生病这个职业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人。有人问你从事什么工作,你自嘲道,生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你将自己的职业比喻为生病,充满着一种神圣的敬畏,没有一丝悲悯和伤感,令人肃然起敬,感动莫名。你被誉为"中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作家史铁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以生病为生的一个人,却写出了许多名扬中外的文学作品,你用文字,照亮了世人的心灵,给人以一种绵绵不绝的温暖和力量。你的作品被称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当代文坛的珠穆朗玛峰"。

尽管你无法正常生活,但是你的坚强,把病魔战胜。放宽心态以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正是有了这痛彻肺腑的心灵感悟,才使得到你绽放出人生的别样的美丽和坚强。

近来身体还好吧,望能多保重身体。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希望你能多写一些好的作品给我们后人。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二】

你好!

您在天堂住的还好吗?您在的时候真是对不起您,如果让我早些知道你的病情,你一定不会那么早就离我们远去的\',我和妹妹都很好,在你去世的第二年,我们就来到了北海,看到了美丽的菊花,我和妹妹一定会照着你的遗言一样快乐的好好活下去。

现在想起来,我是我的脾气实在太暴躁了,可你还是不离不弃的细心照顾我,如多我不对你大吵大闹,你是不会这么早抱着深深的牵挂和遗憾走的。

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知名作家,我很想让你看一看我写的一些书,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不会让你带着遗憾,我现在不但能照顾自己,还可以照顾妹妹,妹妹现在很好,您就安心吧。

如果还有来生,我一定会孝敬您,不会让您不瞑目,前还为我牵肠挂肚,,我和妹妹一定会好好活的,您就放心吧。

史铁生

10月15日

拓展: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文里写到史铁生【三】

12月31日,一颗文学史上的巨星陨落了,这一切是那么突然,仿佛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一切又都是那么合理,仿若一场早已安排好的宴会,等的只是赴宴的人和宣告宴会开始的司仪。

但是,他——史铁生,留下的关于生与的思考却从未停止,即便是现在他已经悄然长逝,即便是现在他已回归母亲的怀抱,即便是现在他已经摆脱了肉体的束缚,成为了精神世界的永恒……这些都不能妨碍我们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让我们继续思考下去,继续冥想下去,继续去剖析生命的脆弱和亡的无奈。

世人对于亡的\'思考是不会停止的,只要生命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天,便会有很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够将生命的本质和内核一点不剩地挖掘出来,只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金钱遮蔽了人们广袤的视野,使人们的思想变得过于狭隘和片面乃至于偏激,很少有人能够像史铁生那样专注地思考生命的得失,季节的轮换,草木的荣枯,宇宙的发展和消亡,也许因为他双腿瘫痪,他才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一连XX年天天造访地坛,也便是在地坛,他得出了“是一件不必过于着急的事情,它是一个必然会来临的节日”这样富有理性思维的结论,也是在地坛,他完美地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从一个自暴自弃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富于盛名的作家,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有多么不易,他有好几次都想一了之,但是善良是母亲让他明白到“人道这个世界上一遭,绝对不能白,至少我还有我母亲和妹妹”,是的,他还有他的母亲和妹妹,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现代人动不动就要要活,这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史铁生是求生,是艰难地求生,这是生之不易;而有些人是求,是虚假地求,这是之虚伪。

史铁生曾经梦想过自己有托马斯。刘易斯那样矫健的身躯,可以进行那样挥汗如雨的长跑,他认为那是生命的奔走,是超越肉体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奔跑,是燃尽生命也要获得胜利的一次豪赌,但奇怪的是,史铁生在奥运会上看到了偶像刘易斯惨败,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反而认为“人都是不健全的,生命也是这样,赢要赢得干脆,输要输得磊落。”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吧!

我认为史铁生不仅是一位作家,它更像是一位哲人,是超越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中国哲学家,尽管他研究的哲学领域只限于生与的对立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包含了宇宙万物存在与发展,消亡与重生的终极关系,体现了任何哲学体系的思想精髓,然而又推陈出新,尽管不能自成一个体系,但是我还是想将他对于生的哲思命名为铁生主义,因为有了铁生主义,我明白了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唯物和唯心这两面旗帜来区分,因为生问题早已超脱了物质与思想的界限,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

像铁一般地生长,有铁般的意志来面对亡带来的伤感与痛苦,乐而为人,不惧失去,且歌且行,我想着是史铁生想要告诉我们的。